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途径探究

2021-11-24陈莹

经营者 2021年24期
关键词:二者预算编制资产

陈莹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文化新闻中心,山东 青岛 266500)

一、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各事业单位不仅要重视资产管理,还要重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发展。近几年,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管理效率低、预算执行不到位、资产浪费严重等现象,影响了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效果。为此财政部提出了二者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旨在进一步帮助单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现阶段,二者在结合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阻碍,文章主要针对二者如何实现有效结合展开探究。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必然趋势

事业单位开展资产管理能够维护资产的安全性,也能够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能够帮助单位改善当前资产预算和资产存量相分离的局面,还可以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实现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合理分配资源,杜绝贪污腐败。另外,也能够应对当前经济发展大趋势,减少财政支出,有效落实财政政策。调查研究发现,2016年年底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为8.01万亿元,净资产总额为5.31万亿元,随着事业单位资产结构的不断变化和预算管理改革的引导,到2018年年底事业单位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分别增长至33.5万亿和23.6万亿元,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政府政策、预算改革之间关系密切。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与资产管理融合难度大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结合难度大,主要原因是单位领导不重视,领导对结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位也没有现成的结合经验。这导致员工对于结合工作在执行方面兴趣不大,所以很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时仅仅单独推进,并不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自然无法融合。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多数还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部门既是预算管理的组织者,也是预算编制者、审核者。事业单位每年在预算申报前,都是由财务部门进行事前资料收集、编制预算,并组织内部工作人员进行预算活动培训,指导和安排所有项目的预算编制工作的。但是因为财务部门不了解单位其他业务活动,对其他部门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无法作出判断,也不能结合资产管理部门的实际数据作出准确判断,所以预算编制过程可能会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严重脱节,预算执行严谨性不强,预算得不到真正落实,单位资产信息存在失真现象,最终导致后期资产管理效率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在意资产和预算的融合工作,不愿意在此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再者,目前事业单位的采购计划需要按照资产配置标准制定,但是当前很多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单位库存信息、资产使用情况都没有做到公开透明,单位很多员工都不清楚实际情况,所以可能出现重复购买、随意采购的现象。甚至存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借项目名义,采购价格低廉、质量不好的设备,甚至通过谋取实际购买与预算资金差异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进而给单位资产造成极大浪费。

(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合过程缺乏合理的监督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任何一个制度体系的落实都需要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才能够保障制度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规范化、合理化,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很多单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虽然多数人员认识到了预算和资产结合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严格落实两者结合的监督管理,导致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出现很多缺陷,并且不能被内部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进而直接影响了二者的结合效果。另外,部分单位也存在因为领导层的思想意识不够先进,忽视了两者结合对单位长远发展的作用,而未能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机制。还有一些单位,由于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单独进行的,在二者结合执行的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工作单独完成的情况,最终影响两者结合的进度和效果。

(三)事业单位内控不力,资产采购环节控制不力

资产采购环节涉及供应商的选择、采购材料的数量、质量验收、采购计划的制定等多个环节,如果采购环节没有完整的流程,就会让采购人员钻空子,比如联合供应商骗取单位财产、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采购计划不准确,进而造成资金和材料浪费等等。

还有很多单位采购部门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相互独立,缺乏有效沟通,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这导致很多部门在制定采购计划时仅仅考虑自身需求,不与其他部门沟通,进而出现很多高级设备各部门买来仅仅使用一段时间就会被闲置,其他部门有需要还会再采购的情况,造成了资产的极大浪费。另外,单位也没有形成采购成本数据库,无法对采购品种进行合理分类,导致采购部门对供应商情况、市场行情不太了解,以至于采购活动存在较强的盲目性。

(四)单位缺乏资产和预算管理融合制度配合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结合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不仅结合意识淡薄,相应的制度体系也不完善。很多单位并没有制定专门的制度体系推进二者结合,缺乏制度支撑,后续很多推进、结合工作就会出现不协调性,结合效率自然也就无法提升。另外,一些单位没有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职责,资产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时会出现权责不清的情况,进而导致融合工作太过混乱,后期随意修改、完善,给单位的长久、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

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有效对策

(一)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范围

当前,事业单位资产可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三类,三者界限有待强化。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资产使用年度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超过1 000元、专用价值1 500元以上、使用过程中维持原来状态的资产都属于固定资产。另外如果不满足以上要求,但是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多量同类型资产也都可以按照固定资产管理。所以,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需要进一步明确对固定资产的控制标准并加大监管力度,二者结合也可以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1]。

(二)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原则

一是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融合制度体系,明确各部门员工职责和岗位权限,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严格遵循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融合规章制度,运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约束资产预算管理过程,对于造成资产浪费的行为进行严惩;二是遵循节约资源原则,单位工作人员应该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合理规范单位制度体系;三是遵循资源配置精细化原则,实现资源和资金的合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资金闲置;四是遵循资源共享原则,加强对库存清单的整理分类,最大限度地使闲置资产被二次利用,减少资产闲置浪费现象。

