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州民宿客栈的地方性构建

2021-11-23郑丹娜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客栈潮州民宿

郑丹娜,陈 蕊

(1.韩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2.韩山师范学院 潮学研究院,广东 潮州 521041)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大众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趋势日益凸显,文化休闲旅游成为节日期间的主要旅游休闲方式[1]。在这一趋势下,民宿产业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住宿业态[2]。文化休闲旅游注重参与式与体验性,旅游地的民宿客栈为游客提供住宿空间,并参与了旅游地的地方性构建。吸引游客前往旅行地,提高旅游地吸引力,是旅游研究的重要议题。借助民宿客栈增强旅游地的地方性构建,对提高旅游地本地特色,增大对游客的吸引力,意义重大。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文化旅游地,广东省潮州市古城区出现的民宿客栈集群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本文将以潮州市的民宿客栈为例,展现民宿客栈对潮州地方性的构建机制和特殊意义。

一、地方性与旅游地的吸引力:民宿客栈视角

所谓地方性,是指特定的空间被赋予价值后成为“地方”,是由客观的物理意义与主观的情感意义合力构成的该地方的“地方性”[3]。地方性是本地人建立地方认同的基础,更是吸引游客前往旅游的重要因素。民宿客栈既是旅游服务的提供场所,也是旅游者体验和感受的旅游环境之一,其建筑外观和空间分布也成为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民宿客栈构造旅游地独特的地方感,赋予空间以意义,从而使旅游者获得与日常或其它地方不同的体验。国内的文化旅游发展中,民宿客栈参与旅游地地方性构建、增加旅游地吸引力的典型案例之一是以大理和丽江为代表的云南风情古城。古城除自然景观外,其传统民居独具多民族交融的建筑文化特色,在保留了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向旅游民居演变。另一典型案例是以乌镇和周庄为代表的独具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古镇,其民宿客栈大多沿袭独特的江南民居建筑风格,与沿河街的商业文化空间相结合,本土特色突出。

民宿客栈对地方性的构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与旅游地相呼应的、具备特色的空间场所,主要是“物”的外在体现;二是体现当地特色的独特服务项目和居住体验,即“人”的互动关联。一方面,民宿客栈的前身多为本土民居。在发展旅游的介入下,原住居民或相关经营者通过对民居进行改造,完成对传统民居空间、功能、风貌的转型,使其成为一种旅游资源并对游客开放,构成旅游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4]。民宿客栈的空间营造、特别是建筑和装饰的文化风格,塑造了旅游地的社区空间,也成为构建地方性的重要手段。不同旅游地有极具不同特色的民宿客栈,并且随着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汇聚形成了本地特色的民宿集群,比如国内游客较为熟悉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宿集群区有由徽派建筑风格为主的安徽黄山和江西婺源等地组成的徽文化民宿区,还有以土楼、围屋等带防御性功能的建筑和村落为主的客家文化民宿区等。民宿集群提供更多本地特色住宿选择,更集中地体现地方特色,对游客的视觉冲击更明显,吸引力也随之增大。另一方面,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只是消费主要吸引要素,更是通过感官、身体与社区整体空间之间的全面接触,进而获得旅游体验,作为背景的空间要素由此从边缘走向核心,成为游客体验和满意度的主要原因[5]。因此配合文化风格衍生的民宿客栈的配套服务和环境,包括餐饮、交通、解说服务、民俗活动、特产和纪念品等体现当地特色的服务项目和体验,促进了旅游地地方性构建的同时,也培养了游客对旅游地文化的情感认同。

地方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历史产物,而是始终处于动态的构建过程中。不少学者对旅游地的地方性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地方是在原住民、外来经营者和旅游者共同作用下,原有地方性发生了一定的建构与重构,从而成为一种新的地方性[6-7]。然而,这些研究大都强调了外来群体如游客和外来经营者对旅游地的地方性建构的影响,倾向于认为本地居民处于边缘或被动的地位[8-9]。事实上,民宿客栈的经营者不一定都是以外来经营者为主,本地经营者通过对民宿客栈文化风格的设计,以及经营项目的提供,积极参与对地方性的构建。在客栈文化风格的选择与决定过程中,本地经营者通过旅游地的民宿客栈集群,深入嵌入地方网络,在进行信息交流和创新方面有独特优势。但目前鲜有学者聚焦本地的民宿客栈创业者,探讨他们塑造民宿客栈空间、构建地方性的机制。与大部分研究关注的外来群体尤其是外来经营者对旅游地的地方性塑造不同,以本地人经营为主的潮州民宿客栈,自发展初期便从民宿客栈的文化风格和经营项目上显示出其对地方特征的重视。

