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24张正泉

现代交际 2021年24期
关键词:纲要理论课历史

张正泉

(石河子大学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教材共有十一章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将该课程分为十大专题,在专题教学中凸显党的丰功伟绩,以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1]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化其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思考和认识,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采用比较教学方法讲授,可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目标。

一、比较法的理论探索

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应用技术,充满着“育人”的方法论特征。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学方法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探讨“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的方法。[2]

“比较学习法”是就某一个问题,集中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对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学习可以兼取诸家之长,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更全面、深刻,通过对不同观点甚至完全对立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这种学习目的明确,效率很高。其不仅是较高层次的学习方法,也是有效的思维方法。

通过比较教学,运用横向对比、纵向对比、新旧对比、文化对比等,能够增强说服力,提升思维品质。在比较法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对相似的概念和事件进行对比区分,增强了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认识更加深刻,也能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程“四个必然选择”的认识和把握,达到真听、真学、真信。

二、比较法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现实考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铸魂育人的功能,因此,必须加强自我革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金课、打造成学生愿意听、乐于听的有滋有味的育人课。

1.有“高度”,也有力度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为实现民族复兴造就人才,培育力量,要让我们的学生有理想信念,能担大任,勇于奋斗,勇于进取。“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有高度,而不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庸俗化,用乏味的说教来照本宣科,而是要高屋建瓴,结合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困惑,针对性地进行引导。”[3]具体来说,纲要课的特点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从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中、从一系列革命历史中汲取营养,砥砺前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有“深度”,也有温度

纲要课是一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重点对大学生进行“四个选择”必然性、正确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内容是让大学生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了解国史、国情,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辨别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从历史中认识、把握历史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帮助大学生梳理历史发展内在不可逆的规律性。要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服和教育学生,从历史过往中探求真理,也不能忘记观照现实,更不能仅仅沉溺在过去的历史中,就历史事件来讲历史。运用比较教学方法,来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好的认知,思政课既是梦想起航课,又是温暖和激励人心的课程,将“育人”和“育心”统筹发展。

三、比较法融入纲要课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方法的融入并不是生搬硬套地嵌入,而是从如何增强大学生接受度来考虑,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来讲授,让思政课真正成为“金课”“抬头课”,让思政课真正起铸魂育人的作用。

1.国内外对比

导言部分。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比较,中国处于盲目自大闭关锁国的状态,而西方已经完成工业化并且急剧扩张资本。这种对比教学,更能向学生说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无奈,也能彰显在资本趋利的动机下,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非正义性。

专题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此专题主要讲授遭遇白色恐怖后,以何种方式进行中国革命的问题摆在了面前,通过比较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与苏俄式的革命道路是不一样的。

需要对比的是当时国内城市中心起义失败,毛泽东登上了井冈山,与此同时,“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对比“中共六大”和“八七会议”,我们发现两次大会对于陈独秀右倾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冒险主义是批判的,并且“中共六大”肯定了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

专题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主要讲述伴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步上升为最主要矛盾,日本侵略和殖民中国想法由来已久,中日两国从1840年同步开埠以来,日本与中国综合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比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脱亚入欧的近代化思潮。在抗日战争中,也要对比日本来势汹汹的攻势,而南京国民政府受到西方绥靖政策影响,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进一步揭示了蒋介石政府的反动本质。

2.文化的对比

专题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专题主要讲授中国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和失败原因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这一专题中运用比较方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对比,通过对比中国社会内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通过对比丧失主权政治、军事侵略、文化殖民、经济掠夺等,进一步讲清楚西方所谓产阶级民主固有缺陷及不可调和性。

文化上的对比也很明显。在遭受帝国主义文侵后,大量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并且通过传教士、教堂争夺世俗世界的话语权。通过西方社会意识形态来影响中国文化。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国家制度的建构,是国家统治的需要。“这种鲜明的对比主要原因源自中西方哲学的区别,中国传统哲学更多关注‘人’的自身,提倡‘悟’,也就是俗称的‘内圣外王’,哲学中允许矛盾,强调整体性。而西方哲学却将人作为世界组成部分‘物’来考虑,提倡‘科学和思考、思辨性’,更加侧重于线性思考,突破了中国传统的经验、教训、总结等方面的桎梏。”[4]

3.典型人物个案对比

专题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此专题需要讲清楚在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农民、地主、资产阶级改良派先后登上历史的舞台,先后对国家出路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农民阶级探索过程中,需要讲清楚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与以往农民战争对比彰显的特点;地主阶级探索中需要对比前后两个阶段的异同。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探索也借用了对比方法。如改良、革命失败后的不同态度,梁启超、康有为失败后,逃亡到海外;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句的谭嗣同和六君子,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都逃亡海外,而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毅然决然登上井冈山。通过这个案例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派,无论采取的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都注定会失败,因为资产阶级囿于其局限性,无法认识到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人民,而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发现了人民伟力,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场人民战争;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念形成的雏形时期。

专题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此专题主要讲述资产阶级改革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国家已到了不得不革命的地步,因此孙中山、黄兴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呼吁革命。

比较一:辛亥革命之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颁布了宣言和约法。颁布的宣言和约法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和表达,倾诉了彻底的反封建思想,却没有触及反帝方面。这与1919年工人阶级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政治纲领,都有较大的差异,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和反封建的政治立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比较二:董必武,湖北黄冈人,从晚晴秀才到毅然投入火热的辛亥革命,完成了从封建思想到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思想转变,也是同盟会元老之一,见证了革故鼎新的清末民初国家的变化;他原本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抱有很大幻想,但没想到“一战”爆发、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人重新选择的机会。再加上董必武见证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兴衰、起落,感到失望,也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通过科学理性比较后,董必武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通过比较就可以很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历史和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4.新与旧的对比

专题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此专题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有了一个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此专题的重点主要体现在“焕然一新”上。通过对比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出现的新局面,如:党领导的工人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第一次高潮、新型的农民运动兴起、青年运动发展、妇女运动的新特点。

专题七:为新中国而奋斗。此专题主要讲述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刻,中共七大,毛泽东专门做了《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报告,指出当时的中国有两种命运:一种是光明的中国,一种是黑暗的中国。而我们必须为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如何建立新中国呢?毛泽东专门向大会提交《论联合政府》,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要求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毛泽东指出,建立的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必须经过民主主义,才会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新”民主主义经济必须由国营经济、私人经营、合作社经济三部分构成。这也就形成了新旧中国的对比。

专题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此专题主要讲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主要有新与旧的对比,如俄国式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尤其是对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改造道路。

四、结语

比较教学方法是纵向、横向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对比,从而在“两个向度”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准发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性、教育性。

猜你喜欢

纲要理论课历史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