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境到意象
——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
2021-11-2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钱菊香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钱菊香
把握古诗词意境,了解作者情感是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审美方面更是薄弱,影响小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机械化,无法让小学生真正体验古诗词的意境与美好,导致其审美能力得不到提升。对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课堂审美引导,提高其审美能力和素养,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诗词素质有限,对古诗词教学重视度不足
部分语文教师虽然能教授语文,却在古诗词素养方面有所缺陷,导致其在教学中无法完全展现古诗词的魅力,难以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审美引导。另外,在重视度方面,部分教师以考试为基准,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即可,因而讲解并不深入,也很难为学生创造意象教学。
2.诗词教学评价模式单一,缺乏审美因素及引导作用
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古诗词修养评价多以作业、考试形式进行,这两种模式比较固定,内容简单,只需要背诵记忆即可。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很少花费时间引导学生审美,导致学生审美能力得不到培养,自然难以领悟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与内涵。
二、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中课堂审美引导的有效策略
1.推文敲字,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
古诗词的字数较少,但情感丰富,因而在表达上更为内敛,在讲完遣词造句后,需要读者细细推敲才能理解其中意味。比如,在学习《塞下曲(夜黑雁飞高)》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下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这首诗的。另外,在引入课题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作者卢纶的其他诗词来进行: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卢纶的《塞下曲(其二)》吗?有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呢?然后找举手的学生背诵一下,之后教师接着说:卢纶是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豪迈雄壮,给人一种英雄激情之感。但大家知道吗?卢纶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人生和仕途并不顺利,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抑郁低迷,反而在边塞生活时面对边塞景象写出很多粗犷豪放的诗句,这首就是其中之一。教师这样一步步地深入引导,能增强学生审美,提高其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增强古诗词素养。
2.紧抓特征,重视学生审美情趣培养
不同的古诗在写作特点上有所不同,比如,写景类古诗是作者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述抒发自己的情感,其侧重点是景色的意境、意象,很容易抓住诗词内涵,增强学生的理解。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中就提到落月、乌啼、霜、渔火等景色,这些景色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意境浓郁的景色,让人深受感染,仿佛身临其境。而“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寂寞也让人深深感受到在外之人思乡的情感。这种融情于景的古诗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夜景,也抒发出作者的真情,可谓是意境、意象气息浓郁。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诗句的特点,引导学生去归类、分析,然后从情境中提高审美,增强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3.巧借媒体,创造情境增强学生审美
古诗词教学仅简单地讲解诗词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品味其中的韵味、感受诗词之美的,教师必须要借助其他手段丰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文化底蕴得到积累,这样才能激发兴趣,才能提高审美素养。比如在学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大家知道谁是纳兰性德吗?教师接着启发:纳兰性德,他出身满族贵族,因为性情使然,在三十一岁时离开人世。纳兰性德的一生很短,但却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这首《长相思》是他到边塞打仗监军时写下的诗词,表达了自己身在征途却心系故乡的情感。之后教师将百家讲坛中《纳兰容若心事有谁知》的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看,引导学生拓展,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并深入体会诗词中的意境,最终增强自身的审美鉴赏,提高诗词素养。
对小学生进行审美引导,不仅是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也是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每一首古诗词都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作者情感,产生代入感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才能促进自己与诗词的情感、意境、精神产生共鸣,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