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思路探讨
2021-11-24王潇逸
王潇逸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山东 东营 257061)
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可以与大学生群体“直接接触”,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教书、育人过程中,学生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范围极为广泛,不仅包含学生学习、生活、就业,还包含学生思想培育、情感培育、心理培育等多方面内容。基于新课改发展趋势,教育环境、教育因素也随之发生变化。新时代,辅导员应与时俱进,积极采取全新观念及手段,展现自身管理优势,致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直接关乎高校人才培养成果。最近几年,国家格外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促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不断转型,受多元意识形态冲击,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均受到波及,导致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难度与日俱增。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暴露出很多问题,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究其原因,多为高校辅导员未曾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仅限于表面,无法落到实处。大多高校辅导员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缺乏学生管理经验,无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整体专业素质水准有待提升。在社会形势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沿用传统“说教式”管理方法,无法解决当代学生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应正视时代挑战,突破传统管理方法、管理途径,全面改善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
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烦琐,责任重大。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高校辅导员既要关注学生讲座、学生党建等活动,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情感问题、宿舍卫生状况等。具体来说,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直接管人
高校辅导员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时,最常用的管理方法为直接管理方式。在实际管理中,辅导员会直接参与学生请假事项管理、证件管理、科技竞赛管理、学生活动管理、日常事务管理等。一般来说,管理这些日常事务,会占用高校辅导员大把的时间与精力。同时,由于一些辅导员本身还需要进行学科授业、科研项目等,导致其工作压力极大。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相关辅导员对自身工作加以梳理,将工作“分门别类”,以此优化工作流程。由此一来,便可以解决“直接管人”耗费时间与精力的问题,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2.制度管人
辅导员在推动学生管理工作时,按照学校规章制度管理学生,即“用制度管人”,这是很多辅导员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这里的“制度”,不仅是学校的规章与制度,也包含国家制度、法律制度。在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际,高校辅导员需深入了解各项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如果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遇到问题,应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一般来讲,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规章制度,是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管理范围极为宽泛,既包含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含学生校外生活中需遵守的条约。[1]还有一些制度是由学校社团或学校班级、工作室独自拟定,虽属于民主集中制规章制度,但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很高的操作性。辅导员应加大力度宣传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以确保学生“知法懂法”,善于应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权益。
3.自我管理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追求人性化管理,即“自我管理”。人性化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高效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彰显人文关怀,令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保持高度自觉。在人性化管理时,万万不可应用主观情感处理事务,需严格参照高校学生管理规范执行管理工作。目前,在部分高校中,逐步兴起了“请客”“送礼”等恶劣风气,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为此,高校辅导员应用正确方式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致力打造优良风气,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思路
1.创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观念
高校辅导员在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时,应立足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在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需立足学生角度,关注学生内在需求,助力学生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将学校教育目标与个人成才目标相互结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相关辅导员应深刻认识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是“人”。当代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只有人性化管理方法,才能进一步满足其内心需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人文关怀。除此之外,应积极转变高校辅导员“非专业化”观念,在传统经验型、兼任型辅导员队伍中,虽然大多辅导员经验丰富,但由于年纪偏大,很难跟上学生的思想。因此,要消除辅导员“非专业化”错误观念,进一步改善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准,稳定辅导员队伍,确保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实际效用。
2.创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内容
辅导员应牢牢把握管理工作内容层次性,适当管理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娱乐、交际等行为。辅导员要采取多元化手段展开深层次教育,全面影响学生人生观、情感观、价值观、道德观。一般来说,高校辅导员往往会从浅层次管理入手,针对学生生活活动、社会活动等加以辅导与管理。然而,要想达到学生管理的最佳效果,辅导员应把握深层次管理内容,注重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情感问题、价值观问题。不能将学生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服务层次,而要深入培育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促使其在美好的校园生活中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发展,为日后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做好铺垫,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力量。
3.创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立足新课改发展趋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辅导员是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应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学生管理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将理论管理与实践管理相互融合,为学生创造健康的校园生活氛围与身心发展氛围。若想有效创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改变高校辅导员管理理念与意识,转变管理角度,立足学生发展立场,善于爱护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务。立足“以服务为宗旨”的管理观念,坚持“以生为本”,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2]在现实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目标,围绕学生内心发展,积极帮助学生建立优良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世界观念、发展观念,指引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为祖国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与此同时,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之际,应充分认知一切管理工作都应以学生为核心。基于此,在学生管理时应时刻彰显人性化理念,充分关注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情感健康及信仰等内容。
4.创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高校的学生管理过程,并不是照本宣科的程序化过程。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应注重将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学生生活、学习、情感中,了解学生群体内心活动,令广大学生认识到辅导员的情感出发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群体求知欲、积极性,为其健康成长、成才夯实基础。初入校门的大学生,刚刚结束紧张且充实的高中生活,脱离了家长与中学教师的束缚,所有时间都由自己支配。在漫长且散漫的生活中,学生很容易丧失动力,进而对生活产生迷茫情绪,甚至会浑浑噩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无法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因此,辅导员要发挥自身管理长处,将学生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融合,关心学生日常生活,给予学生亲切关怀,时刻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生活动向,给予其最真实、最有力的帮助。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显然无法满足现代化高校学生管理需求,高校辅导员应创新学生管理方式,巧妙应用互联网、多媒体设备等,实现现代化高校学生管理目标。[3]在学生管理中,互联网的应用既能为学生提供倾诉平台,又能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朝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创建班级主页、校友通信录等,通过网上平台了解学生内心想法。总之,互联网的融入,可丰富辅导员管理方式,达到有效管理学生的目的。
5.创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俗语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制订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增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动力,激发高校辅导员创新管理工作制度的潜力。合理创建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可精准评价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通过精神手段、物质手段,激励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对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应以定量方法为基础,参照定性原则,促使考评制度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发挥实效作用。现阶段,高校辅导员薪酬水准略低、社会地位不高,致使大多在职辅导员无法安于现状,存在跳槽的想法。因此,在创新高校管理制度时,应强化辅导员管理制度。高校应积极关注高校辅导员“不安于现状”的现象,解开辅导员“心结”,促使其全心全力投入学生管理工作。广大辅导员应深刻认知职业重要性、归属感,强化自身职业素质,为培育国家未来人才奋发图强。高校还应该创建高效的保障制度,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待遇、社会地位远远低于高校行政人员。大多辅导员在职期间,通常将辅导员职业作为一个“跳板”,期望通过辅导员职业经历逐步转向教学岗位,又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辞职深造。辅导员职位很难留住人才,大多辅导员无法尽职尽责完成学生管理工作。高校应在制度方面将“跳板式”辅导员职业确定为终身职业。首先,从国家角度出发,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创建考试准入制度,明确辅导员职业准则及资格;其次,从学校角度出发,高校应积极解决辅导员现实利益问题,创建辅导员晋升体系,确保广大辅导员与同级别教师、行政人员享受统一待遇,以此提高辅导员职业吸引力、归属感;最后,从辅导员自身角度出发,应积极参与辅导员职业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组织能力、政治素养等,以此为广大学生带来良好的管理体验。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群体管理的促进者、引路者。高校辅导员既要承担教书育人责任,又要积极融入学生群体,致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向学生传播先进思想、科学理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思想与意识形态,使学生以乐观精神、正能量意识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成长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与国家都有所贡献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