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控在经营性事业单位内控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24

经营者 2021年7期
关键词:经营性管控权力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四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内控工作是为了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而设计的控制制度及管理内容,有两方面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是管理,另一方面是控制。目前,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用于企业及政府机构,尤其是经营性事业单位。其在具体的生产及经营过程中,既需要国家财政提供资金支持,又可以自主实现经营,因此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风险管控更为明显,如何加强经营性事业单位的风险管控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经营性事业单位内控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经营性事业单位上层领导权力过大

经营性事业单位上层领导处于权力结构顶层,负责的工作繁多,权力过于集中,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及财务风险管理等都需要其提供支持。若得不到上层领导的批准,单位内部的各项活动便无法有序开展,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权力和责任处于失衡状态,并且由于缺少足够的监督和管理,经营性事业单位将出现“一言堂”的现象[1]。一般来说,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依靠国家财政拨款,金额巨大,而其经营效益远远小于财政拨款金额,势必影响经营性事业单位在社会群众眼中的地位。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打着国家政府的名号,随意安排社会公共服务活动及基础建设项目等,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影响国家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逐渐认识到了经营性事业单位上层领导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正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对经营性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改变经营性事业单位权力与职责失衡的状态。

(二)经营性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管控工作存在风险

经营性事业单位人员控制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普通员工的风险控制问题。经营性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不仅仅是对上层领导及各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行管控,更重要的是对人进行管控,也就是对从事内控工作的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因为,人是各项内控制度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若员工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会提升经营性事业单位风险隐患问题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内部控制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因此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责任意识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经营性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若综合素质较低,便无法胜任内部控制工作,进而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效果,提升人员控制风险[2]。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多数经营性事业单位在人在管理工作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人才结构比例失衡,存在过度重视某一职能部门人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提高了风险管控问题出现的概率。另一方面是管理人员的风险管控问题。在经营性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决策内容等决定着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效果。因此,管理人员的内控风险也更为严重,应当着重分析和管理。经营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过程实则就是管理的过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及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以身作则,落实内部控制内容,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感染普通员工,降低人员控制风险。

(三)经营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执行中存在控制风险

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多数经营性事业单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合理的内控制度,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及相关负责人。但是,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制度在实际运行与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影响经营性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举例来说,内控制度涉及环节较多,工作内容烦琐,若经营性事业单位不够重视,其实施只能流于表面,而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风险管控问题。通常情况下,内控制度应当落实到经营性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尤其是事业单位的战略性决策及经营目标制定等。若事业单位常规性事项处理效率相对较低,那么制定决策或者开展其他重要工作时,其发展反而会面临阻碍[3]。

二、风险管控在经营性事业单位内控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加强内外部监督,保障信息的通畅性和有效性

虽然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经营性事业单位在常规性事务处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只手遮天”现象,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效果,增加了管控风险问题。针对此种现象,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经营性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权力支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针对经营性事业单位上层领导权力过大及过于集中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内外部监督以及保障信息的通畅予以解决。一般来说,经营性事业单位代表的是国家形象,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社会群众,社会群众对经营性事业单位有监督的权力。经营性事业单位若能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监督,便能实现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及时发现当前存在的贪污受贿等不良现象[4]。因此,若想最大限度地增强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加强风险管控,首先要保障信息的通畅性和公开性,充分发挥内外部监督的作用,可以采用网络化监督方式,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了解经营性事业单位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上层领导权力与责任失衡,避免诱发风险。

(二)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综合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单位均存在人员问题引发的风险管控问题,原因在于人员控制力度较为薄弱。因此,若想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应当制定完善的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不断增强内部控制效果。通常情况下,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及综合素质较低,是诱发风险管控问题的主要缘由。因此,经营性事业单位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方式,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构建高素质团队,有效抵御风险[5]。举例来说,经营性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岗位轮换制度,也就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能力分配岗位,并定期轮换。这不仅能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各程序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提升其综合素质。还要加大力度培养专业型风险管控人才,有效解决经营性事业单位内部长期存在的风险问题,保障内部控制工作效果,提升经营性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及经济效益。

(三)构建合理的综合评价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内部控制工作实施难度相对较大,内容烦琐,程序众多,并且由于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较大,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经营性事业单位可以立足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综合评价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并对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予以物质奖励,从而保障工作人员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身于风险管控工作。

三、结语

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单位的经营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风险问题,因此加强风险管控是保障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对经营性事业单位来说,构建全面而系统的风险管控措施能够帮助其规避风险,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经营性管控权力
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政府管控的思考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浅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管控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民营金融权力榜
对于权力,人为什么会习惯性服从
权力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