二、潮州民宿客栈的地方性特征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等丰富的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更有以地方民俗为主体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从2016年开始,潮州旅游收入每年以30%左右的增速发展,远超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同时,潮州旅游产业区位商快速上升,2019年高达5.5(以全国为参照背景区域),表明潮州旅游呈现明显的区域产业优势。潮州已形成了以太平路为中轴线、以潮州古城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2019年,潮州荣获“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市”。潮州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旅游度假区。与此同时,潮州的民宿客栈也高速发展。根据潮州古城所在辖区湘桥区旅游局统计,全区备案的民宿客栈从2015年的两三家增至2020年的132家①2015年数据来源于《南方pl us》2019年2月17日的报道《一房难求?多年静悄悄,潮州古城民宿客栈缘何短时迅速爆发?》(ht t ps://dy.163.com/ar t i cl e/E87OVFU2055004XG.ht ml)和《潮州日报》2019年9月16日的报道《潮州又火了!连续两天上央视!》(ht t ps://mp.wei xi n.qq.com/s/FJ3j w39Wucg Nxbq9YSwPgQ)。2020年底潮州市湘桥区工商局的民宿登记名单显示已有132家民宿客栈。。比起增长缓慢的星级宾馆,小规模民宿客栈成为潮州接待过夜游客的主体。

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由于部分潮州民宿客栈未在政府部门备案,为搜集更加全面的数据,本研究以国内最大在线旅游平台携程网为基础,采用网络爬虫工具抓取信息,通过数据整理和电话核实确定民宿客栈名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地探访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自2019年12月开始至2020年1月结束,随机调查了潮州市湘桥区的122家民宿客栈,获得114个民宿客栈经营情况的有效问卷和61份创始人信息的有效问卷。调查采用口头的方式,由采访者向民宿客栈经营者提出问题,再由采访者根据回答完成问卷,避免受访者误读的可能性,有效增加了受访者回答开放性问题的意愿。问卷完成时间基本在15分钟到30分钟之间。采访者对民宿客栈进行观察和简单记录,作为田野数据的一部分。另外,对6家民宿客栈的经营者/创始人进行了面对面深度访谈,访谈时间为30分钟到120分钟不等。这些访谈都在民宿客栈内部的公共空间进行。受访者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其身份包括专职民宿客栈经营者和兼职民宿客栈经营者、民宿客栈协会领袖、潮州最早一批民宿客栈创始人和近期的跟随者,性别有男有女,年龄段覆盖了30-39岁、40-49岁、50岁以上几个区间,民宿客栈类型包括了租房经营、自有房经营以及特殊的托管经营。此外,携程网抓取的“房屋描述”信息、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相关报道和行业报告,也形成了丰富的文本数据供定性分析。

通过网络数据和电话核实发现,潮州市湘桥区有民宿客栈227家,大部分成立于2017年以后。民宿客栈大部分位于古城景区内部或周边,以本地人经营为主。它们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的同时,也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潮州文化旅游产业中起重要作用。从图1可见,潮州民宿客栈有明显的集聚现象。最为突出的集聚出现在湘桥区西部、即景点最为集中的古城景区部分,与潮州的文化旅游区域高度重合。由于古城内房屋资源有限,民宿客栈的分布以古城为中心向外围分散。

图1 潮州市湘桥区民宿客栈地理分布

民宿客栈的地理分布影响到了它们对自身经营特色和文化风格的定位。图2展示了潮州不同文化风格的民宿客栈的地理分布:潮式传统和潮式现代文化风格的民宿客栈在古城景区中轴线两侧较为集中。32%的民宿客栈强调传统的潮汕建筑文化特点(潮式传统风格),23%的民宿客栈是在现代装饰中突出潮汕文化特色(潮式现代风格),即超过一半的潮州民宿客栈突出了潮汕文化特色,体现鲜明的地方特点。28%的民宿客栈只进行普通的现代装饰(普通现代风格)。还有9%的民宿客栈强调其北欧风格,3%的民宿客栈属于民国风格,5%的民宿客栈选择了其它的文化风格类型如和风、地中海风等。具有明显地方文化特色的民宿客栈无疑有强调旅游地地方性的作用,而其它风格的民宿客栈则增添了文化风格的多样性和文化活力。

