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思政建设

2021-11-24毛可利

现代交际 2021年24期
关键词:思政传统艺术

毛可利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3)

2020年5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将思想政治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并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实施路径。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社会实践课程,兼顾了传统艺术考察的综合性和设计专业的方向性,是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最好的载体形式”,对“培养艺术设计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都有很直接的促进作用”,是专业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2]因此,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一、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思政元素融入部分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示范性课程,仍存在以下痛点问题:

(一)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不足

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课程教学的纽带与桥梁,其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高校设计与艺术类教师多倾向于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缺乏思政素养的系统培养,造成了思政意识淡薄、思政认识狭隘、思政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严重削弱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3]

(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及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偏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技巧等显性目标教育,而思政作为隐形教育则呈现狭隘、模糊或被忽略等问题。如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缺乏评判标准。[4]

(三)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突如其来的疫情,暴露出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局限性。长期以来,提升学生现场体验、感悟是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现场观摩、现场实践是考察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因疫情防控需求所提出的“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疫情期间,高校专业教学开启了全面的线上教学模式,生活于信息时代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早已熟悉线上多元的学习资源与自由的学习方式。因此,基于客观的外部教学条件及学生获取知识的偏好,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教学转为线上似乎是顺理成章的。[5]线上观摩考察的间接性、虚拟性,与传统艺术考察、创新设计课程现场观摩体验的教学需求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如何在虚拟现实中增强学生的沉浸式体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是本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以上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积极探索解决方法,以《纲要》为指导完成了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二、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思政建设

(一)加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专业课程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思政意识,以便以良好的学术道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为学生做出表率。因此,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组建了一支以具有较强思政素养的党员教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纲要》指出,“要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1]为增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基本认知与认同,课程教学团队还吸纳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非党员教师,为后期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广储备了思政师资力量。

教学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强国、学习通APP平台,慕课堂、电视新闻、线上课程思政教学培训课程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组织学习贯彻《纲要》,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研讨,明确课题组教师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责任,提高并强化团队教师们的德育引领和价值教育能力。

(二)重新设定课程思政目标

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是视觉设计传达专业建立在综合课程基础之上的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在大学本科四年级第一学期。其思政教学目标为: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考察方法、育成审美意识与人文情怀、拓展设计思路与技能,达成知行合一的知识、技能目标之外,通过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现场观摩体验结合线上虚拟现实体验等方式,将思政元素自然融于专业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坚定本土设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优秀职业道德,使其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担当的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为了适应教学环境的变化,灵活应对突发事件,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根据教学要求,教学模式设计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同时做好了虚拟考察与实地考察的两手准备,在科学使用线上教学资源的同时,拓展思政教学内容。

1.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融合思政内容

灵活利用线上资源,拓展教学资源。除了充分利用MOOC、雨课堂、腾讯课堂、腾讯QQ等主流教学资源外,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寓教于乐,丰富教学资源。如《国家宝藏》系列中山东省博物馆的国宝档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地域文化自豪感,拉近普通师生与学习强国平台的距离感。让学生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及时了解国家时事、党的方针政策,从而正确树立为民族复兴而设计的价值观,以彰显课程思政特色。

2.利用虚拟现实手段,增强现场学习体验

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特点是让学生通过观摩体验来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并通过科学的考察方法“深入历史情景与现实场域之中,激发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体意识”。为增强线上考察的现场学习体悟,解决线上教学与现场学习效果的矛盾,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一方面优选全国拥有虚拟现实体验的博物馆作为考察对象,如山东博物馆、河北博物馆、湖南博物馆、敦煌数字博物馆等。借助数字博物馆的VR技术,增强学生的现场体验感,以提升学生对考察对象的理解。另一方面,采用任务驱动、寻宝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线上考察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现实参与感。

(四)课程思政元素及融入点

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要根据教学大纲设计,认真剖析各章节的知识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深入挖掘、设计不同的思政教学案例,找到科学合理的思政元素切入点,实现课程思政元素自然、全面的融入,潜移默化地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文化自信、文明和谐生态观、诚实守信的学术道德、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具体的案例。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了十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章节概论部分设计两个案例。案例一,在讲解传统艺术考察概念与意义环节,通过潍坊纸筝案例融入文化自信与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首先,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就潍坊纸筝的历史发展轨迹及产业现状进行讨论,在拓展学生对考察对象理解的同时,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地域文化自豪感,引导学生在将来确定考察对象时能够聚焦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针对传统风筝生存问题导入植村秀民艺复兴项目的品牌营销策略,使学生深入理解“传承文化记忆,强化文化认同”对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本土文化设计自信和民族复兴的时代责任意识,实现课程的价值观引导。最后,以此项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效东的纸筝创作视频引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入思考与理解,引导学生树立德艺兼修、物我合一的创作精神。案例二,在创新设计概念与意义的讲解环节,通过《中国日报》改版项目案例,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透过设计现象深入思考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形象塑造的方法与途径,让学生深入理解创新设计的价值,并能够在创新中坚守本土文化,坚定本土文化设计自信。

第二章节传统艺术考察方法部分设计六个案例。在陵墓考察部分,以霍去病陵墓雕塑为例,在霍去病人物事迹介绍中嵌入家国情怀,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传播正能量;在洞窟艺术考察部分,通过敦煌洞窟壁画的辉煌成就及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特征,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感,在中国近代史上敦煌遭遇的劫难及常书鸿、樊锦诗等人保护敦煌事迹的讲授中融入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强国富国的信念;在博物馆艺术考察中,在山水画创作赏析中引入对当下环境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文明、和谐的生态观;在民间艺术考察部分,通过潍坊木版年画的保护与创新项目的考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民艺复兴对乡村振兴的意义与价值;在民族艺术考察部分,通过苗族银饰、刺绣纹样中承载的历史故事,融入国家民族和谐共生,共同发展进步的政策,在艺术市场调研部分,通过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背景与市场分析,明确传统艺术创新设计的价值。通过案例提高学生对科学创新精神的理解,通过设计适应市场需求导入学习,培养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唯物主义世界观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为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中,路线设计注重挖掘地方优质文化资源,考察目标对象要囊括理论部分的考察内容,如嵌入著名爱国人物、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让学生更具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外,在考察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以严格的行为规范、良好的环保意识、社会公德意识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达到育人目的。

第四章为传统艺术调研报告撰写,在写作要求中融入“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等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学术自律性。

第五章为命题设计实践部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任务驱动。在2020奥运LOGO抄袭事件、抗疫海报竞赛抄袭事件的讲授中,融入法治意识与职业道德素养,即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及当下设计师岗位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职业道德操守。

(五)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在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思政素养目标具有隐性特征,需循序渐进地长期培养。在课程的评价方面,打破以专业技能展示为主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对传统艺术审美体验、真诚的社会关怀、日常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规范融入课程考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社会责任、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学术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评价标准,实现知识技能与德育素养教育的双重目标。

传统艺术考察的成果并不局限于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也能够拓展到毕业设计与其他综合性专业实训课程当中。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学生拓展了学术视野,也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意识。如20届、21届毕业生的自主选题创作,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传承、社会公益问题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反映了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作用。

三、结语

传统艺术考察与创新设计课程思政建设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由于建设周期较短,还存在课程思政体系不够严谨、师资团队思政素养不够均衡、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有待反复验证等问题。要将课程思政建设视为一项长期的项目,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强化教师团队思政意识,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新路径,在与时俱进的同时逐步彰显课程思政的功效,实现新时代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思政传统艺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