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V”式的词汇化
——以热词“好哭”为例
2021-11-24陈家兴
陈家兴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 焦作 454000)
“好哭”是当下网络语境中常见的热词,人们常用它来表述某事物让人很感动或很伤心,有想哭的感觉。“好哭”属于“好V”结构,“好V”虽然结构简单,但内部却复杂多义。“好”字在普通话中有上声和去声两种读音,不同的语音代表了不同的用法,并且可以组合出不同的语义。“好”字有着很强大的构词和形成构式的能力,“好V”结构词汇化路径也有多种,包括类比造词、跨层结构成词、受“好”的语法化影响成词等。并且由“好V”结构参与形成的构式,如“好好V”“只好V”“有什么好V的”等,在句中也有独特的表达效果。本文以最近的网络热词“好哭”为例,试分析“好V”结构的词汇化。
一、“好哭”的词汇化
1.“好V”式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综述
“好哭”属于“好V”结构,关于“好V”结构的词汇化及“好”的语法化,学界有了不少研究成果。许丕华在“‘好V’式讨论”中重点分析了“好[形]V”“好[助动]V”和“好[副]V”三种结构,认为“好[形]V”属于形容词,意思是“V(起来)感到好(容易)”,不过“好[形]V”和一般的形容词仍有不同,比如不能重叠,不能充当状语等。许丕华还提出“好V”式动态成词的观点,即“好V”式是一个开放的词类,认为“好V”式的词汇化仍在进行和发展当中。[1]董秀芳把“词汇化”现象解释为是一种从句法到词法的转化现象,认为一些词汇是由句法结构凝固而成的,这种句法结构由语法性成分和词汇性成分组成,其中语法性成分结合范围广,有较强的能产性。“好”是一个高度语法化的成分,可作为话语标记出现在句中;“好”也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可以与其他单位结合成短语、构式及跨层结构单位。[2]
熊仲儒用生成语法理论,从句法角度分析了“好V”在句中的角色及成词依据。文章把“好V”放在受事主语句“NP+好V”中,NP是V的受事性成分,“好”属于谓词,描述客体的难易程度,并且选择补足语。[3]雷冬平、胡丽珍从认知和构式语法角度进一步对“NP+好V”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好V”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好V”内部成员的词汇化进度不一,大部分处于跨层短语组合的阶段,并且还给出了“好V”结构词汇化的条件:NP是定指,且必须是“好V”的受事;V必须是单音节光杆动词;“好V”转喻激活的是NP的自身属性。[4]
姜梦、崔宰荣对助动词“好”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更细致的描写,认为“好”在历史上有过两次语法化:第一次发生在魏晋南北朝,句中施事成分变为非施事,“好+V”结构也经过了重新分析,“好”由动词语法化为助动词,语义由“喜爱”演变为“适合”。第二次语法化发生在唐代,非施事成分进一步扩展为受事,“好”的“适合”义通过转喻机制演变为“容易”义。[5]
2.“好哭”的历时性考察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吕叔湘先生认为表示效果(形象、声音、气味、味道、感觉等)好用在“看、听、闻、吃、受、使、玩儿”等动词前面,结合紧密,像一个词。[6]而“好哭”在《汉语大词典》(2001版,下同)中并未收录,说明“好V”结构的词汇化出现时间较晚。“好哭”这个字组最早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明代,在小说《列国志传》中:
(1)既好哭时又好笑,日日朝朝街上叫。(明·余邵鱼《列国志传》)
这里“好哭”与“好笑”对举,都读作上声,整句用来形容人内心情感复杂,五味杂陈。姜梦、崔宰荣对“好+V”的词汇化进行了考察,认为“好笑”在宋代已经达到较高的词汇化程度[7],因此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好哭”为了满足诗律格式而具备了词的形式。例(1)中“好哭”依赖特殊语境成词,可以看作“好哭”词汇化的初始阶段,“好哭”出现了连用的情况,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同时期的文献中仅此一例,属于特殊现象;并且“好哭”不能单用,只存在于这个特殊的语境中,不具备普遍性。在同时期的文献中,“好哭”有上声和去声两种读音,且常与其他句法结构连用。
