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2021-11-24邓加兵

经营者 2021年24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经营管理工作

邓加兵

(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一、引言

由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加强对内部管理方面的重视,而不是仅将目光放在经济效益方面。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经营管理中防范内部控制风险,否则一旦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企业的管理就会变得混乱不堪,对企业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企业要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严格防范内部控制风险,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内部控制概念及重要性

(一)内部控制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并保证财务报表情况属实的基础上,采取有利于管理及控制的措施。

一般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宽泛,包括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问题的控制及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等方面的控制,这些均是内部控制工作的范畴。

企业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有效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实际经营情况与需求,制定符合企业实情的方案,从而帮助企业有效规避经营管理风险,做到对风险的提前预警及规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二)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的转型及发展都离不开内部控制。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发生后带来的经济损失,充分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还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升财务数据及信息的精准性。在内部控制的引导下,企业财务报表也将更加完善,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可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升企业监督部门的权威性,促进企业凝聚核心力量,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能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使企业运行效率得到提升。实行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从而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企业也可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充分掌握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为企业设计更有利于发展的精细化管理方案,针对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有效规避风险的产生,降低企业的实际损失,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资金运行效率,帮助企业制定更完善的资金周转方案。

三、企业内部控制对内部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要想实现发展,使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环境更加完善,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因此,企业应该从控制风险出发,将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打好基础,持续推进企业的战略性发展。

(一)持续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

对于企业来说,经营管理的核心部分就是内部管理环境,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市场布局也会产生影响。因此,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企业应该打好内部管理的基础,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构建一个系统又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让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状态。

由此可见,企业只有认识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工作开展的核心,才能持续改善内部管理环境,实现企业持久发展。

(二)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涉及很多方面,首先要控制好风险因子,结合企业的内部管理具体内容,逐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发生的主要成因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应该构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把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作为经营发展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企业想要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必须从管理好内部控制风险出发,在内控风险发生前做好风险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以有效防范风险。这也说明企业想要发展,就应该重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作用。

四、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风险的重视度不足

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对内部控制风险的理解。

企业在开展业务时会面临很多风险,而内部控制就是在风险发生前去分析预测风险,评估该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但部分企业没有重视这一过程,同时也没有重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另外,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正确理解内部控制风险,导致企业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建立内部控制机制,而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发挥效用,因此企业对内部控制风险的重视度不足会使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内部控制风险机制不完善

对企业来说,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重点是科学开展管理工作,这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但在实际中,企业在管理内部控制风险时并没有达到这一预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都不够完善,对内控风险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在开展内控风险管理工作时并没有很强的风险管控意识,管理工作推进较慢,无法达到企业战略发展高度,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

所以,企业应该科学制定内控风险管理机制,增强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意识,把提高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水平落实在每个方面。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体系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在企业中涉及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贯穿每个经济业务,因此,企业要在构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时严格把控,尽量完善,从而提升内部管理工作水平。

目前,很多企业过于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这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容易出现漏洞,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由于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内控风险,各部门的员工也受到领导的影响,没有提高对这方面的重视度,因此不能有效发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也无法有效防范风险。另外,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并没有深入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局限性,也导致企业的内控体系不够完善。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部门缺乏独立性

目前,很多企业都是股份制,股权大多比较集中,因而一般存在内部控制机制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这一问题,有的企业虽然设有监督部门,但没有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往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受到很多制约,无法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致使部门形同虚设。

监督工作一般是在业务发生后才能开展,这就涉及监督部门与其他部门利益冲突的问题,再加上企业针对内部控制方面的监督管理没有制定完善的制度,奖惩力度不够大,同时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股东都会让他们产生一定的约束感,无法保障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使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五、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要想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保持稳健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不断改革创新,构建更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要想科学实施内部控制风险管控,就必须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风险控制水平,最大限度发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基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思维,以企业战略发展的目标为导向,整体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一)全面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

企业想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管理人员应该以身作则,进一步改善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全面了解并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以及重要性,这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水平,还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时,具体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管理人员的重视度,还与企业每个员工的参与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水平。

除此之外,企业负责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的应该是独立的部门,与财务部门区分开来,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相关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且企业要在内部多宣传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够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还能够通过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来明确内部职责划分,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能力。

(二)强化风险预警,提升管控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提升风险预警能力是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能够使企业内部风险防范工作得到有效保障。企业应该及时转变传统思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预警机制,并培养识别风险因子的能力和防控风险的能力,从而保证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方面,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特点构建相对完整的数据库,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以达到出现风险就能够提前预警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将重点放在增强风险管控能力上,在风险预警机制下,将风险管理覆盖到每一个层面,以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应该从多方面构建风险因子数据库,包括经营环境、市场要素等,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风控体系,以促进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应该从识别风险要素出发,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导入风险预警机制,以事前预警作为处理机制,有效识别风险要素,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以达到构建完善的内控风险防范体系的目的。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的政策法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的,因此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同时时刻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形势,以符合企业长期战略发展为前提,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形成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相互制衡关系。

企业为内部控制工作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实施环境,有利于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产生清晰的理解,对提升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企业在规划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时,也应该做到全面和系统,以保证其合理性和规范性,使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另外,企业想要建立完善的内控风险管理机制,应该首先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规划,并根据后续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随时调整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以保证该机制符合市场需求。

(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监督部门的独立性

企业要想最大限度体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加强监督非常必要,监督部门必须发挥作用,不能形同虚设。

由于多数企业在监督工作中都采取事后监督的方式,因此极大地阻碍了监督工作的开展。企业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保持内部控制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将权力真正下放给监督部门,保证监督部门的权威性。

监督部门应该时刻关注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严格开展监督工作,并将其落实到每个环节。

此外,监督部门还应该在监督工作完成后出具完善并有效力的监督报告,将职责明确到个人,保证企业内部监督部门能够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减少内控风险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六、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也有了更高的期许和要求,这就需要企业结合市场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自身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式包括提高对内部控制风险的认知、完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并保持其独立性等,从而有效防范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经营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沙盘推演工具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