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内部控制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2021-11-24李亚楠

经营者 2021年24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制度管理

李亚楠

(安徽省合巢水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全面改革阶段,推动了国有企业不断创新,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是,其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使得经营管理面临一定的风险,给国有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被大大削减。因此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促进企业高效运营,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业务工作也更为复杂,通过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减少错误以及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通过有效的激励,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就应当在每一个经营环节中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方案的健全,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统合作用

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环节,同时也需要渗透到每一项业务活动中,由点到线,逐级结合,增强企业整体管理效果。一个企业下设多个部门,但要想达到最终的经营目的,各部门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发挥出企业整体运行的作用。内部控制工作需要结合会计部门、业务部门、统计部门、审计部门等部门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控制,展现出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统合作用。

(二)激励作用

在执行内部控制工作时,需要企业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经营利益以及规范标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机制,通过恰当的控制方案,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能够稳定运营,按部就班完成预期目标,达到最终经营效果。由此可见,内部工作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能够发挥制约与激励的作用。在严格的考核与监督工作中,不仅能够展现出企业工作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有效调动,激发其工作潜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激励效果,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

(三)促进作用

无论是企业管理工作还是内部控制工作,都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在法律以及公司规定范围内,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的优点,了解每一职能部门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部门的合作精神,实现对各项业务的工程检查与评估。同时也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控制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业务部门业务的开展动态,发挥内部控制的效用,促使预期管理目标能够得到全面落实。推动业务部门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下,实现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推进,达到最终的发展目标。

二、国企内部控制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观念落后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观念都较为落后,对市场经济中的内部控制缺乏充分了解,认为内部控制属于内部监督,或者将其当作对会计实施的内部控制[1]。

(二)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

虽然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可是在内控制度的建设上,却存在不完善之处,此种不完善体现为内控制度不注重对风险的管理。目前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一些流程性的事物加以控制,更加侧重于对日常运营活动的管理,但对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不甚重视。内部控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审核机制,在审核的过程中缺乏关键的控制点,实施的过程缺乏审核,没有根据重要性对控制点进行分级,使得审核效率降低,还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受到历史因素影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存在产权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与此同时责权没有进行清晰划分,实施内部控制时个人主观因素发挥重要作用。而董事会和监理会不具备较大的职权,使得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尽管拥有制度支持,但是缺乏执行力度[2]。

(四)缺乏风险意识

多数国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外部风险的冲击,但是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衰弱都是由众多内部风险引起的,多数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难对内部风险给予有效的回应,这是国有企业倒闭的重要原因。

(五)缺乏内部督查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在于执行与落实,若缺乏完善的组织和制度的监查机制,极易让内部控制的建设只停留在表面上。因为内控监督机制不具备独立性,因此,监督很难体现其作用,内部控制机制也就很难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因此,监督权的科学配置以及有效运行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内容。

三、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控制环境

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须以良好的控制环境作为依托。第一,经营层须树立正确的内控理念,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中树立长期发展的内控理念,不断完善企业资源配置。第二,优化治理结构,很多国企都致力于上市公司结构改制,通过相关举措的学习,使股权结构更加科学。第三,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管控,进一步优化企业治理机制,将监理会和董事会的职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第四,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并优化其经营理念。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及管理观念,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能够有力推动内控工作向好发展。

(二)全方位开展风险评估,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尽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在工作职能及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想要使内控系统更好地发挥风评职能,必须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面临众多类别的风险,因此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尤为重要。对此,企业可从如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建立风险管理专职部门,以多样化制度模式作为技术依托设立于董事会之下,直接对董事会行使职责,并维持部门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风险管理部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评估新产品的风险、管理机构交涉等。第二,构建统一的风险管理结构,实现对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统筹管理,此种模式对于风险管理的优势体现在能够快速了解客户的问题,可以为更有效的风险决策提供依据等。第三,将风险列为业务部门管理内容。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不是对风险本身加以控制,而是使风险和收益更加匹配。同时将业务部门设置成前台、中台以及后台。前台负责开发客户以及管理交易业务,中台负责对风险进行监控,后台负责签订合同及结算。从管理角度看,风险管理结构须体现民主性,集权式管理结构很容易出现僵化以及专断的局面,而对于民主式管理模式来说,由于各业务部门必须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识别,交易单位能够及时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进而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规避风险。

