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事翻译探析

2021-11-24刘伟荣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外事译员口译

郭 琳 刘伟荣

牡丹江医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教育对外开放的理念,鼓励国际友好学校之间的教育深度合作,深化双边多边式的教育交流合作和校际交往,提倡教师、学生间的友好往来,旨在更好地满足群众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因此,高校外事工作便显得尤为关键。高校外事工作是国际高校间交流与沟通的窗口,属于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其中,高校外事翻译是开展外事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我国高校具体开展对外交往活动的有力工具。“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内容不变的情形下,改变成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1]。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源语与目的语间的文化差异性。美国著名的翻译学家奈达曾提出了“翻译就是交际”的观点,并指出,信息只有在起到交际作用的情况下,才是有用的,翻译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2]。所以,要充分尊重目的语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减少因信息传达不当而造成的误解,以实现有效传播。

1 高校外事翻译的作用

高校外事翻译属于外事翻译中的一种,指的是我国高等院校同国外高等院校、学术机构、专家学者等之间开展的所有教育、学术及文化交流活动中所涉及的语言及文字翻译[3]。可见,在与国外高校进行交流时,高校外事翻译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外事翻译是高校间交流的前提和纽带。无论双方高校进行现场洽谈和签署合作文件,或是通过书面形式传递信息时,翻译都是其中促成以上重要时刻顺利开展的关键媒介。等同说,上述外事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有外事翻译的参与及协助。

其次,外事翻译是对外展示高校总体面貌及我国形象的窗口。当国外专家学者来我国高校访问时,接待过程中一定离不开外事翻译人员的身影。好的外事翻译人员会为整个校园的形象增色,甚至从某种角度说,也会提升国家的整体形象。可见,在新时期的高校外事工作中,外事翻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2 高校外事翻译的特点

翻译讲求“信、达、雅”的准则。这里“信”指的是翻译内容要忠诚;“达”指的是译文的翻译要通顺、明了;“雅”则是在做到前两个标准的基础上,从美学角度更完美地展现译文。这一翻译标准已被翻译界广泛认可,外事翻译也应该遵循。但是“外事无小事”,外事翻译也有别于其他一些领域的翻译,有着其独特的性质,因此高校外事翻译还具备严肃性、时效性及严谨性的特点。

首先,高校外事翻译一般不涉及政治问题,主要涉及高校间的学术问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也不排除会有政治问题出现的情况。当交谈过程中出现强烈的政治冲突时,高校外事翻译人员便肩负起了维护国家主权、尊严,维护学校声誉的重要使命,所以高校外事翻译一定要具备严肃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外事翻译人员要有政治意识。其次,高校外事翻译是一种瞬间性行为,译员在听到源语言时,要立刻根据自身理解对其作出判断和内容整合,快速翻译成目的语。可以看出这在时间上是有要求的。因此,外事翻译也具备时效性的特征,同时这也要求译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最后,外事翻译还具备严谨性的特征,在翻译的过程中,应避免因翻译错误而造成对学校甚至是国家形象的不利影响,特别是译员在翻译时应尊重源语言和目的语双方的文化差异,使用语言符合目的语国家的习惯表达用法,旨在减少双方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做到严谨、实事求是[4]。

3 高校外事翻译的类别

高校外事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承担了大量的翻译任务,高校外事翻译的类别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虽然翻译形式不同,但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不熟知彼此语言及文化的人顺利地进行沟通[5]。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形式的外事翻译的特点和应用展开分析。

3.1 高校外事口译

高校外事口译的工作涉及正式场合的口译工作和非正式场合的口译工作两种。正式场合的口译指双方会议、致辞、宴请会晤等;非正式场合的口译指参观陪同、日常陪同、文体活动陪同等。高校外事口译主要涉及的是交替传译,需要译员自身在工作中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才能确保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