(2)莫连你也捞去了,我们不好哭得,哭一声师父,哭一声师兄,就要哭得乱了。(明•《西游记》)
例(2)语料中“好哭”虽然连用,但结合并不紧密,“好”用作助词,表示“容易”“便于”的意思,“好哭”前用“不”进行否定,而不用“难哭”“坏哭”这样的形式表示否定,也能体现“不”与“好哭”并不在一个语法层面。
这是明代“好哭”在语料中的体现,“好哭”此时处于词汇化的初始阶段,有了连用的现象,并且组合起来表达的意思也比“好”+“哭”有所扩大。
“好哭”中的“好”有时也读作去声,表达“喜欢”或“常常容易发生”的意思,这种用法在清代及近代语料中都有出现,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类似:
(3)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清•曹雪芹《红楼梦》)
林黛玉用去声的“好哭”来描述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好”在例(3)中读作去声的这种用法出现很早,在《尚书》中就有用例:
(4)好生之德,治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尚书•大禹谟》)
“好”读作去声,表达“喜欢”“常常”的这种用法历代均有沿用,与“哭”连用的情况出现得较晚,这与“好”字的本义有关,“好”本指女子貌美,引申为“凡美之称”(段玉裁)。而“哭”本义为“哀声”,带有消极意义,这两个字在感情色彩上冲突。
清代到近代,“好哭”连用的数量增多,并且不同词性的“好”与“哭”连用时结构更加紧密,这段时期可以看作“好哭”词汇化的发展阶段。
3.“好V”的共时性考察
“好哭”在现代语料中的用例更加丰富、广泛,并且“好”的语义也越来越虚化:
(5)我的工作,做电视,倒是常令我感到无聊的,原因很简单:我知道自己在递送远超过人生所需要的故事,不管是骇人的、感人的、好笑的,还是好哭的故事。(蔡康永《有一天啊,宝宝》)
这里“好哭”与“好笑”依旧同时出现,形成对仗,与前文“骇人的”“感人的”在结构上构成两对总括性的词语,描述“故事”的属性。“好哭”可与“的”字连用形成“的字结构”,有形容词的性质。“好笑”的故事就是让人开心,给人带来快乐的故事;相对的,“好哭”的故事也就是让人伤心的故事。
现代语料中“好”的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可以用作副词,修饰程度。如:
(6)好哭了,哭得像个纯洁的少女。(王朔《橡皮人》)
这里用“好”来强调哭泣这一行为,“好哭”结构的凝固性很低。
根据对这些语料的观察可知,“好哭”在现代处于词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好哭”本身已经能与一些语法单位形成某种句法结构,并且能够修饰“哭”的“好”的义项越来越多,“好”字本身的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对CCL语料库中语料的统计,“好”“哭”连用的语料共63条,其中读上声且以词汇形式出现的仅有本文例句中提到的两条。读上声的“好哭”处于跨层结构的共35条,并且进入现代以后,“只好V”“有(没)什么好V”“好好V”这样的构式增多。“好”读作去声,表示“喜欢”“常常”的语料有26条,在现代语料中去声的“好哭”后可带宾语,也可以跟“的”形成的字结构,施事在这个结构中后置,“好哭”的形容词性更加明显。
“好哭”在近代之后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这跟“好”字的本义有关,“好V”表达某事物做起来令人满意,这与“哭”所表达的意义相冲突,近代之后“好”字的语法化程度提高,用法和用例也就越来越多。例(1)和例(6)两条语料中“好哭”都与“好笑”形成对仗,借用“好”字在当前语境中的用法,是类比造词法的直观表现,反映了“好V”结构的词汇化的路径。从历时角度看,“好V”的词汇化程度和“好”的语义虚化是密切相关的。
4.网络语境中的“好哭”
本文语料可以证实“好哭”并非新词,在共时的网络语境中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活跃度。“好哭”在网络语境中表达的“令人感动”的意思在现代的语料中也能找到对应,因此,“好哭”在网络语境中使用频率的增高及用法的变化,与网络语境的现状和人们的交际心理有密切的关系,这也反映了“好哭”词汇化的部分动因。
“好哭”的结合,利用了“好”可以表达效果和程度的用法,如:
(7)72名学生众筹为离世老师父母养老,这秋天里的第一份感动太好哭了!(川北在线,2020年9月24日)