(三)开展合理的控制活动

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内控至关重要。内控是动态化的,须在企业内部全方位开展,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所有环节。企业必须根据本身的真实情况,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运用合理的控制模式,从而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

(四)不断优化信息系统与沟通渠道

企业以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全方位收集内部信息,从而实现更好的经营管理。通过信息化培训、面授等多种方式,使员工充分认识自身部门所在的内控环节,如何在高效开展相关工作的同时,简化与各部门包括上级部门的协调方式,使整个信息环节更加高效。在构建内部控制系统时,务必要保障信息的通畅,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方法,结合企业活动以及系统的共同属性,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充分借助现代技术的优势,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方式,为企业业务活动提供精准可靠的市场信息以及营销环境信息。通过信息系统的有效完善,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为经营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在信息共享过程中,也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工作管理,保障信息的准确度与及时性,并根据业务处理的关键点,设计合理的程序,增强系统沟通的流畅性,避免出现阻塞等问题。

(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评价体系

完善的制度能够指导企业完成内部控制工作,同时须匹配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克服内控缺陷、找出内控薄弱环节,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逐项消除,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从而推动企业健康的发展。构建评价机制也要保障其科学性,不断加大内部控制力度,落实各项评价方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控制的真正目的是明确每一名员工的岗位职责,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促使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实力及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按照工作标准完成工作任务,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实现企业制定的经营发展计划。

(六)借助社会力量强化监督

注册会计师能够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会计信息的精准,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现代审计来讲,必须充分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依托。若企业管理中的内控制度存在问题,必须与管理层及时沟通,通过指定管理协议书等方式,注册会计师能够对企业在内控制度建设与具体实施方面给予进一步指导意见。

(七)内部控制工作必须结合实际开展

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保证内部控制更具有针对性。与此同时,还需要重视内部控制的方法,推动内部控制工作合理进行。另外,还需要秉承成本效益的原则,在保持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发挥出内控的优势,推动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八)建立指导性的内部控制

政府在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推行了相关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具备相应的指导性,其相当于给予企业范本,鼓励企业去执行。比如中国证券推行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其就属于此类文件。政府部门就可以对此法予以借鉴,制定合理的样本,推动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强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九)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企业的发展,并且其对内部控制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执行力,以达到内部控制的标准。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发展的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环境以及行为方式等多项因素,充分发挥出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得以优化,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管理数据。而在培养企业文化时,也要以长期发展的企业文化为主,避免注重内部以及短期的企业文化,要尽量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十)对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给予足够的认识

控制环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而言十分重要,众多因素会对控制环境产生影响。与此同时,管理、成本以及制度等因素都会对内部控制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企业经济活动十分复杂,内部控制很难发挥尽善尽美的作用,尽管内部控制在提升企业综合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其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必须认识到此点,不可以对其抱有过高的期待。

(十一)科学设计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国外企业一般在管理体系以及业务内容方面,会对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和领导层隶属关系进行明确。通常来讲,内部审计机构属于企业中的最高管理部门,其直属监事会或者董事会。一些企业在董事会之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对审计委员会负责,若出现重大问题,就可以上报给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通常由外部董事构成,一些企业由业务部门负责人来负责,委员会的建立必须经过董事会的批准,再将其设立成常设性机构。审计委员会由董事会领导,直接对董事会上报工作,具有较高的地位,能够独立行使职能。由于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处于最高管理层下,有着较大的独立性,具备较高的组织地位。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在此基础上开展委托代理业务。所以,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大型企业必须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科学设计内部组织机构。在设置内审机构方面,提倡在董事会、股东大会之下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委员会以及监事会,它们相互间存在一定的业务指导关系。内部审计机构具备较大的职能,由审计委员负责上报业绩,行政方面由经理层负责。小规模企业可以不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工作由董事会负责,业务方面由监事会给予指导。采取此种组织形式,可以优化审计工作程序,对之后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作用越发凸显,因此,必须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把握改革的时机,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制度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工作实效的实践与思考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某些单位的制度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