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1-11-24蓝英花
粟 超 蓝英花
(1.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6;2.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镇中心小学 广西 柳州 545300)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开展生命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之一,从国家意志层面明确了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1]从国家政策层面对生命教育提出了要求,并强调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加之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此外,通过中国知网(CNKI)查找主题为“小学生命课程资源”“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文献共154篇,涉及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文献为12篇,表明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文献数量较少。这些文献中关于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或一些小学低年级的绘本开发与主题案例等,较少有专门的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举措,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小学生命课程资源开发文献就更少了。加之,民族地区拥有蕴含生命教育元素的丰富资源。因此,通过对民族地区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挖掘,将少数民族文化和生命教育进行融合,开发独特的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可充实学校生命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激发教师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活力,丰富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学习知识。
一、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相关概述
“生命教育”一词于1968年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生命教育,并对生命教育内涵、路径等进行研究。当前国内教育学界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虽存在一些分歧,但普遍认为“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出生、发展、死亡的自然生命的教育,让学生认识、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精神生命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生命的教育。[2]生命教育包括人自然、精神、社会生命的教育。目前国内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主要有实施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通过学科渗透及实行专题活动三类。国内实施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的有上海、辽宁省等发达城市与地区学校,而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以学科渗透与安全教育等专题活动为主要实施方式。生命教育课程资源是生命教育课程得以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本教材、教案、网络视频等有形无形的生命教育教学元素。
二、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内容与形式
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不足是影响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质量提升的元素之一。民族地区乡村小学调研发现,一是村小图书室的图书数量不一,种类繁杂,涉及生命教育知识的图书数量有限,不利于民族地区小学生深入学习生命教育知识,也不利于激发小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兴趣。二是该小学仅有一位即将退休的教师。与该教师访谈中发现,他在进行生命教育时以讲授法为主。通过对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丰富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为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多样化素材。民族文化资源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建构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如研学旅行等体验实践式教学模式。民族地区独特并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提供广阔空间,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提供新见解新思路。
(二)培养小学生多元文化共生观念
多元文化是当前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所呈现的一种特质。多元文化共生理念主要是根据我国民族构成来实施的。多元文化共生理念的形成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多元文化共生理念是各族群友好交流合作的基石。民族地区以多民族聚居为主,小学生民族结构多元,受大环境、家庭和自身年龄阶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独立思考与辨别是非的能力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可能对异民族文化产生一定的误读,因而开发民族文化中的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可以促进小学生了解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禁忌,尽量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学会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形成多元文化共生意识,为学校与社会的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三)提升教师生命知识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
小学教师是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教育教学与资源开发的实施者与实践者,教师的价值观、知识观、学生观、发展观等都会影响他们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开发利用方式和开发程度。[3]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生命知识储备较少,以安全知识教育为主,导致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效果不佳。此外,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乡村小学教师因专业课时繁重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加之其教研等方面的能力不足,不重视也无力实施课程资源开发。因此通过生命教育知识的专题培训,增强小学教师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形成正确的生死观,促进其立德树人、以德施教。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要重视教师课程开发,加大支持力度,激励教师进行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教师亲身参与开发课程资源全过程,更利于提高其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
(四)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
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元素与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吸收与生命教育相关元素,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作用。民族文化资源中关于生命教育元素的资源丰富,从族群的起源到当前的发展,从建筑文化到节庆仪式文化,从保卫家国到团结自强等,诸多环节与元素都富含生命教育元素。例如深山瑶、苗族的农耕文化中禾稻与鱼、鸭之间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动物与动物、植物与动物、人与动植物的共生,与生命教育思想中的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不谋而合。再如,小学生到民族地区亲身体验苗家农耕模式或参观民族蜡染制作等,更益于小学生接受生命教育,促进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层理解,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运用,增强了民族地区村民或是民族文化传承人及民族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
三、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一)加大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投入
教育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是民族地区小学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保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校内外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政策保障机制,为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下拨一定的资金支持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对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经费投入,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所需人力、物力,促进了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网络资源库建设。此外,民族地区小学的管理者对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起着重要引领与保障作用。学校管理者要重视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加大教育经费的倾斜,转变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理念与方式,加大对教师实施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
(二)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作
社会、家庭多元参与与协作,是小学校生命教育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运用的重要途径。孩子成长的三个重要场域即学校、家庭、社会,是生命教育资源的主要供应商。生命教育涉及学生各个方面,应融合校内外多种生命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参与、协同合作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形成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协作开发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合理沟通模式与机制。民族地区小学要强化与家长、与民族文化传承企业、民族民俗文化馆等相关单位、企业及个人的交流、合作,与其制定相应的生命教育或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合作项目或机制,为长期进行合作交流创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家庭、社会两大场域中的教学与民族文化资源。社区、家庭作为生命教育重要场域,拥有大量体验实践式教学与民族文化资源。例如在民族文化场域中,苗族的仪式、芦笙斗马等都是极具体验性、互动性的活动。学校要主动向社区、家庭靠拢,与社区与家庭合力,实现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三者之间信息共享互通,充分发挥社区、家庭的特色资源优势,实现学校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实现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优化学校与社区、家庭的沟通合作模式,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等的传承发展。
(三)增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文本资源建设
民族文化资源是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重要根源。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萃取涉及生命教育课程文本资源,丰富生命教育课程素材类资源。民族资源中与生命教育课程的关联主要体现在文本资源建设方面。在教材建设方面,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民族地区生命教育教材较少,校本教材和地方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尚未有专门的生命教育教材。挖掘民族文化的优秀资源,优化涉及生命教育的文本,编写适合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和学生特点的生命教育教材。在挖掘民族生命教育课外阅读资源方面,加强民族生命教育课外读物资源的建设,吸取民族文化中富有深意的生命教育素材,鼓励当地学校与民族文化传承人或高校合作,开发民族生命教育课外阅读教材,促进民族文化和生命教育的发展。例如,对族群的形成历史和民族精神等与个人品格、与社会和谐稳定相关内容的深度挖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的文本资源。
(四)加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资源开发是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必修课。一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要有开发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主体意识,认清自身在正确构建生命教育课程资源中的作用与地位,并主动联系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乡土文化资源等富有价值的生命课程资源。依据教师的教学特点、生活阅历,丰富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加速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二是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要重视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生命教育,加大支持力度,端正小学教师对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态度,调动小学教师对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兴趣。三是学校要开展专门的课程资源开发培训,聘请一些课程资源开发的专家,或与相关教研机构合作,甚至与民族文化传承人合作,了解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个框架与理念,以及民族文化、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更益于教师进行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提高其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关于生命教育的专业化素养和开发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与能力。
(五)推进小学网络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
“互联网+教育”模式是实现学生、教师、家长、教研人员、小学、高校、社会等主体之间高效联结的重要方式。大数据时代帮助实现了学习数据收集分析的精准化及为个人需求提供个性化体验。民族地区小学网络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库得以建设,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在其中起关键性的作用。网络技术的支持、资金投入、学校自身的生命教育资源库的形成,对互联网所涉及的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筛选原则与内容等都是小学生命网络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小学网络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库的建设难度大,但对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至少有米可炊。针对民族地区小学生的特点与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教育”模式可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生命教育课程资源,为教师进行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高质量的资源库。学校加强网络民族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为家庭、学校、社会生命教育提供便捷高效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自主学习等特点,弥补了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内容与形式上单一性等不足,也丰富了小学生生命教育学习途径,网络生命教育课程资源有着教育资源共享的优点,有助于扩大民族地区生命教育规模,提升民族地区生命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