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2021-11-24周洪松
周洪松
(武汉江汉大学 湖北武汉 430056)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教学是一种智慧化的教学模式,在开展体育课程的过程中保证了课程内涵不变,但整体形式是打散重组的,对于促进体育深度教学,优化体育教学效果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十分有效,因此得以广泛运用。
1 高校体育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
首先,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积极促进高校体育课“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以激发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兴趣为导向,促进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切实解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等问题,使学生更加主动且自愿参与体育课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能够促进高校体育的宣传工作。积极促进高校体育课“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结合,并全面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优势,为高校体育宣传工作高效率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实现体育信息在全校范围内覆盖,起到有效宣传高校特色体育课程教育的效果。最后,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合理应用与实施高校体育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侧重学生运动习惯、文化素养以及体育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最大限度发挥体育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实际作用,并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从而成为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素养青年[1]。
2 高校体育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2.1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互联网快速传输信息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手段,高清视频和语音通话更是信息技术带来的重要沟通方式。因此,在一些不方便进行线下教学的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学习通等互联网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的体育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加有效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后续的线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对远程学习平台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将各平台的优势进行整合,做到取长补短,使教学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辅助。
2.2 以丰富教学资源为基础
只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物质基础。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大高校的相关教学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通过对大量基数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有效学习,一方面能够使高校学生体育学科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巩固;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更优分配,使高校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有效提高[2]。
2.3 以良好的场地为保障
虽然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终端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理论水平,然而体育课程自有其特殊性,与其他理论科目不同,体育课程最终还是要回归线下,使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促进学生的体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建设专业、良好的体育锻炼场地对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及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当拨出专款专人负责场地设计和建设工作,一方面使场地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提升场地的利用效率,保障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2.4 以软件平台为载体
软件平台作为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线上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石。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前,教师应当对市场中的各大线上交流和教学软件进行试用并总结,对其优缺点做到了然于心,对其使用方法进行不断熟悉,使体育课程的线上教学环节实现顺利开展。另外,为了获得更好的线上教学效果,师生沟通更加稳定,学校和教师还可以联合技术人员开发适宜教学需求的软件平台,促进高校体育课程双线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3]。
3 高校体育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路径
3.1 理清“线上+线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落实该教学模式还应当理清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其主要是从几个重点方向出发,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形式、课程考核、预期成果以及混合式课程的特点等。例如,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应当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确保具体目标中包括体育基础知识、体育素养、体育技能和体能等多项内容,融合为总体目标,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运动爱好,激发学生的运动才能,让学生在体育的侵染之下,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同时,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还需结合“立德树人”的思想,重点是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化,发挥出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内容上,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如实践与理论结合原则、运动安全性原则、自我认识原则以及个体差异原则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推动混合式教学的更好运用;设计教学形式也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重点,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效结合,整体的教学形式还应当具有开放性、研讨性特点,注重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师生交互,从而提升教学模式应用的成效;在课程的考核方面,应当重视多元考核方式的有效运用,且进行动态化、全程化考核,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价,最终还要作出总结性评价,保证考核客观性,通过结构考核来对教学进行调整;对于预期成果,则要保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能够发挥出来,明显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成效,突显出课堂建设方面的改变;在课程特点上,应当体现出新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特点,体现出解决实际体育教学问题的特点,保证实现体育教学的立体化、网络化以及终身化,最终实现教学的目标[4]。
3.2 科学进行课程设计,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要想得到有效实施,还需要对课程进行科学设计,结合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选择最为恰当的课程内容,再对线上授课与线下授课的课时进行合理调整,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全面发展。例如,在课程的学时设计方面,以瑜伽体育课程的教学为例,设计线上课时为2×10,共20 学时,而线下课时为2×14,共28 学时,总课时为48 学时,在课程教学目标方面,要保证学生能够系统性地了解瑜伽体育的理论知识,掌握更加标准的技能及运动规则,同时,还需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体育审美能力,考虑到个体差异,要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形式,锻炼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统筹分布教学内容,对于理论知识点,如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健康基本知识点、健康测试等内容,都可制作成PPT 或是视频的形式供学生进行线上学习,还需全面解析体育动作的要领,如瑜伽体育中的前屈、扭转、坐立、站立等都可进行课程拍摄,从而在线上进行教学指导,而线下的教学,则主要是结合线上学习的知识开展实践练习,让身体练习进一步升华体育意识。此外,在课程考核方面,可采用学生自评及他评等多种方式,考核也可进行线上考核及线下考核,线下主要是考核学生的体育技能、身体素质,线上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3.3 为学生打造出泛在式的学习环境
泛在式学习是广泛性存在的学习,指的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都可以任何信息获取的方式来开展学习。在传统的高校体育线下教学模式中,一般教学的地点、时间等都具有局限性,需要在特点时间、特定地点开展教学,不具有泛在式学习的效果,而线上学习却要自由、灵活许多,利用“线上+线下”组合教学模式,重点是需要发挥出线上学习的泛在性质,因此需要为学生打造出泛在式学习的良好环境。例如,当前的智能手机普及率非常高,大部分高校学生都随身携带该设备,因此可以手机作为载体开展体育课程的线上教学,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或是学习通软件来开展线上教学,为学生营造出线上学习环境,这种学习可以在学生的空闲时间进行,也可在任意地点进行,使得高校混合式体育教学的应用变得更加方便,以便于达成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5]。
3.4 构建出集成化、全面化的教学管理平台
针对于学生而言,泛在式的学习环境是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而对于教职人员而言,该项教学模式的应用还需构建出集成化、全面化的教学管理平台,这样才能够让教师对全过程授课进行把控。例如,根据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的各项角色定位来设计教学管理平台,其平台应答基于不同角色、不同模块,包括教学管理员模块、教师管理模块以及系统管理员模块[6]。教学管理员模块主要是为体育教学的总管理人员提供班级设置功能、课程设置功能、教师安排设置功能、教学数据分析功能以及数据导入功能等,对体育教学进行统一化管理;而教师管理模块则是为教师角色设计,其应当包含学生成绩导入管理功能、课程班级浏览与分析功能、体育成绩权重的设定功能以及数据分析功能等,对教学工作和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系统管理员模块则主要是针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包括用户管理功能、系统的安全设置功能、教学数据分析功能、数据备份与修复功能以及信息查询功能等。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方便多项主体对教学管理平台的使用,还需保证全终端的适配性,及时与教学工作使用中的第三方平台进行连接,促进相关数据的及时、有效传输,为高校体育教学成效提升。
4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体育文化素养,促进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显著提升。由该研究可知,高校体育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路径,包括转变传统观念,强化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理清“线上+线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科学进行课程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