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困惑及其对策分析

2021-11-24高秀苹

现代交际 2021年24期
关键词:岗位学院大学生

高秀苹

(浙江树人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15)

为了在大学生与企业之间搭建桥梁,结合企业需求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少高校都在探索校企合作。采用行业学院的办学方式,使学院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既能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降低就业压力,也帮助企业获得稳定且能力较强的人才。[1]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就业压力是否有效减缓,是否还存在个性化的就业困惑,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

一、行业学院建设与大学生就业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就业困惑。[2]国外对大学生就业有较多的研究和政策。如美国高校和企业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许多非营利性组织充当了联系高校和企业的桥梁,这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加拿大大学与学院协会要求大学、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致力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学校和政府、企业合作促进大学生就业,成果非常明显。

我国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也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其中行业学院是当前校企合作的典型方式。行业学院是本科高校与行业(或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典型企业)紧密融合,以行(企)业生产链、产品链、技术链和服务链为对象,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应用型专业学院。行业学院是高校转型升级、提升就业精准度、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3]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行(企)业标准、培养方式与途径等引入课程改革;业界导师参与,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及能力要求,提前了解、感知企业。

行业学院成立以来,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的稳定性、发展空间、就业方向窄化等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心态,形成了新的就业压力。当前,针对行业学院的研究主要围绕办学模式、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等主题,缺乏学生视角的研究。学生进入行业学院,与行(企)业有了较多接触,是提升了他们的就业期待,还是让他们产生了就业退缩?相对明确的职业未来,增加了他们就业信心,还是给他们带来了束缚感?相比非行业学院的学生,学业获得感和职业认同度是否更高?职业能力提升效果如何?对以上问题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帮助学校在行业学院建设方面,从学生出发,做出相应的对策调整,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信心、职业认同感及就业质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标。[4]

行业学院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途径。行业学院大学生在学校就接触企业,有企业导师的指导,有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工需求对接。但是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发现,行业学院大学生仍然存在不少就业困惑,如企业的类型与自己的兴趣不一致,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较少,无法满足自己对岗位的需求等。因此,从大学生的视角研究行业学院在就业中的问题,可以帮助高校在选择企业、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从而真正做到让学生精准就业。

二、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困惑原因分析

从杭州市某地方高校行业学院随机抽取学生,每个年级抽取10名同学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学生共40名,深度了解其在就业压力、就业心态、职业认同、职业发展、对企业的态度及对行业学院办学模式的评价等方面的想法与困惑,分析就业困惑背后的原因,以帮助高校完善办学模式,提升办学质量。分析总结40名学生的访谈发现,他们主要存在以下困惑:

1.企业提供的岗位与自己兴趣不一致

40名学生中有18名学生谈到,企业提供的岗位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也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如养老企业提供的是为养老院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岗位,物业公司提供的是接听电话的客服人员的岗位。这是职业选择的问题,因为没兴趣,学生毕业时,就不会与行业学院签约企业。

2.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较少,满足不了需求

行业学院的学生一般一个班15—30人,企业可以提供的岗位有限,大学生同时毕业进入签约企业的话,势必会面临岗位分配的问题,有些学生能力较强,企业会优先安排发展空间大、工资待遇高的岗位,这一部分学生更愿意留在企业;有些学生能力较弱,就只能安排一些基础性的岗位。发展空间有限的岗位,大学生又不满意,因此产生较大的困扰,究竟是留在企业做一些不满意的工作,还是选择其他途径就业,是他们经常纠结的事。

3.部分企业介入学校课程的程度低

在访谈中了解到,企业参与学校课程的度并不一样。有些企业会较多地安排企业导师进入学校给学生上课,在寒暑假安排学生去企业轮岗实训,帮助行业学院的学生加深对企业的认识,了解企业文化,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这些行业学院的大学生对企业的评价较高,而且认为企业在认识自己的能力、增长见识等方面帮助非常大,毕业后也非常愿意进入企业工作。而有一些企业较少安排企业导师到大学授课,假期的实习安排也较少,学生获得感较低,对企业的满意度也相对低,毕业后进入企业的意愿大大下降。