正式场合的口译通常要求译员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提前了解会谈的背景信息资料。因整个进程节奏较快,要求译员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能迅速根据自身理解整理出源语言的含义,在较短时间内将其内涵准确翻译成目的语,其中可利用句型转换、词性转换等方法,快速巧妙地翻译。另外,口译译员一定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因为在交谈过程中,说话人常常会即兴发挥,谈及一些未预估到的话题,此时十分考验译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和临场翻译能力。此外,口译译员在专心对待翻译工作的同时,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沉着冷静地应对自己的翻译任务。

非正式场合的口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也可以被看作是即兴翻译。此类翻译需要译员有一定的协调沟通能力,遵照外事工作流程,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促使口译过程在愉快的氛围内完成。译员通常会根据源语言的思路进行直译,且使用一些简单易懂的短句,便于听者理解。同时,此类口译同样也需要译员具备一定的临场反应能力,假如遇到生僻单词时,能够快速地临场应变,这也是译员顺利完成外事翻译工作应具备的基础条件。

3.2 高校外事笔译

高校外事笔译工作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和规范性。首先,外事工作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在外事笔译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关于国家利益及对外方针政策方面的内容,译员在翻译此类译文时,对于一些固定的表达方法一定要严格遵循、使用国际社会惯用的译法,掌握好分寸,保持外事翻译的严肃性。其次,外事笔译在表达形式上必须规范、准确,保持翻译文本与原文高度统一。笔译人员绝对不能一次定稿,要反复检查译文有无漏译、是否通顺,并进行修改,避免发生因错译而产生的歧义。

4 高校外事翻译中存在的不足

高校外事翻译工作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后,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工作模式,但纵观各高校的外事翻译工作,也免不了出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4.1 外事翻译团队不够专业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没有专职译员,往往都是由一些外语部的教师、外事干部或刚毕业的外语专业的学生临时兼任翻译译员。很多人都是在十分仓促的情况下临时上阵,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还有一些人是由于经验过少、能力不足,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进一步导致译员不具备十足的抗压能力,造成翻译效果不佳。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外事活动的开展效果,笔译上也是如此。如果在翻译一些重要协议、文件时出现表达上的错误或译文有歧义,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纠纷,这不仅破坏了双方的合作氛围,同时还会给双方造成损失。

4.2 缺乏合理的培养模式

现在高校往往没有设置对外事译员业务能力提高方面的专业化培训,这多是因为外事部门人员紧缺,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少有机会针对外事部门内部译员开设专门的翻译培训课程。除此之外,译员自己也多因缺少时间而没有进行翻译水平的提升,所以就出现了外事译员翻译水平停滞不前的普遍现象。这体现出高校外事翻译工作缺乏一个合理的培养模式,长期处于此种状态,高校外事翻译工作的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甚至会影响整个外事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高校应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

4.3 缺乏对外事翻译的重视

当前,一些外事翻译人员并未对翻译工作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不同方面。如,翻译人员往往产生一种错误的思想认知,即只理解语言表面内容即可,而这种翻译方式有时忽视了该种语言内部的一些文化习俗特征,缺少了某些含义;有一些译员没有提前研究领导的讲话特点,导致翻译过程不顺畅;还有些译员没有及时掌握最新资讯,对外宾国家的情况不够了解;甚至还有些译员在接待外宾时,产生礼仪上的疏忽,这样低级的错误实属不应发生。

5 高校外事翻译提升策略

为解决高校外事翻译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外事翻译工作有序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优化高校外事翻译工作的质量。

5.1 注重人才,提升外事翻译水平

高校应注重吸收优秀的翻译人才,将学校内部学习外语且有志向从事外事翻译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外事部门。此外,还可以从社会上招贤纳士,吸收优秀的翻译人才。高校注重外事翻译人才,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外事翻译队伍,提升高校外事翻译水平,这将为逐渐频繁的外事活动做好准备。高校注重人才的同时也要留住人才,可以给外事翻译人员提供更多的职业晋升机会,提高专业译员的薪酬待遇,不应与市场翻译价格相差太远,控制优秀外事翻译人才的流失。甚至可以考虑在外事管理部门下设外事翻译部门,这不仅对外事译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发展方向,而且对于高校来说也将成为高校外事翻译活动的有力支撑。

