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1-11-24
(嘉荫县财政局,黑龙江 伊春 153200)
为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高效完成,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效益的最大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有效规避各项风险,结合单位发展情况与需求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内部控制即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工作要求与标准的统一化管理规范,全方位地分析研究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各项经济活动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控与处理,可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的规范性与可持续性。预算绩效管理是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绩效管理主要包括预、绩、效等要素,预即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发展目标等拨付的财政预算,绩即财政支出要实现的目的,而效就是对最终成绩的评价。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全部预算内容及其执行效果的评估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管理与控制单位职工及部门的各项事务,预算绩效管理具备系统性,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1]。
二、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在关系
首先,目标统一。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优化配置现有政府资源,实现各方面资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产品的质量及效率,以此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效益及管理水平,因此两者的目标存在一致性,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组织高效的行政预算管理工作。
其次,规范性。预算绩效管理具备一定的规范性,经由财政预算及执行控制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内部控制即行政事业单位对所有的经济活动与工作业务组织规范化的统一管理,以此保证单位发展的规范性,从而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最后,参与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绩效管理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业务活动,涵盖各部门和职工,要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效率,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和职工共同参与,加强配合与沟通。内部控制工作同样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部门及工作岗位,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各部门及职工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相互协调、相互沟通,最大限度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就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而言,内部控制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保障;而就内部控制而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其重要工作内容,能够进一步增强内部控制整体执行效果[2]。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主动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积极了解单位内部职工在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作用,督促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全面贯彻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知识,让单位职工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业务,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此外,可以定期组织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交流座谈会等活动,让单位各部门及全体职工积极参与,依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与优化管理内容与流程,保证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结合单位的运营情况与发展目标,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形成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全面落实预算管理,能保证单位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最后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力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决策的科学合理。
(二)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设备在社会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单位应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引进先进信息技术、系统软件与硬件设备,最大限度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充分了解单位内部运营水平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最终的分析结果搭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积极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统计、分析及研究单位内部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数据信息,在预算绩效管理目标规划及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报告等工作中,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全面实行预算管理,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与此同时,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要加强专业化信息技术人才储备,积极引进专业化信息技术人才,正确认识专业化信息技术人才对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整体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还要定期组织继续教育,开展内部职工专业竞赛活动,在提高职工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充分锻炼综合实践能力,使信息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3]。
(三)提高对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对项目开展风险评估时,为确保风险评估数据的精准性,保证单位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达到相关要求,增强人员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意识,使其正确认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应在日常工作中全面贯彻风险防范,针对单位项目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事先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确保发生突发性风险问题后,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必须组建专门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组建专业化的风险评估工作队伍,保证各个项目活动评估报告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保证单位内部的各类风险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在内控管理工作运行过程中,要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及时完善原有的处理方案,保证资金高效运转,使其效益最大化。
(四)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与经营情况,建立完善且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机制,并且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评价依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深入分析目前单位内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结合分析结果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与问题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现阶段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必要的奖惩机制,以此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处理行为违规及工作失误的人员,从而强化各项工作的规范性。针对工作表现突出的职工,必须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在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整体执行力的同时,培养职工的责任心。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实施多元化的绩效评价方式,定期组织绩效评价信息公示发布会,及时向职工公开反馈绩效评价的结果,保证职工能够及时且全面地掌握绩效考核的实际情况。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按照绩效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激励计划,利用系统化的分析评价充分发挥出内部监督的积极作用,不断调整与优化绩效考核方案,提高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运转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必须重视并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实现绩效考核机制的多元化,从而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