4.企业实习过程中,频繁轮岗带来的困扰

为了让行业学院大学生对企业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企业会安排大学生在不同岗位实习。从大学生的视角看,假期实习时间有限,刚刚熟悉一个岗位,学到一点点技能,下次实训又调换到另一个岗位,从零开始。不停地调换岗位适应新环境,给他们带来较多的压力与烦恼。

5.就业方向相对固定带来的束缚感

有些行业学院大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就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企业承担大学生学费,大学生毕业后需进入企业工作至少5年,才能跳槽。学生进入此类行业学院,从入校开始,所学的内容就与企业的需求紧密对接,所培养的技能也与企业需求一致。有些学生认为,这样的培养方式,让“我一下就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有一种非常强的束缚感”;有些学生认为,“家长一直想让我考公务员,我读到大三,发现更感兴趣的职业是教师,而行业学院大学生的身份束缚了自己的选择”。有部分大学生付了违约金,选择了其他就业方向,还有一部分学生出于经济等方面的顾虑,选择留在企业工作。

三、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困惑的成因

1.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

不少大学生最初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认知并不是很清楚,进入行业学院、与企业岗位有了更多接触之后才逐渐明确。有些学生对企业提供的岗位没有兴趣,或认为企业岗位不适合自己,如更喜欢有创意、设计的学生却被安排到了常规重复性的工作。

2.企业的稳定性不足导致大学生对企业的信心不足

有些企业与学校签约时,正处于发展较好的时期,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发展出现了问题,导致行业学院大学生对到企业就业信心不足,担心企业倒闭、企业裁员等。因此有些大学生就会产生较大的就业选择困扰。

3.企业承诺不兑现造成的担忧与焦虑

在进入行业学院前,不少大学生都会先对企业进行了解,包括企业的福利和工资待遇。但是,有些企业并没有兑现诺言,让不少大学生对企业产生怀疑,降低了对企业的信任度。毕业时,就会犹疑选择企业。

4.企业理想化幻灭带来的就业困惑

有些学生高考结束后,听信了企业宣传,未来预期特别理想化,感觉进入行业学院可以不用担心将来的就业,这样大学学业压力会轻一些;有些企业还提供学费。但是随着对企业的了解越来越多,发现企业之前的承诺并不能兑现,加上企业实习的辛苦,部分大学生对企业的幻想破灭了,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就产生了不去签约企业就业的想法,但又不得不去企业实习,学习与企业岗位相关的专业技能,而较少时间去发展其他的能力,捕捉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建议

1.大学生应及早提升自我认识

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应该积极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和能力,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2.学校在选择签约企业时需谨慎评估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学校签约企业关系到行业学院的大学生将来就业,因此,需要对签约企业进行充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发展历史、当前状况、企业未来前景及企业管理制度等。选择发展前景好、稳定性高的企业,避免因企业发展出现问题而给行业学院大学生带来就业压力。

3.企业应更深地融入行业学院教学

不少企业在和高校签约后,并没有投入多少精力。一方面,企业工作非常繁忙,时间不足;另一方面,受高校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等限制,企业不能把专业技能、企业文化等较早地带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业学院大学生感受不到这种办学模式的优势,觉得和其他专业学生的生活、学习并无多少不同,影响了行业学院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对将来的职业选择也持犹疑态度。

4.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就业帮扶

针对行业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困惑,高校应给予一定的帮扶,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企业,从而实现人、职匹配。组织生涯咨询,为个体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困惑,缓解就业压力。[5]组织企业与学生的交流会,帮助企业了解学生,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实现平等、通畅的交流,及时化解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就业信心。

五、结语

行业学院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使大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连接更加紧密,不少学生通过行业学院的培养,毕业后进入企业,并逐渐发展成企业的骨干力量,企业导师介入大学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仍然有部分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就业的困惑和烦恼。这就需要高校提早介入,有针对性地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猜你喜欢

岗位学院大学生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海盗学院(12)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