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2021-11-24胡静波

经营者 2021年1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监督

胡静波

(外交学院 财务处,北京 100037)

一、引言

高校作为财政资金的主体使用单位,其财政资金预算属于公共财政资金预算。高校部门众多,在满足高校日常必要支出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在高校推行科学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优化高校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提升高校自身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国家“双一流”战略的实施,“双一流”高校管理者如何使用国家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投入的财政资金,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日益得到关注。

二、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因

(一)政策制度的指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施全面绩效预算管理。2015年1月1日实施的《新预算法》,也明确表示各级单位应遵循绩效和收支均衡的原则,推动了高校预算管理向预算绩效管理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是新时代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符合政策制度的要求。

(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增加,带来了高校的快速发展,但资源是有限的,高校应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以满足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成为目前许多高校面临的难题之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引入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仅可以调动各部门、各院系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意识,而且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在各部门、各院系之间的合理分配。各部门、各院系通过自身调节,可以控制预算规模,节约成本,提升高校的综合效益,进而实现高校长久稳定的发展。

三、我国高校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一)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缺少专门性文件

财政部部长刘昆指出,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使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做好预算绩效监控,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新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修订和完善,为高校预算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支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关系到高校各职能部门的发展,能客观反映高校预算的执行情况,是庞大而复杂的管理体系,具有特殊性和综合性。但截至目前,财政部和教育部尚未出台专门针对高校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专业性指导文件。

(二)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阶段,高校管理者推行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措施的意识淡薄,将预算绩效管理和财务规划工作混淆,认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就是预算绩效管理良好的表现。这种认识将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简单化,认为预算绩效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并没有认识到良好的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会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良好运行,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高校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与其他职能部门缺少沟通与配合,其他职能部门没有认识到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整体行为,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和本部门无关,只想为自身部门争取资金利益,缺乏责任意识。

(三)财政资金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财政资金预算绩效评价是衡量预算目标执行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构建健全的高校财政资金预算评价指标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财政资金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是目前高校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财务部门对绩效评价指标做出过指定,但太过笼统,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财政资金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来进行预算评价。但从当前看来,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管理者只关注资金使用前的资金指标,而忽略了资金使用后得到的收益状况。在进行财政资金预算绩效评价时,忽视了对预算执行中一些类别、项目的个性化评价指标设计,最终不能准确进行预算绩效评价,不能准确反映预算执行取得的效益。

(四)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缺少有效监督

预算绩效管理是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评价,要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闭环,最终实现预算的全过程动态管理[1]。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并未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价。学校在进行预算工作时,仅重视项目前期预算的编制,对项目执行过程并未实施动态监控,跟踪监管力度不够;更有甚者对项目不予监督,导致项目进行过程中很多环节执行力不足或出现对预算进行随意调整的现象。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发现问题,出现问题后又难以应对解决,造成超预算花钱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完善高校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出台专门性文件

要想推进我国高校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首先要完善、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有法可依。政府相关部门应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有关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强调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同时在制定政策时,不应采取“一刀切”模式,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特点,制定适合高校发展的规范,让高校真正参与其中,引导和规范高校预算绩效的管理,完善相关政府会计制度,确保口径一致。此外,还要提升高校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引导社会公众、第三方专业机构等群体参与监督与评价。高校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

(二)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构建沟通机制

我国高校应与时俱进、转变现有理念。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创新,积极与各部门加强沟通,全员合力,共同推进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分责任,责任到人。各高校应结合学校发展方向、学校科研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资金规模、管理水平以及近年来资金使用情况等,设置可实现、可量化的合理目标。在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带领下,明确具体目标的工作负责人,进行工作细分。各负责人要对预算绩效管理办公室负责,预算管理办公室对学校最终的目标负责。设置配套的奖惩制度,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各负责人的工作评价挂钩。完善学校信息公开制度,接受公众监督,对有疑问的地方积极对待,增强各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他们真正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去,提升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完善财政资金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合理指标

要构建合理的财政资金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体现统筹兼顾的原则,并在设计过程中科学分类设计,做到实用有效。财政资金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既要设定共同指标,也要兼顾不同类别、不同项目的个性指标,全面、系统、科学地对预算执行绩效进行评价。评价指标要覆盖预算编制、资金执行、项目管理和项目产出成果等方面,具备及时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分项设定评价等级,引导高校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良性发展,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要借鉴一些西方高校预算绩效考核的优秀经验,加速我国高校与国际接轨。

(四)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要建立高校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机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据预算目标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也可以根据高校内外部情况的不同,分为外部绩效监督和内部绩效监督。构建多重责任主体,保证权责的有效融合,将多级经济责任人的实际成绩放入日常审查中去,确保监督的制度化、合理化[2]。

在预算执行前,各高校应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的要求,结合自身特色,科学设置合理的目标以及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在高校执行预算的全过程,预算管理部门要对其进行实时的监督与追踪,定期分析目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目标完成度。对于执行过程中严重偏离目标、资金使用异常等问题,要及时反馈给职能部门进行调控,限期整改。高校在执行结束后,应对各院系和各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高校还应当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将项目预算及执行情况通过学校网站等平台公开,提高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接受政府、公众的监督,在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对预算绩效的监督。

五、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政府对我国高校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重视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只有建立良好的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高校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监督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内部控制在基层财政资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夯实监督之基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