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背景下养成教育实现途径研究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丁香书院为例

2021-11-24耿楚惠谢芳琳王如晨

现代交际 2021年24期
关键词:书院立德行为习惯

耿楚惠 谢芳琳 王如晨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海洋工程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等多次讲话中都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1-3]大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思想素质的关键时期,养成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是高等院校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由书斋和官府衙门衍生而来,兴起于两宋,推广于元代,鼎盛繁荣于明朝,衰落于清代末年,终改制为学堂。[4]古代书院注重对学生德行、为人处世方式的教育,可见养成教育的传统在中国延续千百年。[5]在书院背景下做好养成教育,对培育“四有”新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是指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成为自律、修养高尚的人。对于“养成教育”,杨敏认为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6]121;纪守峰认为其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的,更加注重思想导行,更加侧重于学生自律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7]162;邢国忠认为人的基本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健康体魄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8]此前的研究包括思想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多方面中的几种。

本文中的养成教育指的是以书院为平台,由道德教育、朋辈教育、通识教育组成的,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的教育形式,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道德行为习惯、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

二、国内外书院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

在书院出现以前,高校养成教育是以学院为管理单位,通过辅导员谈话、校园活动、严格管理机制等形式进行[6]122,侧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进行教育,也有通过慕课的形式进行养成教育[9],存在学生跨年级跨专业交流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较低、养成范围较窄等现象。

书院建立后,养成教育更多是以书院为单位开展的。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是围绕“全人教育”理念开展的,通过开设通识课程和举办各类活动以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围绕“立德树人”,推行导师制、学习生活社区和博雅教育开展师范生养成教育[7]164;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书院通过导师导生制、社团实践、社区制度来探索医学生养成教育的新模式[10];复旦大学的书院养成教育促进学生性格、价值取向的养成[11];西安交通大学书院的育人计划中提到了习惯养成[12]。

中世纪的英国、美国等其他西方国家出现了“书院”,被称为“住宿学院”,配备了生活导师和相应生活场所,给予学生关心与帮助。学者对国外书院的介绍主要集中在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国外一流大学书院,书院秉承着博雅教育理念,教育的核心在于“雅”,培养适应文雅社会的绅士。[13]书院主要以学生住宿场所为空间实施养成教育,是为了解决学生群体生活出现的各种心理、人际、养成及文化需求等问题,引入导师指导,以达到管理的目的。[14]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方面,没有“德育”“思政”这类概念,而是将其内化在书院的指导过程中[15],因此,国外书院对于大学的“德育”起到较大作用,对我国书院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综合来看,国内书院的养成教育多是以导师制、通识教育等形式开展,多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为主,对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方面的技能养成较少;国外书院与导师制相结合,以学生为本,资源丰富,设备完善,但是国外书院多以导师制为主,形式较为单一。

三、丁香书院的养成教育途径探索

1.把握青年培养的内在规律,探索构建书院背景下“共同体”模式的养成教育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单是要培养文明行为习惯,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和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与素质的养成。丁香书院以立德树人为任务,围绕培养新时代青年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职场能力等多个维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行为习惯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第一,以时政热点为导向,带动青年共同体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坚持思想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正确价值导向进程。(2)突出时代主旋律。针对青年人的思想实际,在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注重突出时代热点,让青年人在学校传播更多正能量。(3)打造红色阵地。结合导师专业情况,走进书院,为青年学生介绍国家需求、专业发展,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以学科交流为途径,鼓励学习共同体共同参与科创竞赛。(1)瞄准国内外专业技术发展前沿,结合学校海洋强国的着力点,将机械、船舶、土木、机器人等不同学科相融合,形成以学科交流为途径的学习共同体;(2)以科创竞赛为目标,以学业帮扶为手段,跨年级跨专业互动,在书院形成内部助学团体,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积极动手实践。

第三,以书院资源为平台,互动求职共同体内塑素质,外拓形象。(1)求职者走进职场,了解求职过程,利用书院中企业俱乐部资源,感受职场环境;(2)职场人走进书院,交流职场资讯,形成良好求职氛围,帮助求职共同体充实内在实力;(3)通过通识教育和社团活动丰富求职者兴趣爱好,提升自身外部形象。

2.多维共筑书院的育人环境,摸索实施书院背景下“共同体”模式的养成教育

第一,道德教育,修身,立德,树立正确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6]5,《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到要在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7]。书院通过承办的“青年演说家”系列活动,引导青年人关注时政热点,了解社会发展,培养青年共同体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积极宣传正能量;举办“党员面对面·导师进书院”系列活动,带领青年学生明晰国家需求,瞄准行业技术前沿,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培养青年共同体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

第二,朋辈教育,衔接,延伸,提升科学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16]7书院通过朋辈辅导、榜样引领、学科竞赛等多角度帮助青年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举办“庆工大百年”线上云自习活动,让学生虽因疫情在家,也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让学习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然生活状态;组织丁香园晨读打卡、英语口语交流、学业帮扶、“丁香结”寝室争夺赛等活动,开展朋辈互助,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融合,营造书院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开展“优秀学长”分享活动,通过榜样引领,注重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结合“海洋航行器大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等比赛,促使学生学科交叉组建团队、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带动学生自觉参与到科技竞赛中,提高动手能力,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举行工大路人王篮球赛、乒羽争霸赛、校际排球对抗赛等活动,带动学生走下网络,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第三,通识教育,丰富,拓展,充实“第二课堂”。书院通过开设通识课程、社团活动、艺术展览等,拓宽学生视野,熏陶心智,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求职能力。如“小丁香的职业规划课”系列推文,线上讲解求职知识,“歌尔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场面试、礼仪培训等活动,线下实战演练,网络课程与现场实训相结合,提升职业认同、引导生涯发展,全方面促进学生发展;开展“主持人培训”“锡镶技艺”等通识课程,参与“木与火的艺术”烙画画展、观霞听涛美术馆参观、王明涛中国画作品展、数字艺术初体验、摄影大赛、“织梦”社会实践、至美公益线上支教等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旨在提升书院学生的人文素养,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高雅审美情趣,积累深厚文化底蕴,多方位拓宽学生人文视野;开展留德之路等系列讲座,开拓学生国际视角;组织“紫丁香杯”“乐在棋中”等棋类大赛,充实学生业余生活。

书院背景下养成教育,在形式上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有较好的开放性和自治性,书院学生自治组织、社团、企业俱乐部在日常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体制上,书院打破了专业的分类,方便了学生跨专业跨年级交流;在理念上注重学生共融、共进、朋辈互促,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在工作中继续探索实施以青年者、学习者和求职者为共同体的书院养成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书院立德行为习惯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朵云书院黄岩店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皋兰县石洞小学为例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