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科学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1-11-24郝大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5期
关键词:拳种师徒传统武术

郝大龙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处于发展的春天,作为璀璨宝库中的重要一项,武术文化的影响力在新媒体环境中已经被不断放大。但需要注意的是,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方式、文化载体以及文化空间的问题,导致优秀武术文化的体量被严重压缩,武术项目大幅缩减,传承与发展缺乏科学,导致传统武术文化与新时代的发展步伐脱节。

1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生成及其思想价值

1.1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生成

文化的生成和产生是由人所创造,优秀武术文化的生成,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征,不仅依赖于历史文化的发展,更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而得到延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文化。对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生成进行分析,要从多角度着手。其一,优越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下,文化的生成也会存在明显差异,以浙江省为例,传统武术文化还具体分为浙北平原武术文化、浙江沿海武术文化、浙中金衢盆地武术文化以及浙西南武术文化,不同武术文化的风格、特点以及发展成因各有差异。其二,生产方式的影响。浙江沿海地区的渔业、平原地区的农业等都是小农生产方式的表现,作为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化生活方式,决定了传统武术文化最初以“师徒制”为主要传承模式[1]。总之,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生成由多种因素决定,要理性剖析。

1.2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思想价值

对浙江省传统武术文化的思想价值的分析,具体如下。其一,注重和谐。传统的武术文化倡导的是一种和谐氛围的创设,注重“武德胜于武技”是武术的共识,将德行与品质放在首位。新时代传承传统武术文化要以和谐的思想为核心,与和谐社会建设保持高度同步。其二,修身养性。武术的价值是以强身健体为主,作为一种直接体悟式的思维模式,讲求“内练筋骨皮,外练一口气”,对于练习者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2]。传统武术文化在今天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无论是在社会场景中还是在教育领域中,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力持续存在。其三,尚武精神。尚武精神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拥有时代印记。对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科学传承,是一种尚武精神的集中体现。

2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科学传承与发展现实困境分析

2.1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传承视角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科学传承与发展,目前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切入还存在一定现实问题,即“师徒制”的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方式逐渐消失[3]。受到传统武术文化生成机制的影响,“师徒制”是当时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模式。由师父言传身教,徒弟学习体悟的习练过程构成,以此来实现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在传统时期这种传承方式的影响力较强,并成为主要模式。但社会文明进程推动了传统传承方式的革新,以“师徒制”为核心的传承武术文化的传承模式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优秀的武术文化濒临失传,仅存的浙江优秀武术文化面临严峻挑战。“无人可教”“无人愿学”等情况的出现,导致传统武术技艺的发展受阻。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得到多方支持,搭建稳定、多元的传承渠道至关重要,显然当前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还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4]。

2.2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载体视角

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需要文化载体来提供支撑,而在传统武术形成的基本框架中,复杂的武术拳种体系是主要载体。以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为例,其中包含的拳种多样,如船拳、舟山船拳、练市船拳、岳武穆柔术、江山洪公拳、台州南拳、温州南拳、刚柔法拳、黑虎拳、五祖拳、水浒名拳、武林活拳、五常十八般武艺以及猷辂拳等,多元的拳种拥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特点也彰显了武术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特性[5]。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传统的武术拳种的传承受到影响,导致多元的拳种种类不断缩减,拳种本身的影响力正在被削弱;另一方面受到现代竞技武术的影响,拳种独特的风格特征和技巧特点逐渐被同化,其中的文化个性与文化精神被弱化,优秀武术文化的载体受到冲击,自然在传承和发展上会面临威胁。

2.3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空间视角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产生,源自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形成了独特的武术文化风格。但在今天,传统武术文化在冲击和影响下影响力已经明显下降,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如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快速推动下,西方体育成为主流的健身方式,传统优秀的武术文化反而变得“非主流”,在文化空间被严重压缩的情况下,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影响,迫切需要开辟新的文化空间,为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空间的拓展提供新思路[6]。

3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科学传承与发展策略

目前,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科学传承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不断探索科学传承与发展路径。优秀武术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要做好传承性保护工作。

3.1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传承方式创新

对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传承方式的调查发现,传承方式主要是以“师徒制”为主,这种传承方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武术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师徒制”的武术文化传承方式已然受到了一定冲击和影响,造成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陷入困境。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要从传承方式上探索创新思路[7]。

其一,充分利用好现代技术,做好对传统武术的数字化保存工作。相较于传统时期的师徒传承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一些优秀武术文化可以在数字化场景下被记录和保存,以影像资料的方式达成可持续传承的目标。浙江省要高度重视对现有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做好影像资料的采集、整理与保存,为本地区武术文化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其二,利用好学校平台,使其成为优秀武术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之一。浙江省内各学段的学校,可以尝试将本地区的武术资源作为主要的体育教学资源,利用学校平台的专业性和广泛性,使武术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进而使得广大学生群体对本地区的优秀武术文化拥有更深刻的认知,这对于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有积极意义。

3.2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载体确立

拳种是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在开展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要重点保护的内容。拳种的创造、形成与发展都与本地区的武术文化有直接关联,反映着本民族劳动人民的思想和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拳种的传承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树立拳种意识,成为新时期优秀武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

一方面,保证浙江省武术拳种的完整性。浙江省在进行拳种的传承和保护时,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拳种的完整性传承,只有完整性的拳种才能够凸显出拳种的内在价值,坚持原生态的“本体”传承才是一种最理想的传承模式。另一方面,在保证拳种完整性的基础之上,也要探索创新渠道。拳种的故步自封也将导致传承陷入困境。拳种自身要不断围绕自身特点做出创新,更契合现代人们对于武术的新的认知,以此来形成新的武术文化表现形态。在达成拳种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之上,让其内在价值得到充分挖掘。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载体的确立,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3.3 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传承空间拓展

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需要广阔的空间来提供支撑,结合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情况制定具体策略。首先,做好传承人师徒传承制度和传统武术文化活动空间的保护。虽然师徒传承模式已经受到冲击,但漫长历史岁月中的传承方式依旧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浙江省要高度重视师徒传承制度以及传统武术文化活动空间的保护工作,让师徒传承成为一种活态传承的代表,以此为核心探索多元的武术文化传承模式。其次,开展原生态的地域性保护。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分别包括浙北平原武术文化、浙江沿海武术文化、浙中金衢盆地武术文化以及浙西南武术文化,结合地域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做好空间拓展,对优秀武术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最后,做好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传承空间的拓展要做好资源的整合,充分挖掘武术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和功能,让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走向融合,借助多元的手段来达成活态的传承目标。并通过信息渠道的可拓展性,让优秀武术文化的影响力得到释放,使更多人看到并肯定浙江优秀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8]。

4 结语

综上所述,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但从实际情况出发,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为传承方式单一、文化载体不明以及传承空间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要结合浙江省优秀武术文化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策略,让优秀武术文化的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猜你喜欢

拳种师徒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唐僧师徒再就业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可爱的师徒
儿时与空姐合影 15年后两人成师徒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