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健身气功·大舞在艺术院校推广探析
2021-11-24李娟
李娟
(广西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广西南宁 530000)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要继续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教育文化事业强国、健康发展中国这一伟大发展战略。健身气功是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导引术中挖掘、整理、创编出来的,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着传统运动方式,实现人的身心健康。虚静恬淡、道器合一、阴平阳秘、调和气血、自然而然等分别体现了健身气功的生命本然观、生命整体观、生命运化观、生命和谐观、生命自然观的养生思想,折射出中国生命哲学的文化意蕴,彰显了中华养生文化的生命色彩[1]。艺术院校的教育是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底蕴,培养社会主义艺术专业型人才,针对这类具有特殊个性和专业特点的特殊群体,健身气功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国内现有综合艺术院校,共7所,在调查访谈中了解到,南京艺术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授课内容主要是八段锦,目前还没有将大舞作为教学内容。健身气功·大舞由于其象形取义的名称和优美舒展的舞姿,孕育了美育和人文素养的内涵。人文素养可以作为一种用于治疗现代社会心理疾病、价值理性缺失的有效利器,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克服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日常生活工作方式逐渐导致人的思想文化过度庸俗化、思维的过度物质化等心理缺陷,让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缓慢地安定下来,让心灵得到安顿[2]。这正是艺术院校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因此,探析新时代健身气功·大舞在艺术院校开展意义深远。
1 艺术院校学生身心特点
1.1 艺术院校学生的身体特点
据大数据平台显示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表明,艺术院校学生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有研究证明,健身气功·大舞练习对大学女生体能评估、健康评估、自我分类、相貌倾向、健康倾向、身体部位满意度和BMI 影响显著(P<0.05)[3]。健身气功大舞、六字诀锻炼均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的流变性,且健身气功大舞锻炼优于健身气功六字诀锻炼[4]。艺术院校由于个别专业的需要,如舞蹈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这类专业学生体质相对其他美术类专业学生较好,由于学生的专业性质的需求,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课程和课外锻炼时间相对其他专业较多。而美术类、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久坐进行创作,长时间不进行体育锻炼,对自身形体要求也没有表演类专业学生要求高,因此,诸多因素造成他们身体素质相对较差。
1.2 艺术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对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提高,艺术专业高等院校的本科招生专业规模也在不断壮大扩张,涌现出的艺术群体逐年增加。从小培养孩子多才多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部分艺术人才从小就开始接触艺术熏陶,这使他们很早就学会了要对事物有自己认知性,这也促使他们较早地追求独特与个性。但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高考的应试训练也导致了他们出现知识结构偏窄、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精神薄弱、文化素质欠缺、重专业轻文化、自律性差、性格中带有随意性大、情绪起伏落差大等特点。由于这些特点,艺术生的心理趋向也与普通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艺术院校专业种类较多,但不论何种专业对美的追求和欣赏都是随处可见的,正是在这种审美艺术的趋势下,使得他们对事物的第一感官都与美的元素有关。健身气功·大舞不仅具有美的传统艺术教育元素,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对增进艺术院校学生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其在艺术院校课程中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2 健身气功·大舞的特点与功能
2.1 健身气功·大舞功法源流
“大舞”一词源于罗泌的《路史》:“阴康氏之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闭,人既郁于内,腠理滞著而多重膇,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道之,是谓大舞[5]。在汉代《尚书》里也有习练“宣导郁淤”“通利关节”的“大舞”或“消肿舞”的描述。《吕氏春秋·古乐》:“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6]可见,大舞早在唐尧时期就已经被人们所习练,古时候的人们在水湿严重、筋骨不适的情况下,编创“舞”以宣导气机、通利关节,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除了有关“大舞”的直接历史文献记录,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土《导引图》中与“舞”的基本特征和其动作相似的一幅人物图,这些都是编创健身气功·大舞的重要史料。新石器时代就有刻着“舞”的陶盆纹彩,中国古代的原始岩画、壁绘等都已经记录下了丰富的“舞”这一艺术元素,还有古代乐舞的各种形式,为研究原始“舞”的运动形态和其运动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可见,无论是“舞”的文字记载,还是实物“舞”的图画,都说明了中华民族祖先运用“舞”来祛病强身的真实性。这些都为今天创编的健身气功·大舞提供了重要启发。
2.2 健身气功·大舞孕育美育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文素养”即先进的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基本道德规范,主要内容应该充分地体现“关心人、重视人、尊重人、爱护人”,人文的一个重要核心文化内涵就是必须高度重视人类的传统文化,人文素养也当然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由所有民族共同努力创造并不断涌现出的优良传统文化教育成果,能够增加人的文化知识、净化人的心灵,引领人们实现正确、先进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健身气功就是以自身的各种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等相互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和教育价值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7]。健身气功·大舞是国家体育总局,在我国古代传统导引术的基础上创编并推广的一套功法。