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与路径
——以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为例
2021-11-24王佳
王 佳
(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34)
课程思政为培养现代服务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和专业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1]实现课程思政和现代服务业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的有机结合,是相关专业、课程的未来方向。
一、课程思政融入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现实前提
课程思政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保证传授专业知识,与思政课程一起发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作用;二是对专业课程建设方向和思路起着总体导向作用。以往的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思政课程的任务,与专业课教学无关,而专业课的课程建设和讲授也仅以专业知识的积累为目的。课程思政的提出从根本上纠正了对这一问题的片面认识。[2]课程思政的总体路径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实现思想道德层面的无缝式教育。现代服务业有着极强的时代性,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倾向或依赖于网络,去实体化的虚拟服务是其最大特点。在此前提下,推进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又独具特色。
要使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实现上述目标,取得预期效果,首要是考察高校该类专业课程在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两个层面的培育现状。
首先,专业素养层面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两方面,这两方面决定着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当前,高校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大多侧重专业知识讲授,而职业道德、从业心理、行业规范等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的培育稍显薄弱。而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定位是通识教育,无法针对专业进行职业行业的相关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在现代服务业专业课程建设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基于专业基础的课程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专业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短板问题。这是课程思政融入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教学的现实切入点。[3]
根据上述实际,近些年高校开始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此类课程定位是面向大众化的通识教育课程,难免贪大求全,无法达到职业行业相关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在现代服务业专业课程建设中融入思政元素,打造基于专业基础的课程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专业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短板问题。
其次,非专业素养培育方面,更多的是针对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种心理教育涵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前文所述的职业素养层面。与专业素养的两个方面相比,这种专业心理教育更显缺乏,原因是当前缺乏既精通专业又具有心理学背景的师资力量,这是短时间无法解决的。在这种现实前提下,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可以使专业课程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和情绪辅导,提高其在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中的全方位的调控能力。
总体来说,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是课程思政实行的现实前提,要求专业课程环节必须融入思政课元素,这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育
随着对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化,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应该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性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行过程中加以明确。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和专业素养的内心认同,将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业责任感等非专业要素灌输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上述层面的思想教育仅仅依靠专业课程是不够的,课程思政的融入,在专业课程教学之外,回答了这一人才培养的前提性问题。
2.有助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现代服务业是传统服务业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提供的是去实体化的虚拟服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出现了从实体到虚拟的趋势和与传统服务业有所区别的特点,这对培养未来行业从业者的高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依靠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实践型、技术型人才,更要有提供网络虚拟服务的意识和技能,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是专业培养的趋势。课程思政融入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能够帮助高校从重视专业技能到实现技能和素质双达标,推动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满足行业准入门槛的基本标准,进一步培养精英,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
3.有助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
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效果和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是以应用型为目标,大多会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即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应用知识,学以致用。校企培养模式明确了高校的应用型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为学生在提供了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但学校与企业的本质差异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学生不适应企业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针对这一情况,课程思政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源于教学体系的细化改革,保证学生、专业、企业的同向同行。
三、课程思政融入现代服务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要构建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主线,教师、学校、企业“三方共建”的课程思政体系。
1.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专业课程具有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教学,更需要企业的加入,以保证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既要遵循专业课程的一般规律,又要融合专业特色和思政元素。[4]
现代服务业的专业课程建设,要做到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三管齐下,总体思路是在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制定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课程标准,细化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的放矢地将相关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践环节。高校可将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列入专业考核,教学环节的细化也要落到考核环节,采取多样化考核形式,充分尊重、发挥学生专业和特长,以保证课程思政取得实效。考核的关键是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调查,实时反馈课程思政的过程性效果,保证思政课元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要在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上下功夫。课程思政建设,使专业课既具有思政课程的理论性,又有专业的具体性和灵活性,具体性和灵活性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中。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可以采取线下课堂和线上网络相结合、校园理论学习和校外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以达到培养目标,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践行主旋律精神和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拥有独立思考、判断是非的能力。
专业课程具体教学环节设计要恰当,融入时机要适时,融入方法要灵活。[5]教师在课程讲授中通常会采用案例分析法,在授课前选择案例辅助课程思政教学,针对具体课程章节选择有针对性的思政元素案例,不能生搬硬套。相关案例融入要做到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连贯不突兀,在课堂上通过辩论、讨论等方法分析相关案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保证课堂教学的中心主旨,又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想素养有机结合。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教师的最终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要注意:课程思政是辅助专业课程教学,绝不能喧宾夺主,课程思政的效果也不能以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为代价;同时,不能为实现目标而对专业课程盲目地“一刀切”,即将所有课程的所有章节全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这显然是与当前专业课程的实际是不相符的。
2.学校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制度建设
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学校起着顶层设计、支持作用。学校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学校管总、院部落实”的原则,构筑院校两级思政课程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有效沟通渠道,互通有无,既帮助思政课程教师深入了解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学生情况,又能帮助专业课教师尽快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和协同育人观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已经成为高校育人的共识,高校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已经成为重要考核部分。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专业课教师的学术背景和专业水平往往能使学生满意。专业课教师几乎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没有能力平衡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给学生的印象是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相对欠缺。在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中也存在此类问题,学校和学院借助沟通平台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除了校内平台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外聘专家讲座、外出研修、开展培训、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出台课程思政改革的科研专项等措施,激活专业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观念和应用意识。
再好的课程思政体系,再强的课程思政意识,如果没有发挥的空间,也只是形而上的“乌托邦”。在解决了专业课教师普遍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问题后,在课堂中具体落实也需要学校的支持。课程思政应该成为学校层面的教学战略,会鼓励、支持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并给教师一定的课堂主动权。
3.校企共建课程思政实践平台
企业是现代服务业专业学生未来的归宿,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渠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企业是现代服务业专业学生的第二大学。企业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校企合作,企业既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又要向学生灌输企业文化,让实习的学生在认同企业文化的同时,吸收传递符合主旋律的企业精神,形成正确的行业价值观,为其日后成为真正的社会从业者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6]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身份与正式的员工不同,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与其他企业也有区别。因此,校企合作要立足于本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特点,制定能够平衡学生双重身份的管理办法和培养方案,细化到企业的每一个实习生所在岗位。“现代学徒制”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师带徒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用师傅的“匠人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德技双优”的人才,提高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培养效果。
四、结语
随着高校课程思政的不断推进,高校育人理念从思政课程扩展到专业课程,成为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共识。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将思政课元素贯穿到教学之中,达成学校现代服务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德才兼备的行业从业者,在自己本职工作中为实现中国梦和现代化强国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