(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对策

1.制定详细的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方案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根据单位实际发展状况、运行模式制定特定的预算方式和管理方法,管理层可以依据以下四个方式进行。

第一,增强工作人员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意识。首先,事业单位领导要参加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准确学习理论知识,充分把握二者结合对单位发展的必要性,并将其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给员工树立榜样;其次,领导应该安排全体员工参加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相关培训,明确二者结合的重要性,让员工从自身意识上得到提升,积极参与二者结合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最后,单位在开展业务工作时,编制预算要以单位实际资产情况为依据,保障预算目标制定与单位战略目标相一致,同时从实际资产使用情况和预算编制出发,制定资产配置管理制度。

第二,明确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标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保证熟悉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准则,依据相关制度体系要求,合理进行资产采购、使用、维护、处置等日常管理等流程的审查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通过设置资产二维码、条形码等方式进行。例如,为单位每一台仪器设备制定独特的二维码或条形码,扫码便可准确得到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或者根据不同项目资产合理调配资产,对批量配置的资产添加追加资产附加功能标签,方便设施管理员第一时间了解资产使用状态,科学调配资产,也可以设置不同项目使用仪器设施的权限[2]。

第三,规范资产预算管理模式。仪器设备管理员需要对单位全部资产做详细清单,方便预算参考,也有利于后期资产的合理分配。对于预算编制来说,任何参考资料都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所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资产流入、立项、使用、库存、处置等方面通过项目分类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详细分析资源实际分配情况和资源有效使用率。还可以定期对资产资金投入、支出情况、立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尽量避免投入超额、浪费资源或各资产分配不均、报废回收资金不能完全纳入单位预算的现象发生。

第四,创新预算共享编制。可以采用资产预编制方式,动态实施资产管理,也可以帮助单位预测预算编制与资产管理是否协调。比如通过预算编制试运行反映预算支出、执行效果,明确资金投入和支出结果,再根据资产运用过程发现固定资产管控问题,并加以改善,改善之后实施正式预算。另外,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还需要借助大数据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系统,对资产实施全过程管理,并且在信息化系统中对预算进行合理共享编制,进一步提升立项经费的有效使用率。

2.健全资产监管体系,完善预算管理

第一,动态化管理目标。一是管理层应该严格落实资产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根据动态化资产管理要求及各项目实际需求,结合单位不同资产、不同项目资产使用、项目投资、预算执行等情况落实预算支出。此时要注重相关制度体系的约束性,根据资产库存量和实际需求分配资产,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二是事业单位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到资产投资目的和重要性,实时监管资产投入、转出情况,可以帮助单位在共享数据平台管理中实现全局把控项目投资、立项情况,减少单位盲目购置带来的资产浪费问题。三是借助信息化平台,利用网络大数据监督管控财政支出、使用情况,修补单位资产购进、使用、分配、处置等不合理漏洞[3]。

第二,优化资产配置。资产管理中,资产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关制度体系对资产进行管控、维护、转让、处置等,避免出现资产随意买卖、租赁、出借等现象,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配备专门的监督人员对资产管理全部环节进行监督。如果资产确实需要借出、处置、租赁,资产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流程申报、审批,待财政批复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并编报资产报告,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的编制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采购及处置资产审批、追加采购预算指标、资产合规使用等检查报告。如果发现项目资产使用不科学、不符合规章制度时,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应该协同财务部门人员对涉事工作者进行调查和处罚[4]。

第三,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强化固定资产管理,须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实施责任划分,具体到使用人员。当固定资产出现人为损坏等问题时,就要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于一些重要且价值高的资产,必要时可以安装监控设备,做到时时有效管理。另外,固定资产在使用中要加强维护保养,一些使用年限较长的固定资产,待使用期限满后,要及时有序对其进行报废回收处理,同时要进行除账记录。

3.强化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运行管理中。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二者的结合也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二者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完成信息交融与整合,在实现信息化资产管理的同时也应加大对资产监督环节的管控力度,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信息化建设须加大内部审计、日常运行管理过程监督力度,确保预算编制依据的原始数据真实、完整,有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推行信息化建设,还要逐渐研发软件功能,加大单位信息数据共享力度,保证各部门之间快速有效沟通。

五、结语

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单位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单位项目资产实际使用情况,准确制定最符合本单位资产运行的方式,这可以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整体运行效率。文章对二者的结合途径展开了分析,提出了制定详细的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方案、健全资产监管体系、强化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旨在确保资产管理水平和预算管理质量得以提升,最终使二者结合效果能够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二者预算编制资产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摇曳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报告
Units 13—14词语辨析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