大舞是形、神、美的统一,在每一式动作中无不体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养的生命整体观。健身气功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基石是弘扬中国传统生命哲学,其中的核心理念是儒释道医,“重生”“养生”之宗旨始终将其贯穿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养生文化特有的健康生命观,彰显出对生命的关爱、珍惜、敬畏。牟宗三先生曾经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思想及其着眼点是尊重生命,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引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生命”[8]。大舞的预备势有“调心”作用,使心静气定,保持心静寡欲、恬淡虚无的练功“心境”,身心和谐才能更好地守护生命。练功时,需要练习者保持精神宁静、心静体松,使身心处于清净安宁的状态,长时间练习可以提高自身道德和涵养。健身气功“天人合一”的科学人生观基础理论不断地强化引导,促使习练者进一步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放宽自己的人生心态,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和建立个人化的生活行为方式,保持愉快的身体精神状态和和谐的日常人际交往社会关系[9]。有研究表明,经常习练大舞,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不良情绪。艺术类专业院校的学生总体情绪波动起伏水平差别大,如果学生能够经常习练大舞,不但可以改善不良情绪,还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美育和思想道德的融合教育,引导他们在思想上不断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表现美,让美育深深地浸入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从而可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人格和思想审美观念,塑造一个美好、向善的道德人格和审美心灵,这更有利于培养真善美、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2.3 健身气功·大舞与古代舞蹈相通
健身气功·大舞的运动特点是以舞宣导,通利关节;以神领舞,以舞练形;古朴大方,外动内舞;刚柔相济,古荡气息。此功法总共编制8个动作,在功法动作的编创中,长沙马王堆三号出土的《导引图》中有关古代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各种舞蹈动作是成功编制并整理完成健身气功·大舞的重要文物历史文化资源。健身气功·大舞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舞态动作来真正实现身体外导内引、内生外发、内外合一的养生目的[5]。可见,大舞是在古代舞蹈的基础上创编的,它的运动形式虽属于健身气功范畴,但动作中始终有“舞”的运动形式;大舞主要强调以“舞”导引、以“舞”养生、以“舞”调气、以“舞”调心、以“舞”正形,在整套动作的编排中更多地还是注重“通利关节、以舞宣导”的运动形式,即通过各种屈伸、环转运动,调和、疏通肢体经络和气血。
3 健身气功·大舞在艺术院校推广策略
3.1 结合艺术院校特色资源拓宽宣传渠道
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院校的艺术生没有接触过健身气功·大舞,甚至没有听过,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艺术生对健身气功活动的宣传更是知之甚微,观念淡薄,加之有些院校没有开设此内容,造成了师生对健身气功·大舞的陌生,也没有机会接触大舞。因此,在艺术院校推广大舞,就需要加强宣传工作,可以在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和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中增加大舞内容,结合艺术院校特色资源,拓宽宣传渠道。由于艺术类专业院校独特的艺术氛围,开展校内大舞也具备了很多优势,建立校内健身气功协会,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专业进行交流,绘画专业学生可以通过画展、板报、墙报的形式进行宣传,而舞蹈音乐专业可以通过表演创作活动进行宣传,在宣传中要特别注重大舞优美姿势、养生功效、人文修养方面的宣传内容,使学生对大舞功法和文化底蕴有更深的了解。
3.2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师资培训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驱动下,积极研究、发掘、推广我国现代传统的气功导引方法。目前为止,国家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已先后完成了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大舞、马王堆导引术、十二段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健太极养生杖、明目功(青少版、成人版)和校园五禽戏(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等11 种新功法的编创推广工作,同时,在编功法还有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术与站桩功[10]。其动作简单、易学,适合不同层次的人群练习,能够充分满足各年龄阶段人群的健身、养生需要。但由于健身气功种类不断增加,在学习不及时的情况下,无法更新健身气功内容,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力量面临缺乏状态。因此,健身气功·大舞在艺术院校的大力开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应积极鼓励相关专业青年教师定期参加健身气功的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对于大舞的接受性和传递能力。要想深入开展大舞,更需要积极充分发挥各校间的交流合作,组织校外大型健身体育气功培训站点的技术专家人员到校实地参加技术培训及专题讲学,完善艺术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
4 结语
文化自信和健康中国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教育者的使命,艺术院校也不例外,任何课程内容都要时刻遵循“立德树人”理念。根植于古代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健身气功·大舞,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在古代舞蹈的影响和启发下重新创编出来的,与古代舞蹈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各种思维习惯和智慧。在艺术院校开展大舞,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还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美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在思想上不断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表现美,让美育深深地浸入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从而可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人格和思想审美观念,塑造一个美好、向善的道德人格和审美心灵,这更有利于培养真善美、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