这里“好哭”用来形容“72名学生为离世老师父母养老”这一事件的感人程度,“好哭”可以用“感人”“催泪”等词替换,句子原意不改变。“哭”也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的动词,在《汉语大字典》中,“哭”的意思是“因悲伤或过分激动而流泪”。人们用“哭”来表达哀伤的情感,也可以表达激动的心情。“好哭”的词汇义是两个组成语素经过重新分析而来的,“好哭”并不直接表达说话人悲伤或激动的心情,而是表达说话人认为这一事件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预期,达到了令人感动的目的。由此可见,“好哭”的意思并非两个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词汇化过程中有了新的含义。
附加法是检验一个字组词汇化的常用方法,“好哭”在网络语境中可受太、最、真等副词修饰,可以从中提取出“程度副词+好V”这样的构式,“好哭”结合紧密,前附程度副词修饰“好V”。“好V”不但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出现在句中,也有如下用法:
(8)好哭!刘若英线上演唱会再唱《后来》,翻唱五月天陈奕迅。(新浪,20200417)
(9)你的毕业季,好哭指数几颗星??(豆瓣,20200628)
例(7)中,“好哭”单独成句,直接对刘若英的线上演唱会进行评价。例(8)中“好哭”和“指数”联合成词组,“好哭”作定语,限定“指数”的属性,作为一个名类对毕业季进行量化判定,可见“好哭”在网络语境中使用非常自由,词汇化程度较高。
综上,“好哭”这个词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经历了从“好+V”到“好V”的转变,词汇化程度不断提高,“好哭”这个词出现在明代,在清代逐渐发展成熟,并且在近代和现代时期不断发展,产生了新的用法和词义。“好哭”的词性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增多,有了形容词、副词等词性,在句中主要起评价作用。
二、“好哭”词汇化的动因与机制
关于“好哭”的词汇化动因,从明代出现“好哭”与“好笑”对举,到现代网络语境中“好哭”的种种用法,笔者认为“好哭”词汇化最主要的动因是为了满足人们表达时的方便。“好”加一个负面意义的动词在“好+V”结构中是有标记的,是人们为了交际方便而创造出来的用法,并且在网络语境中人们对这些有标记但不太常见的用法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好哭”本身对网络交际的条件也有很强的适应性,传播的速度很快。由于疫情等客观原因,“好哭”这个词在使用中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帮助人们进行情感宣泄,让人们更方便地表达自己哀伤的情绪及对社会上感人事迹的感受。并且“哭”这个字本身带有消极负面义,与“好”字的字义形成一定反差,造成语言表达上的新奇感和陌生化,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好”字本身有副词词性,可以用来修饰程度,“好哭”这个词的诞生也符合语法规范。
关于“好哭”词汇化的机制,本文认同“好V”式词汇化尚在进行中这一观点,并且双音节“好V”的韵律更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因此词汇化的速度较快。从语料来看,“好哭”的词汇化有两条路径:一是与“好笑”对举,在句中逐渐凝固,通过类比造词而成,属于“好V”结构内部词汇化的扩散。二是受句法影响,“好”字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语法化,“好”的使用范围随着语法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扩大,“好V”式出现的也就越多,结合也越紧密,“好哭”进入“好V”这个词模之中,在句中经过词义的重新分析而词汇化。
三、结语
“好V”式的词汇化仍在继续,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有学者从话语标记及语篇衔接的角度继续对“好”字进行探索。“好”字的语法化和相关结构的词汇化,包括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关系,仍有继续研究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