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及改进对策研究
2021-11-24王晓婷
王晓婷 肖 猛 齐 蕾
(1.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2.沧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北 沧州 061001)
一、高校法治教育历程概述
(一)高校法治教育相关概念
法治是以法律治理国家的简称,包含着依据法律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与“人治”是相对的概念。法治得以实现则体现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法治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法治具有强而有力的约束效力和教育意义,能引导社会成员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社会活动;另一方面,法治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运行机制得以实现,对国家繁荣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法治教育是法治社会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法治得以实现离不开全体公民的认同和践行,法治教育一般指教育者根据国家法治建设顶层设计和发展要求,向全社会普及基本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引导公民尊重法律权威、养成守法习惯,进而提升法治素养、树立法律信仰。在此基础上推动法治教育不断深化和发展,最终达到引导公民树立法治信仰的高级目标。
高校法治教育一般指高等院校通过法律专业建设、法治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动法治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和学习成果实效化的科学体系。通过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化,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如何突破法治教育难题,创新法治教育方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法治公民是当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历经了三个阶段,即初步探索阶段(1978—1984年)、稳步发展阶段(1985—2003年)、全面深化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高校法治教育逐步从法律知识教育扩展到法律体系教育,从法律制度教育进阶到法治思维培养,始终遵循教育发展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习惯,坚持法治教育与我国法治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
在初步探索时期,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得以逐步重建并形成一定体系,1982年教育部强调,高等教育必须涵盖法治教育内容,随后法律类基础课程逐步纳入高校大学生必修课程。这一阶段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的本质与作用,我国法制建设思想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等。
在稳步发展阶段,我国高校法治教育不断完善,尤其是1985年诞生了法制教育规划文件《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将法律知识的培养作为普法的重要内容。这一阶段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增加了具体法律规范的教学,同时注重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全面深化发展阶段,我国高校法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针”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理念的提出,高校法治教育成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法治教育的“教”与“学”都进入了全面改革时期,以学生为中心的法治教育格局开始形成。
二、高校法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校法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高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教育部陆续颁布关于高校法治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各级教育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督导工作,高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法治教学的内容体系基本形成。承担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修订版)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内容引入,将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作为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标志着高校法治教育模式向体系化转变。[1]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各高校近年来不断积极探索法治教育新方法和新模式,提升法治教育实效。
(二)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展高校法治教育现状调研活动发现,在法治教育总体发展良好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当前我国高校法治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法治教育课程仍然采用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学的方式,并未实现课程的单独设置,使法治教育的课时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第二,法治教育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教学中缺乏师生与生生互动与交流,较少使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效率不高。
第三,法治教学侧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实效性不强。因课时和经费等因素限制,高校法治教育难以走出课堂,导致理论教育与法治实践存在脱节的现象,使得法治教育局限于理论教学中,难以贴近和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2]
三、改进高校法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实现高校法治教育的精准定位
改进高校法治教育现状,提升教学实效性,应先实现对高校法治教育的精准定位。第一,明确法治教育目标。高校应适应新形势下法治教育要求,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全面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为目标。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逐步推动法治教育目标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校相契合。第二,明确法治教育定位。以学生岗位需求为导向,编写法治教育规划教材,逐步将法治教育内容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独立出来,使之成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等重要的课程。第三,设置法治教育学分,保证充足课时,以实现法治教育的系统性开展。[3]
(二)创新高校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改善高校法治教育现状,提升教学实效性,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第一,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法治教育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引进任务驱动法、案例法、角色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课堂参与度。第二,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治教育模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将法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下和线上。第三,重视法治实践活动开展,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参观法治展览,使法治教育真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三)打造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师团队
改进高校法治教育现状,提升教学实效性,关键在教师。要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过硬、教学水平高超、深受学生喜爱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
第一,引进法学专业高学历人才担任法治教育课程主讲,提升法治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第二,鼓励法治教育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在交流与研讨中不断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第三,邀请知名律师、检察官、法官走进校园开展法治教育宣讲,以丰富的法治实践经验和真实生动的法治案例,增强法治教育的吸引力。
(四)构建高校法治教育的保障体系
改进高校法治教育现状,提升教学实效性,要从教育培训、组织协调、组织保障三个方面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法治教育保障体系。[4]第一,为法治教学设置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外出研修学习、学术交流等活动,为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经费保障。第二,完善法治教育制度建设,通过学习培训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和教师奖惩制度的建设,逐步为法治教育教师探索专业化发展途径。第三,为法治教育团队提供应有的物质保障,包括必要的办公设备,充足的专业书籍、报刊、教学参考资料,努力打造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确保法治教学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