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目标成本管理探析
2021-11-24贾晓楠
贾晓楠
(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山西 晋中 030600)
一、引言
制造业企业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就要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帮助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成本管理理论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的管理模式,目标成本管理能帮助企业在成本管理的各环节实现对成本的管控,降低企业各环节的成本。目标成本管理作为贯穿企业经营各阶段的管理体系,也成为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制造业企业内部的员工没有充分参与到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目标成本在管理的各阶段难以得到有效的管控。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利用,制造业企业需要通过目标成本管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发现自身成本控制的问题,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技术与方法,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工作。
二、相关概念
目标成本和企业的市场竞争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遵循目标成本管理体系,那么企业将难以生存与发展。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之前,要先分析企业利润计划,确定企业预期要达到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目标,并对产品销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在这一阶段,企业要综合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产品未来的市场竞争力,研究产品开发的可行性。若产品开发是可行的,那么就要将产品的构思付诸实践。进入生产与研发阶段后,在产品生产研发结束之后完成产品的销售,并加强售后服务,按照消费者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要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价,并制定目标利润,明确目标利润之后,确定企业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等于可接受市场价格减去目标利润,因此目标成本管理是在分析市场客观环境的背景下展开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合理性。
三、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及成因
(一)制造业成本控制的问题
第一,研发设计阶段存在问题。这一阶段主要问题是没有结合客户需求进行研发。这一阶段是决定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阶段,在研发过程中,要以成本控制为工作的起点,实现对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1]。该阶段的工作决定了后续成本的支出,但是很多企业只关注产品的性能,忽视了产品的经济性,在研发过程中忽视了产品功能的受认可度,没有认识到并非功能最为齐全的产品就是最受欢迎的产品,没有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客户的需求,设计客户需要的产品。
第二,采购成本控制存在问题。随着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采购成本对企业影响较大,但是很多制造业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观念较为落后,没有认识到材料质量等方面的因素对企业成本的影响[2]。企业应认识到成本控制是企业和供应商共同完成的工作,不仅要重视采购价格,还要加强与供应商的协作,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降低企业管理过程当中的成本,实现企业和供应商的双赢。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采购方式,一味削减采购成本不断减少供应商的利润,不利于实现与供应商稳定的合作。
第三,生产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生产成本控制旨在避免材料浪费以及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很多企业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不力,如对于生产的边角料、可回收的包装物、机油等选择直接丢弃,在生产过程中员工存在懈怠的问题,工作效率较低。
第四,营销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存在问题。有效的营销能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提高企业形象与口碑。营销过程中的成本主要是售前宣传和售后服务的成本,但是很多企业忽略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认为只要销售完成就完成了整个工作,没有认识到要提升售后服务水平才能提高企业形象,维护好企业的客户群体。
(二)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成因
第一,成本控制的观念落后。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过于强调对生产成本的事中控制,忽视了对成本的事前预测以及事后控制,在产品设计之前,缺乏对市场的调研,成本管理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难形成全过程成本管理的理念。
第二,成本控制目标较为片面。传统成本控制的目标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以及采购的成本,强调利润最大化,不注重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没有认识到客户价值,具有片面性。
第三,成本控制的责任不明确。按照传统成本控制的理念,成本控制仅是生产部门的工作。但是成本控制并非某个部门的工作,需要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通力协作,明确各层级人员成本控制目标与责任,避免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
第四,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传统的成本管理没有针对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制定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没有明确纪律考核标准,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一套公正、客观的考评体系,长此以往会导致员工缺乏工作动力,工作效率低下。
(三)制造业成本控制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制造业企业要选择恰当的成本管理方式。传统的成本管理过于关注对生产制造过程中成本的管理,在当前单纯控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已无法满足企业竞争力提高的需要。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较为有限,目标成本管理能够保障企业的每个阶段的成本都得到控制,对各部门提出全方位的管控体系。因此,将目标成本管理应用到制造业的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加强对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应用,从而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
四、制造业目标成本管理对策思考
(一)目标成本的制定
确定阶段是在产品开发周期内,对产品进行设计和开发。控制阶段是控制成本的生产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目标成本确定阶段。目标成本的确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产品的竞争力,并对产品进行定位。首先,要开展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了解消费者偏好,并明确产品未来的市场定位,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消费者需求,在了解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者意见的基础上,接受消费者反馈,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目标成本的确定不仅要结合消费者的特点,判断可接受价格,还要充分判断企业预期生产产品的同类产品情况,了解同类产品的价格等方面内容,使定价更合理。
