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2021-11-24赫鸿艳,汪金英,徐悦

活力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七一共产党人理论课

终身课题如何“信一辈子、守一辈子”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赫鸿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答好坚定理想信念这道终身课题,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必然选择。

常信: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回顾百年党史,党从血雨腥风、饱经风霜到生生不息、风华正茂,关键在于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我们党成长壮大的精神力量。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

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党员干部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政治上的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克服精神颓废、信念滑坡、理想动摇的危机,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党员干部要忠诚于党的领导、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常守: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

“矢志不渝铭初心,坚定理想挑重担。”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坚定理想信念,一心为民,这是共产党人的价值与追求。为人民服务,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是共产党人的宗旨和情怀。答好坚定理想信念这个终身课题,就要常守初心,勇担使命。中国共产党不负历史重托、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不负人民选择,始终为人民而奋斗、求索,是“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充分体现了坚定的人民立场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党员干部守得住初心,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真心实意为人民干实事、谋福祉,经得起考验,才能和人民群众一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常炼:砥砺前行,担当奋进

理想信念需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党员干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坚定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员干部只有在实践中锤炼,在实干中沉淀,在拼搏中进取,才能将理想信念转化为我们干事创业、勇于担当、服务人民的真本事。党员干部要有经风雨、见世面的志向,要增强经受考验、百折不挠的勇气,要提升担当使命、干事创业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实践出真知、长才干、添动力;挫折增经验、炼斗志、强筋骨。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只有在斗争实践中,才能磨炼出共产党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政治品格。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做事总是要有风险的,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因此,我们必须常炼实干本领、提升干事能力,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理想信念,培养知重负重的胆魄,磨炼善做善成的功夫,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常修:修炼党性、严守底线

坚定理想信念,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以党性修养擦亮理想信念的底色,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要常怀敬畏之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加强品德修养,秉持清正之风,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廉洁正气。要心怀感恩,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严以修身、严以律己。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讲规矩、守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共产党人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品格和气节。

把理论知识升华为理想信念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汪金英 徐 悦

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同于其他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要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其更深层次的价值追求是对大学生人文素质进行雕琢,进而将大学生引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更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资源的建设,向大学生传递好“四史教育”的内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链接大学生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红色引擎,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领力,真正发挥好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让思政课“有味”更“有为”。

擦亮底色,挖掘理论研究深度,加强说服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研究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课堂教学能够触及学生心灵的水平,对理论研究深度的把握也是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必须立身社会现象和科学真理的最前沿,并以此作为线索和认知的切入点,深度挖掘蕴藏在其中的内涵和外延,这可以通过学术研究的品位和知识传授的含金量两方面得以体现。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学术研究能为价值体系的传输提供学理支撑,因此学术研究品位的提升也更容易从理性层面将复杂的问题讲述得更通透,通过学生的主动认同来达成从理论知识到理想信念的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练就快速的透视力和科学的反应力,要缜密且有理有据,根植底蕴深厚的文化活动,深耕现实的社会实践,在反复锤炼中锻造学术研究的品位,进而更好地调动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理性思维,以精深的理论积淀来驱动思政课知识传授的含金量,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具说服力。

砥砺成色,活化教学方法效度,增强吸引力

要活化教学方法的效度,科学配比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来凝聚政治引领,增强学生们的历史认同、现实认同和情感认同。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实践行为相承接和过渡的桥梁,是学理论、信理论到用理论进程中的隐性媒介,是课程素材向教学改革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变革的切入点,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高度重视,各种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要让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更具引领力,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指向具体教育对象后,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搭载信息化快车,利用交互式全媒体数字系统,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信息互递互通渠道,为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供给参考数据,增进课堂的直观性和活泼性,激发学生主体的内在学习动力和自我创新能力,将思政课打造成“内能直抵学生内心,外能衔接社会”的金课,增进吸引力,促进学生从“做客”到“做东”角色的转变。

讲出特色,提升话语体系高度,强化浸润力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提供了坚实支撑,让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更具引领力,就是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内容,同时也要打造具有穿透力、感染力的语言方式,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话语无为论、苍白感,以及媒体技术的兴盛对话语体系纵深发展的消极影响。当下,可以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为着眼点,借力全媒体背景下主旋律浪潮的蓬勃态势,释放大学生中的红色生产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环境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回应时代的要求,用语言的魅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浸润大学生内心世界的精神力量,不仅要做到“声入人心”,引起受教育者主观层面新皮层的反应,更要深入人心,带动主体情感哺乳脑的发育。要扎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深入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体系的故事力、共情力、设计感和意义感,保持话语体系的适度张力,在引起学生价值共鸣的基础上深化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领力。

猜你喜欢

七一共产党人理论课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初心如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