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4霍瑞瑞

经营者 2021年24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制造业财务

霍瑞瑞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制造业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企业必须积极探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以进一步增强整体竞争实力,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在信息化时代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企业推动业财融合实现财务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价值。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越发烦琐,企业必须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为企业成为“智造企业”筑牢基础。文章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主体,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研究主题,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述。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增强财务管理的时效性

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企业决策者科学决策夯实数据基础。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制造业企业更侧重于产品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财务管理。同时,财务部门一般在各业务活动结束后再开展财务总结活动,事后控制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时效性较弱,弱化了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在财务管理中有效应用信息化,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加快数据收集速度,提升数据收集、整合、分析的时效性和数据使用水平,全面满足企业各业务活动的开展需求[1]。

(二)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与内在联系,实现信息共享

制造业企业需要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促使各部门提升沟通成效,强化内在联系,从而确保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各部门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这是各部门难以及时有效沟通的根本原因。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上述问题,还有利于帮助企业逐步实现信息数据实时共享。

(三)为企业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背景下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企业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相较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侧重于财务信息数据分析,通过有效处理各项数据内容,合理预估企业在后续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如盈利数额、亏损等。同时,分析结果也能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而基于分析结果的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财务管理信息化为企业推动业财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企业有序推动财务转型,对企业实现战略转型有重要作用。

三、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意识淡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目前,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是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设施不到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层面的投入较少。部分制造业企业管理层在产品质量和产品销售层面的关注度过高,对财务管理的关注度不足,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更新不及时,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除此以外,部分制造业企业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大对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力度,但是尚未根据财务信息化管理要求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现有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抑或制定了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但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制度仅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甚至还导致企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二)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性有待增强

复合型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是企业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因素,是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制造业企业都缺少复合型财务人员。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过硬,但是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较低,导致其无法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财务工作效率,甚至出现财务工作效率降低的现象[2]。

(三)财务信息共享程度不足,且信息利用率低

制造业企业在财务信息共享层面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一是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尚未在内部针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信息分散性凸显导致企业信息数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碎片化问题,进而导致业、财活动出现脱节,弱化了财务管理控制职能,影响企业的稳健发展。二是部分制造业企业出现财务数据滥用问题,即企业尚未针对财务数据使用全过程制定相应的监管机制,分权管理落实不到位,信息数据外泄风险大。一旦企业的核心机密如产品研发数据、产品生产成本等信息出现泄漏,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经营风险,导致企业面临破产危机。

(四)信息化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制造业企业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财务信息数据分析水平,提高财务数据使用效率。目前,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仍处于较低层面,浅层次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提高财务数据处理效率,但是对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作用微乎其微。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模板的过程中未与自身实际情况紧密联系,业务管理流程不统一,进而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作用弱化。

(五)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财务预算管理不充分会导致企业管理人员无法就企业经营进行系统性、集中性的规划与管理。例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制定的短期发展目标与中长期发展目标之间的协调性不足,这使得相关人员无法完全掌控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一旦企业出现经营风险,将难以及时识别并有效落实应对策略。

目前,部分制造业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对企业资金流动的监管缺乏系统性,这会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准确性。当信息接收有误时,企业管理人员以接收到的资金流动信息为依据所作出的管理决策在极大程度上也是错误的。例如,在某一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实际获取的收入和预算收入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要有针对性地作出节约支出的决策,但是由于信息错误,其并未对支出作出任何调整,从而出现预算超支。而预算超支现象多次出现不仅会加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难度,还会导致企业资金流减少,无法保证后续工作有序开展,进而对企业整体运行产生较严重的不利影响。

此外,制造业企业还应高效开展财务预警工作。财务预警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在企业出现资金问题时及时警示和提醒,帮助企业针对性地调整资金,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了落实财务预警工作,财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否则预警就会出现偏差,进而导致预警效果低下。因此,企业需要持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资金流动链的透明度,为财务信息化录入提供便利,有效降低运营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

四、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化对策

(一)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制造业企业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一方面,制造业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接受和深入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举措,加快自身财务管理理念更新速度,树立财务信息化管理理念,并提高自身财务信息化管理技能水平,引领全体员工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应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部宣传力度,帮助员工明确自身在建设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应承担的职责,并落实奖惩机制,调动员工参与信息化建设活动的积极性,为企业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3]。

同时,以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为依据,再结合本企业实际发展现状以及信息化建设需求,立足于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为企业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以制度为导向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活动,有利于增强建设活动的规范性和约束性。

(二)加大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力度

一方面,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制造业企业人事部门应基于财务人员实际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规划,开展培训活动。定期在企业内部组织财务人员参与财务管理等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系统性地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制定辅助性的激励机制,鼓励财务人员自主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费用由企业统一报销。针对员工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制定相应的奖励补助,帮助员工增强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能力。除此以外,制造业企业还应为财务部门表现优异的员工提供公费外部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应加大对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水平。制造业企业应基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组织财务人员定期开展信息化技术学习培训活动,从而在企业内部组建一支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期,制造业企业就应明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和优化培训课程体系。同时,财务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众号、微博等渠道获取新的、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持续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

(三)建立健全数据库,提高财务数据应用效率

现阶段,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数据应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需要深入分析并掌握自身与传统企业存在的差异点,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业财融合,增强业、财部门之间的沟通,改变财务人员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足不出户”的做法。同时,企业需要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提高各部门的沟通效率。这样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财务工作人员能在有效监管财务管理推进进度的同时,有效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当财务管理政策的实用性不强时,各部门可以及时反映给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明确财务政策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纠正,从而促进财务管理系统的定期维护、升级与优化。

在建立财务信息数据库时,制造业企业应以自身实际发展现状为依据,借助BPM工具,并委派专人定期收集和整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在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制定周度或月度财务小结。同时,针对数据库中的信息开展关键绩效评价活动,从而增强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总而言之,建立财务管理数据库不仅有利于制造业企业达成财务数据共享目标,还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以及完成既定战略目标的有效举措。

(四)加大财务管理技术研发力度

在信息化背景下,将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高效结合,有利于助推制造业企业实现管理会计转型。财务部门应加快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模式,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前沿科学技术,以提高引进技术的质量和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开发财务管理技术势必是一项长期且投入较大的工作,相关人员需要重视前期考察调研活动,确保研发项目科学合理。

(五)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全面搜集和整理企业管理指标,明确企业现行运行模式,清晰运作流程,针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增强风险预警的精准性与有效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制造业企业还应积极向同行业优秀企业学习,以有效规避管理误区,强化企业管理。同时,制造业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针对企业资金建立动态化的监管体系,确保相关人员可以实时获取资金使用动态,增强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奠定基础[4]。

五、结语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并落实相关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工作效率,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目前,在建设过程中,制造业企业仍有较多问题亟须解决,如信息意识淡薄,“重生产、轻管理”现象仍旧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是流于形式。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素养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求。部分制造业企业存在数据库缺失、财务信息利用率低、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制造业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理念,不断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从财务管理到信息技术,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支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建立财务信息数据库,提高数据利用率以及加大财务管理技术研发力度,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预警,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扩大企业竞争优势,确保自身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制造业财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