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2021-11-24

现代交际 2021年24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文化

陆 远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礼记•大学》有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且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认为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这是立德树人的文化根基,高校要培养年轻一代具有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的高贵品质,对社会、国家、民族有高度的责任感。[1]

一、立德树人教育的时代性

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教育途径,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按照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学校条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化培育受教育者的心智。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陶冶思想品德、确立价值观念、形成健全人格、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2]因此,教育的初衷、本质和目的就是“立德树人”。立德,是使受教育者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规范和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树人,就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人格独立、身心健康、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不仅是一个家庭、一个个人的大计,更是国之大计。党和国家一贯重视教育,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我们的教育方针。[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深入基层考察,与师生座谈,做出重要指示,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立德树人的公众性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营造了一个以知识为内容的文化环境,家庭则营造了一个以亲情为主的生活氛围,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都是使学生顺利地进入社会,直面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4]

1.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以文化人是教育的途径,要做到以文化人,就要增强大学文化软实力。大学是文化建设的单位,本身必须有高的文化站位。一所大学的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这所大学的名片,也是立德树人的底蕴。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要成为有灵魂、敢担当、高质量、有卓越贡献力的大学,“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自信”[5]。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导,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以文化创新为引领,激发办学活力,使高校成为文化自信的排头兵、文化立校的典范、先进文化的策源地和旗帜。

2.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初心,是党和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初心。从教育的视角来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则是教师的根本职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6]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高校要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定期举办辅导员工作专题培训班,重点针对辅导员工作方法、工作技巧、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进行培训。

第一,教师要有政治意识,明白自己培养的接班人是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坚持知行合一,做到“两个维护”。教师要多交流,向老教师学习,向书本学习,通过网络向外界学习,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二,教师要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7],要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怀。教师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要教会学生做人之道,同时自己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断提升自我师德修养;二是要做好学问之道,做好科学研究,教研相长。同时,教师要常怀“三颗心”,要有诚心,诚心执教,热爱教育事业;要有潜心,万事开头难,要学会坚持,耐得住寂寞,熟悉学校情况,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有爱心,做到关爱关心学生。

3.加强社会实践

第一,加强社会实践的关键,在于创造机会,让大学生亲眼看见、亲身体会。高校教育主要由知识系统构建,教师将总结消化后形成的知识、经验向学生传授,这是常规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依赖课堂的教学方式逐渐不适应学生的需求,长期吃“现成饭”的学生反而容易产生“厌食”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文化行走”[8],到博物馆、文化古迹及红色文化遗址等地参观学习,感受到建筑、人物带来的教育活力。

第二,加强社会实践,要注重网络社会实践。网络改变了学习模式,学生从网络上阅读信息,继而产生很多疑问和困惑。教师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这些问题,这要求高校教师接触并运用网络思维习惯,与学生一道体验网络生活;同时,要不忘初心,牢记职责,建设好网上思想工作阵地。

三、高校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方式

高校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中,要聚焦“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不断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人力资源。[9]

1.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立德树人属于思政教育范畴,抓好思政课,是立德树人教育的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高校要继续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首先,高校要开设思政教育课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0],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其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论述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让高校、教师承担起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最后,不断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日常思政是课堂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2.在学生管理中渗透德育

高校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全体学生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纪律意识、文明意识,采取各种途径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工作。首先,强化思想引导,教育学生把德育教育内容转化为行动的自觉;其次,注重科学管理,不断提升校园治理能力和学生管理水平;再次,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最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通过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调节疏缓学生心理压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学生德育工作

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加试题”,学生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学校将统筹兼顾、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工作。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学生工作,需要高校从全局上去认识、理解和把握,更需要从“三全育人”的高度去践行落实。高校要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新变化三个方面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切实增强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传统的管理方式冲击较大,如,学校管理的各项措施与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心理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情况,需要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工作理念,认真研判,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是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维护学生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守底线原则,把握政策导向,切实履职尽责,努力为学生营造安全、安心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高校要用好用活“抗疫”这本生动教材,以疫情中涌现的大学生志愿者代表为榜样,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不断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三是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提高法制观念,坚持法治思维,守牢法治底线,依法依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管理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水平。四是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要忠诚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对学生合理诉求要认真分析研判,改善优化工作措施,密切关注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多做有温度、暖人心的工作,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五是加强政策宣传。要向学生大力宣传学校的管理措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引导学生科学理性、主动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传递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四、结语

当前,人们对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进入新发展阶段,高校要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