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探究

2021-11-24张东东

经营者 2021年24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制造业财务

张东东

(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91)

一、前言

制造业企业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是制造强国战略下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指导政策[1]。这要求制造业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从多角度出发加快转型升级。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在信息化背景下更应着重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二、信息化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业务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制造业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可拓展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范围,打破原有财务管理工作的空间限制,财务管理多元化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财务工作标准化,降低了人工因素的干扰程度。在财务信息化系统中设置统一标准、流程,同时与多部门深度融合,通过合理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用信息化技术,可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动态监督、管控,提升财务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进而对企业整体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评估,从企业整体运营角度出发,对企业的资源进行统筹协调,改善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2]。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制造业企业复杂、繁重的财务工作简化,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工作量。且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得以有效传输和实时共享,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可有效提高财务工作质量。

三、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时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化意识相对薄弱

制造业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并非单纯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财务信息数据进行相应的核算,而是对企业所有业务进行优化重组,并采用全新、高效的管理体系融合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处理,以此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企业整体工作效率[3]。现阶段,我国多数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层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远远不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并不高。

管理层的财务信息化意识薄弱,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意义认识不深刻,仅在企业业务层面和技术层面优化改良,力求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进而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资源投入比例过低。此外,制造业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较为薄弱,财务系统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因自身信息化意识薄弱,缺乏学习相应专业知识的热情,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发问题缺少相关经验,不利于制造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当前制造业企业财务信息化还仅限于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整体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例如,在相应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并未建设相应的财务信息数据收集系统,导致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在收集相关生产经营信息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结果缺乏合理性和准确性,难以作为企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的依据。部分制造业企业虽然完成了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工作,但实际应用并不充分,系统未能持续优化。企业在进行相关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处理方式,信息化系统仅作为辅助工具应用,难以发挥信息化系统的真正作用。还有一定数量的制造业企业在建设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缺少相关经验和理论指导,对于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的认知不够深入。平台建设前期的企业评估工作并不完善,导致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符,难以有效结合,造成企业发展情况与预期目标脱节[4]。

(三)缺乏必要的信息安管机制

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得以长期健康地发展,应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制造业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安管机制或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内控管理流程和机制,导致信息化过程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容易泄露。尤其是专业的生产技术资料以及财务资料,这对企业的市场竞争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而缺乏相应的信息安管机制,在企业出现财务、业务以及管理的风险时,难以及时采取措施,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四)数据信息孤岛化较为严重

当前我国多数制造业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并未建立健全的部门沟通交流机制,多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工作难以展开,未能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例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企业单一业务部门仅注重自身部门的业务,与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缺少沟通交流,相关信息未能及时传递,影响业务的开发与进展。同时,在处理相关问题时,难以从企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的解决策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一定消极影响。由此出现严重的数据信息孤岛化,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相对闭塞,沟通效果较差,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以及业务成本浪费的情况,降低企业发展速度。

(五)复合型财务人才严重缺乏

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制造业企业建设的重要因素。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并非单纯的会计核算工作,组成部分较为复杂,同时涉及范围相对较广,包括管理、信息技术、业务发展、财务核算等多种专业学科,因此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制造业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5]。而当前我国多数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更为注重传统的会计工作信息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业务知识的更新等均属于薄弱环节,难以满足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而企业内部人才储备中,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方式、业务开展以及财务工作等多领域均有所涉猎的复合型人才储备较少,在企业出现相关问题时难以发挥人才作用,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信息化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首先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制造业企业的领导者负责组建相关的学习小组,组织多个部门的管理者学习信息化建设知识,树立正确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观,逐步理解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必要性。所有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各自部门的运营情况制定自身战略发展规划,并改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针。

其次从企业全体员工角度出发。相关管理者加大内部财务信息化理念的宣传力度,提升财务、业务以及管理等部门人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并明确员工自身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职责,激发员工参与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再次,聘请具备专业财务信息化素质的财务人员对学习小组进行集中培训,并由各部门管理者负责各自部门的财务信息化意识强化工作,以此增强企业全员关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最后,完善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将财务管理信息的完成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标准中[6]。

(二)提高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水平

现代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而完善的财务信息化平台并非独立存在,同时包含了信息的收集、整理、核算、分析、管理以及共享等板块,对企业多个业务部门、各级员工的工作均有较大帮助。而针对当前制造业企业财务信息化平台的缺陷,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水平。

首先,加大企业的市场调研力度,确保调研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时在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企业须与平台开发单位充分沟通交流,使信息化平台满足制造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其次,完善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机制,并在平台建设工作中通过系统具体设定实际岗位,必须通过系统审核才可完成管理工作,以此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内的充分应用,并覆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最后,完成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工作后,要组建专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运营队伍,在日常管理中完成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算、分析,并由企业相关管理者作出决策,并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行持续改进和监督,确保信息化平台适应制造业企业的财务、业务发展需求。

(三)注重建立长效的信息安管机制

当前制造业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面临安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自上而下提高对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由相关部门针对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全体员工展开宣传,以充分认识到信息安管机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其次,与制造业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对信息安管机制的内部控制流程加以完善和规范。再次,应建立一套与制造业企业相适应的长效信息风险管理体系。如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方面构建三级信息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一级防线,以财务部门定期汇总、汇报财务数据为主;对于二级防线,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构建多维的风险评估指标,用于评估信息安全;对于三级防线,通过常态化例会的召开,如按月召开分析会等,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后,设置专门的信息工作安管人员,并明确其责权,以实现动态监管[7]。

(四)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信息传递壁垒

制造业企业在完成相应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后,应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结果进行相应调整,并强化各部门的交流。对此,首先应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的企业文化,从思想层面向制造业企业全体员工传递信息共享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应通过完善且健全的沟通交流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进而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建设。在相关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应着重明确制造业企业各部门在信息传递中的权利和义务,并对信息传递的流程予以规范,以实现信息的高质量传递。这不但有助于制造业企业管理层及时且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且对于制造业企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也能够提供依据,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重要影响。最后,利用金蝶云星空实现制造业企业业财系统一体化,并以信息共享中心为重要依托,对接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以及税务管理等模块的端口。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提高业财融合速度,发挥财务数据信息的实用价值,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五)培养并引进财务信息化复合人才

针对当前制造业企业由于缺乏复合型财务人才而影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首先应持续加强对现有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并着重提高计算机操作与财务的融合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人才培训应与制造业企业财务人员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制定符合需求且能够激发培训积极性的个性化培训方案。为保障培训的实施效果,应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方面予以创新,如培训内容向信息化系统相关应用等方面倾斜,培训方式可是线上学习、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与薪酬管理体系相结合。其次应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使其逐渐发展为财务信息化人才的孵化基地,从而确保财务信息化人才的充足。最后应通过人才招聘的方式,选拔专业的复合型财务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壮大现有财务信息化团队,提高制造业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即应通过诸多举措同步实行,快速吸纳一批既具有财务管理知识,又具备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五、结语

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不仅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还是制造业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然而,面对当前制造业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在技术层面加强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制度层面建立长效信息安管机制,在沟通层面实现信息共享,在人力资源层面注重财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多措并举,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高质量实现。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制造业财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与企业高层相关性研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对策探究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