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2021-11-24欧阳莎

法制博览 2021年32期
关键词:信仰法治法律

欧阳莎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5)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大学生更是天之骄子,要想使我国在法治的道路上实现良性发展,着力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对实现我国依法治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是高校在育人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如何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展开阐述。[1]

一、强化当代大学生法治知识的学习

高校要提升强化大学生对法治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营造融洽而向上的法治文化氛围,通过大力加强法治学习宣传、举办实际活动的方式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法治知识的学习中去。充分借助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线上将法治理念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等方式融入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及时推送与大学生利益息息相关的法治案例、法治理论,让大学生在法治学习与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线下主要通过日常班会、公告栏等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让学生的心灵接受法治理念的熏陶与洗礼。高校还要举办实际活动,诸如“法治理论知识竞赛”“法治案例大家析”“你来当法官”等,让大学生切实参与进来,学以致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思、辩、悟的参与过程中提升其参与意识,有利于良好法治学习氛围的营造。

强化法治课堂教学,作为法治学习主渠道的法治课堂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作为支撑。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高素质法治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不容忽视的。各大高校不应该将法治通识教育的重任仅仅托付于思政老师肩头,更应该吸纳法律专业老师,来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2]

二、健全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全的法治意识才能使其法治知识内化为其法治实践的动力,才能真正提升其法治素养。高校需要在认真贯彻依法治校的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来切实保障法治的实现,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养成法治思维的习惯,提升其法治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各项规章制度一定要得到切实的执行,法律如果得不到实施,那么法律的权威也就丧失殆尽了。同理,在依法治校的进程中,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得到严格执行,才能体现出其权威。守小规方能遵大法,大学生通过对校规校纪的遵守,能使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得到极大增强,能够为优化大学校园的法治环境奠定坚实的思想与认识基础。

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法治意识教育的引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意识属于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易为个人情绪所左右,积极的情绪会对其法治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需要用积极的情绪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法治思维。诸如;让大学生观看与法治建设、法律适用等相关的纪录片、影片。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引导,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遇到苦难、挫折,在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要用法治价值观去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

三、在大学生头脑中根植法治思维的理念

要想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就需要在大学生头脑中根植法治思维的理念,法治思维为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有效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在高校开展依法治校的进程中,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不断制定、修改、完善学校内部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学校能够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出依法治校,将法治思维的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在对学校规章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思维教育的灌输。

同时,还要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将法律思维融入其中。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公民的言行都要符合法治要求,拿起法律的武器,运用法治的思维去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最为理性、最为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也是根除漠视规则、根除崇尚暴力、用极端化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解决办法。那种漠视法治、崇尚暴力或者借助极端手段来解决问题的理念,只能是害了他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要么触犯法律,最终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要么走向绝境,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与伤害。

近年来,高校校园频发的不良校园贷、套路贷问题,导致部分学生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与伤害,精神压力过大,最终用各种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这些大学生能够形成法治思维,诉诸法律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悲剧是可以避免的。近些年来大学校园发生的各式恶性刑事案件也折射出部分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缺失,最终导致了他们采用极其偏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3]

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治信仰

当代大学生要想提升其法治素养,那么增强其法治信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精神基础。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刻在公民们的内心”。当代大学生要想真正奉行法治思想,必须增强他们的法治信仰。当代大学生必须发自内心地加强自身法治信仰教育,去展现、践行、弘扬法治精神。

但是,增强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法治信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家在立法的时候,需要做到科学立法,制定出符合广大人民的意志的良法,来充分保障人民合法的权益,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法治信仰。良法的制定,为人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了法律基础与前提。在制定良法的基础上,就需要国家对于法律严格去执行,在执法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到公正严明、不为人情世故所左右,才能有效维护法律的权威,增强大学生的法治信仰。

在司法的过程中,要做到司法公正,从而确保权利受到侵害的一方的正当利益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与救济;对于违法犯罪者,一定要给予应有的制裁与惩罚。在司法的过程中,切实体现公正司法这一原则,不枉不纵,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不冤枉任何一个好人,极大地提升司法的公信力,来增强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在大学生中要加强全民守法的教育,全民守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更是法治信仰坚实的实践根基。

通过榜样人物的引领,结合典型人物与案例,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理念植入到大学生的认知中去,对于维护法律尊严的行为给予表扬、嘉奖;对于藐视法律尊严,损害人民利益、危害社会稳定的人和事,无区别地给予相应的制裁与惩戒,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而营造全民敬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治信仰。

五、鼓励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法治实践中去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法治实践中去是从根本上实现其法治素养得到有效提升的基础。当代大学生通过参加法治实践,能够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强化法治知识的学习,增强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增强法治信仰,最终提升其法治素养。

各大学要做到将有效的社会资源和高校内部的平台有机结合起来。高校可以与校外的法律机构进行合作,设置法律咨询平台,给学生提供法律援助,这个平台的法律咨询与援助服务的开展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平台的人员主要由精通法律知识的学生志愿者、校内老师、校外法律咨询机构相关人员组成,线下咨询主要在常规时间内来解答学生们的疑难困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咨询等支持。线上模式则是对线下模式的有益补充,通过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们提供实际的帮助。在参加法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会得到进一步提升。[4]

六、结束语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我国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离不开全民法治素养的提升,更加需要在依法治国的轨道上坚定前行。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实的生力军与后备力量,其法治素养的提高,势必对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弘扬社会正气、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信仰法治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