第二,目标成本的控制。目标成本的控制包括以下四个阶段。首先,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将目标成本细分为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方式,形成相互制约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目标成本的分析要确保成本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方便目标成本管理分析与考核等环节的顺利开展。其次,企业要初步分析产品成本和目标成本,对企业的市场进行调研,分析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可能产生的各类成本,全面分析各环节的成本[3]。再次,在产品设计环节,要分析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从产品的市场调研到产品的报废等,整个生命周期都要考虑到目标成本,通过设计出符合顾客要求且满足目标成本管理机制的产品,确保企业的产品在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尽可能缩减生产费用,实现降本增效。最后,开展成本评估,对成本的评估是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管理环节,目标成本要将实际成本、目标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的问题和原因,不断优化成本管理。
(二)研发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管理
产品的成本往往在研发设计阶段就基本定型,后续企业只能思考如何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及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改进成本管理,因此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是研发设计环节。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要引入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将整个价值链的各类成本都充分考虑,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企业产品生产全过程可能产生的各类成本,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成本。在这一阶段要不断改进产品的工艺,使产品的成本达到目标成本管理的要求。在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任务,是要认识到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不确定的问题,研发阶段的成本控制要求在确保产品质量与产品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避免品牌指定或供方唯一。企业若要进一步降低成本,则要考虑产品每种功能的效用和成本,确保各类功能的总效用值最大化[4]。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确保在满足客户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便宜的材料以及新工艺、新技术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的要求。企业应认识到,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加强对各类新材料的应用,改进企业的材料使用方案,在不降低质量的同时有效节约成本。在目标成本确定之后,各部门在得到目标成本的范围与指标后,严格落实目标成本管理计划。企业要将成本管理计划落实到具体的成员,确保各成员了解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避免在未来开展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的管理层要对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事前的汇总与分析,促使各部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确保目标成本工作更具有可行性和先进性,避免成本出现重大偏差。同时,在事后考评环节要针对目标成本管理的要求进行梳理,以成本控制目标作为考评依据。
(三)采购阶段目标成本管理
企业在经过市场调研以及对产品预期利润分析之后,要确定原材料的目标价格。企业和供应商谈判时,要围绕目标成本的采购价格来开展谈判,对不同采购材料的目标成本进行逐级分析,分析各项材料的目标成本。采购的目标成本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采购阶段要主动控制采购环节可能产生的各类支出,采购成本和目标成本之间的差距要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根据采购指标对费用开支、资源消耗进行不断优化,确定目标成本差异的原因,明确管理责任,形成考核机制。对于超过范围的差异,采购部门要对采购物资进行合理的市场研判,得出差异形成的实际原因。企业还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优化供应商管理体系、优化采购预算、增强谈判效果等方式,提升对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的利润目标。
(四)生产阶段目标成本管理
在生产阶段,要以材料消耗定额开展生产,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的消耗要以产品材料的定额为依据,按照计划产量计算发料额度,并根据材料的使用效率,开展绩效考核。同时,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剩余材料也要加强利用,将剩余材料用来生产辅助产品,节约企业的总体成本。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做好加工产品的工具、机物料等的消耗定额,做好固定资产日常保养,减少非经营性维修支出。一方面,企业还要建立定期盘点制度,控制原材料的消耗量和半成品等资金的合理占用,判断生产成本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环节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劳动消耗量,以此降低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要通过引进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提高员工素养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5]。
(五)营销阶段目标成本管理
在营销过程中企业的服务成本越高,顾客的满足度越高。企业要充分考虑营销阶段服务成本的控制,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够提高企业客户满意度。服务成本作为销售阶段的重要成本,改善服务能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改善企业的品牌形象,促进企业提高未来产品销量。但是服务成本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服务成本会给企业带来资源浪费,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营销阶段企业要结合产品定位、客户群体需求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营销投入,寻求平衡点,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将支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从而提升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企业的营销体系应向客户有倾向性地宣传公司的主打产品,引导客户选购通用配置的产品,避免过多的个性化客户需求,并注重销售合同签订时潜在的合同风险,最终吸引客户购买企业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
五、结语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通过优化目标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以此获取更多利润。当前制造业企业要思考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才能在这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在制造业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制造业企业要站在产品生命周期的高度,开展成本控制。目标成本管理作为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将成本管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制造业企业在采用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自身成本管理工作的不足。未来制造业企业要通过目标成本管理,优化自身的成本控制体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成本管理目标,不断优化管理工作,以此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