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研究

2021-11-24王朝怡

现代交际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亲和力思政课

王朝怡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专门提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要求。本文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必要性、现实困境和重要路径三大方面深入思考和探索,以期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信息化的影响日益增强,要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及应对互联网对思政课的挑战,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是关键契机和重要保证。

1.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思政课建设和改革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为目的而进行的。思政课是一门担负培根铸魂使命的关键课程,具有德育属性。思政课具有隐性的实际效果,这种效果可能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观察到的,需要相对长的时期才能够显现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考察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考察影响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若干因素,思政课的亲和力是先决性因素。倘若高校思政课缺乏亲和力,那么对于思政课的教学对象——学生而言,思政课教师将是感情冷漠的授课人,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将是生硬的纸张和呆板的文字,思政课将会是一节缺乏活力的课程,思政课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思政课亲和力至关重要。

2.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获得感

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目标导向,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准绳。在新时代大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建设应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学生成长需求的变化,在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谋划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下功夫,全方面多角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能动性,注重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以善良的情怀和仁爱的心胸拉近与学生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以获得思政课教育对象的认同,使学生在思政课上有所收获,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和大学生的获得感。

3.有利于应对互联网对思政课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科技革命的广泛深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场域发生了巨大改变。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多样化、普泛化、随性化的信息传播模式,牢牢地吸引着大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媒介成为大学生表达自我,了解周边事和国内外新闻的重要平台,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学习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纷繁复杂的不良社会思潮通过互联网涌入我国,如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三观”等产生了不良影响。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目标受到了空前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搭上互联网快车,利用新型媒体和自媒体的优势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现实困境

教育者的语言表达、教育方法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思政课具备亲和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思政课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教育者的语言表达与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不同频、教学内容与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相脱节、教育者的教学方法与受教育者的思想特点相错位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因素。

1.部分教育者的语言表达与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不同频

语言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教育者的语言表达是影响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关键要素。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使人跳,一句话说得使人笑。”艺术的语言,如心雨、似甘泉,会起到春风化雨甚至锦上添花的作用。当前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信息化和新媒体时代成长的新一代,其思想活跃、需求多元,在思想上、观念上、价值判断上产生了多元情感需求。由于高校思政课学理性和灌输性较强,加上部分思政课教师生搬硬套、因循守旧,语言表达缺乏活力,对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新内容、新热点和新语言的关注度不高,以及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高大上”,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把晦涩难懂的教材语言生动并“接地气”地表达出来,导致教育者的语言表达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使原本富有深厚情怀的思政课变成了机械化、程序化的课程,亲和力自然难以提升。

2.部分教学内容与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相脱节

现实问题不仅是受教育者最关注和最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受教育者最渴望解决的问题。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满足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是影响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因素。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主要表现为可读性与可听性,只有教授能够看得懂、听得进的教学内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才能思想契合,进行情感互通。然而,现阶段部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出现了供需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有些教学内容缺乏透彻性和生动性,容易出现话语方式呆板、理论说服力不彻底等问题,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疏离感;另一方面,某些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的现实关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脱离学生的现实需要,这样的教育内容也就很难打动人心。

3.部分教育者的教学方法与受教育者的思想特点相错位

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是教育者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在思政上的参与度和认知度,理应合乎受教育者的思想特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整体状况大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一些大学生还存在如感性多于理性、知行脱节、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等较为突出的思想问题。因此,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特点。然而,部分思政课还存在教学方法与受教育者的思想特点不匹配的现象。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路径

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不但要适应新时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客观需要,还要满足受教育者的情感认同和实际发展需求。因此,高校需从提高教师素质、深拓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这三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素质

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程的主导者,其理论基础、情怀素养、业务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教师及思政课的态度。思政课教师在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解答学生的学习疑惑和情感困惑,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做大学生成长路上的思想引领者和价值塑造者。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从夯实理论功底、提升情怀素养、提升业务能力等多角度来提高自身素质,为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供基本保障。

首先,夯实理论功底。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提升教师亲和力的基础。这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夯实和强化理论基础,注重各种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多元的视角、准确且独到的见解,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把思政课打造成具有说服力和亲和力的课程。

其次,涵养深厚情怀。思政课教师唯有对国家、学生及教育事业怀有深厚的情怀,才能有效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当一位具有深厚情怀的思政课教师以真挚的家国情怀感召学生、先进的时代情怀引导学生、坚守的教育情怀感化学生、博大的仁爱情怀温暖学生,自然会产生巨大的亲和力,吸引学生主动走进思政课和接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最后,提升教学技能。千篇一律和强行灌输的讲课方式与别具一格和绘声绘色的教学风格相比,后者会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更大的期待和兴趣。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不断自我革新,定期参加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教育培训,还要向在教学方面有专长的教师虚心学习,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

2.深拓教学内容

由于部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不匹配,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新时代的变化与学生的成长需求谋划教学内容,把握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关键环节。具备透彻性、现实性和生动性的教学内容才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做到真正提升思政课亲和力。

首先,彰显教学内容的透彻性。理论透彻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基,只有透彻的理论才能满足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多元价值追求的受教育者。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做到融会贯通,把具有科学真理和严谨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讲透彻、讲清楚,带领学生感受其理论底蕴与魅力,以此来征服和打动学生。

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努力实现基本理论与现实需要相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结合度和学生关怀度,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密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善于结合国内外的事实案例,引导学生厘清矛盾,从而弥合思政课与学生之间的疏离。

最后,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思政课教学内容要生动且富有情感,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互通。因此,要实现教学内容由文本化向生活化与现实化转变,在语言不失政治性和学术性的前提下,转化教材和授课时的语言风格,突出其简单易懂、深入浅出、贴近实际的特点,使之符合教学对象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规律。

3.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有效途径,思政课要达到春风化雨、寓教于乐的效果,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探索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用有温度的教学方法感染学生,才能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

首先,打造互动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的捷径。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根据教育内容和教学对象打造互动式教学法,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运用新型媒体。高校应紧跟大数据时代进步的脚步,善于运用互联网和新技术,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努力打造“互联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来适应媒体时代的要求,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最后,借助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教师言语表达的拓展和延伸,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营造温暖和舒适的课堂氛围。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常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用语言表达以外,运用表情控制法、目光注视法、手势示意法等方法,借助微笑、手势、眼神对学生教学暗示和传递信息,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不容忽视,这需要全体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用力,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深拓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发挥其最大作用。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亲和力思政课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生活教育”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