5.2 强化语言掌握,设置培训和自主提升

高校外事翻译工作最基础的就是对外语的掌握,要将外事翻译工作可持续地做好,加强语言翻译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可为外事译员开设专门的外语翻译培训班,在原有知识储备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翻译能力。如在本校设置培训课程或去外校参加培训,或者利用网课进行培训学习。针对上文提及的外事部门内部译员时间紧缺的情况,可考虑定期设置业务轮训的培训模式,译员轮流培训作业,开展语言能力培养。如果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除了语言能力外,还可适当为外事译员增设心理疏导及应急反应能力方面的培训课程,缓解正式场合上的心理压力问题,这也会对译员起到很大的帮助效果。

其次,除了单位组织培训以外,自主积极提升业务能力也是很关键的。合理利用休息时间,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是前提。这一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可借助网络资讯扩充自己的外语知识储备,如利用一些外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阅读式学习,这样既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又在更加轻松的状态下充实了自己的外语知识储备;平时还要注重听力能力的练习,简单说就是要多磨耳朵,平时多看外文原音电影、多听外文新闻和歌曲等;对于译员来讲,记忆能力也是决定翻译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平时适当地背诵外文段落、注重句子的积累等,长期坚持会对自身长时记忆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5.3 强化对高校外事翻译的重视度

随着高校外事交往日益频繁,高校外事译员应对外事翻译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多个方面积极准备,抓好细节,保证翻译质量。

5.3.1 提升政治意识

高校外事翻译人员要提升自身的政治意识,增加政治敏感性,这样才能对涉及对外政策的语句把握好应有的分寸。这就要求译员在平时多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国际形势、时事政治等,通过及时掌握实时资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认知。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还应该将外事纪律牢记于心,严守机密,从中也能不断提升译员自身的职业素养。

5.3.2 提升文化意识

当今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展迅速,作为外事翻译人员,应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对方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习惯用法等,作为翻译的依据。可以针对外事部门的各语种译员,开展相应国家的文化课程,做到点对点式的专项学习,更新自身的文化领域知识库。外事译员通过对文化、风俗等的学习,既扩充了自身的背景知识,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翻译能力。

5.3.3 注重外事礼仪

外事礼仪是在外事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是必须遵守的各种礼节的规范性做法。一个外事译员的言行代表着个人、学校甚至是国家的形象,因此一定要重视外事礼仪。例如,遵守时间、注重服饰仪表、了解对方国家的禁忌、信守承诺等都是外事工作中必须要遵守的礼节。此外,涉及外事翻译方面的礼仪,要切记不要打断说话人进行插话翻译,更不要抢先翻译,这是对说话人最起码的尊重。外事译员要在平时主动学习外事礼仪,注重积累,在外事活动中展现出大方得体的形象,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这将成为外事活动中的一个加分项。

5.3.4 注重译前准备和译后总结

在外事翻译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译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外事翻译中也有充分体现。了解发言人的讲话特征、外宾的专业背景、身份特点、会谈将涉及领域的专业词汇、交谈的核心主题等都成为了译前需要准备的内容。这样既能得心应手、提升翻译效率,又能做到胸有成竹、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此外,注重译前准备的同时,还要注重译后及时总结,最宝贵的知识常常源于实践。抓住每次翻译的学习机会,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及时总结,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外事译员就是要在不断的学习中降低翻译的失误概率,如果能坚持做好译后总结工作,相信外事译员们会在翻译道路上取得实质性的飞跃。

6 结 论

综上所述,高校外事翻译工作对我国高校与国外友好交流合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外事译员,需要不断扩充自身的翻译水平,把握好学习的方向。高校领导也要带头重视外事翻译人员,给有能力者更多的发展空间。本文指出了高校外事翻译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上述策略都是为了促进中外高校在教育形态等方面能够顺利进行沟通与交流,促进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与教育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推动高校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塑造国家和学校良好的对外形象。

猜你喜欢

外事译员口译
外事之窗
戒急用忍 行稳致远——外事监管六大问题答疑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一组成功的“外事报道”出炉始末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口译不宜“任性”:基于语料库的外事翻译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