图2 潮州民宿客栈类型地理分布

旅游地的民宿客栈本身是旅游地景观的一部分,还通过提供消费空间,参与游客的多方面旅游体验。有学者指出,旅游地的意象不仅包括景观意象,还包括文化意象和地方意象:景观意象是指旅游者对目的地自然与人文景观特性的感知和想象;文化意象是旅游者对目的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饮食文化的感知和想象;地方意象包含了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生活氛围、社交氛围以及商业氛围的想象和感知[10]。具有独特文化风格的民宿客栈不仅提供了景观意象,还参与了文化意象和地方意象的构建。对携程网的潮州民宿客栈自我介绍的文本分析发现,提及最多的编码是室内住宿配套设施齐全,其次是带有阳台、花园或院子的标签,排在第三位的是提供工夫茶相关体验。可见,潮州民宿客栈提供的消费空间不仅包括住宿空间(配套设施齐全),还提供了休闲空间(阳台、花园或院子)和文化体验空间(工夫茶),而其工夫茶体验空间的提供,正是对潮州地方性的强调和构建。

调查还发现,31%的潮州民宿客栈在住宿之外兼营其它项目。这些经营项目最主要集中在茶文化方面,占据有额外经营项目民宿客栈的79%。另外两样主要经营项目——潮州三宝和潮汕手工艺(如手拉壶)则分别占26%和21%。57%的潮式传统文化风格民宿客栈和28%的潮式现代文化风格民宿客栈有兼营项目;而普通现代风格的民宿客栈中,仅有6%的民宿客栈有兼营项目。换言之,具有地方特色文化风格的民宿客栈,更加重视扩展其消费空间的内容。这类民宿客栈,尤其是潮式传统文化风格的民宿客栈,在建筑外观上具有天然优势。一名受访者提及很多古民居改建的民宿客栈兼营茶馆时表示,因为“风格本来就很统一很自然”(2020年1月10日对W的访谈)。民宿客栈经营者重视民宿客栈空间的地方文化风格营造,意味着其认识到了游客对民宿客栈有超出对住宿的需求,自然也使其有发掘民宿客栈其它消费空间的更多可能。

民宿客栈所兼营的项目成为文化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使本土休闲文化与地方旅游发展间出现建构与被建构的关系,在增强游客对潮州地方性的体验感的同时,为本地文化生活提供了新平台。以最主要的兼营项目——茶馆为例,实地调查发现,民宿客栈茶馆消费者的主体并非住客,而是其他游客和本地人。一名较早兼营茶馆的客栈经营者指出,其茶馆白天主要是游客进行消费,晚上则更多本地人参与消费。这些民宿客栈,从外观上强化了潮州的地方景观特色,丰富了潮州作为旅游地的文化意象和地方意象,还参与重构了本地的地方休闲文化空间,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了潮州作为旅游地的地方特色。

三、本地化主导下的潮州民宿客栈地方性构建

如上所述,潮州大部分民宿客栈以本地人经营为主,他们十分重视自身的文化风格和兼营项目的地方特色构建。这种本地化的特点对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性构建过程产生独特影响。下文将从创业者特征与民宿客栈经营者信息交流两个方面,揭示潮州民宿客栈的地方性构建机制。

(一)创业者特征

潮州民宿客栈创立的时间都较短,大部分创立者同时也是经营者,是决定民宿客栈文化风格的主体。与许多旅游地不同,潮州民宿客栈的创业者大部分是本地人。调研发现,他们中约三分之二的人曾在外地求学,约一半的人曾在外地生活。因为大多以家庭经营为主,在性别上没有出现较明显的偏向。年龄段覆盖了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岁以上几个区间,学历为高中(中专)或以下和大学专科或本科的两个群体最为集中,年龄和学历分布都较均衡。

图3展现了创业者的年龄特征及其民宿客栈文化风格的关系情况。总体而言,年龄越大的创业者对自己民宿的文化风格定位越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潮汕特色文化。50岁以上的创业者倾向于选择潮式传统风格的建筑和装饰。绝大部分40-49岁的创业者强调民宿建筑和装饰的潮汕文化特色,但并不局限于传统型的建筑和装饰。30-39岁的创业者则大部分选择了现代型的建筑和装饰风格,比起普通现代装饰风格,较多该年龄段的创业者选择在其中增加潮汕文化特色元素。30岁以下的创业者,其民宿建筑和装饰风格的选择最为多元化,涵盖了除民国风格之外的其它更多选项。

图3 创业者年龄特征及其民宿客栈文化风格选择关系

从学历看,学历较低的创业者更多选择具有潮汕文化特色的建筑和装饰风格。在创业者问卷调查中,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创业者中,有75%的人选择了潮汕特色的文化定位,而大学专科或本科的创业者只有57%的人选择了潮汕特色的文化定位。一方面,年龄是关键影响因素,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组中40岁及以上的创业者占了61%,他们是选择潮式文化定位建筑和装饰风格的主体。另一方面,创业者的经历可能也影响到他们的文化表达,这一点结合创业者生活的地理轨迹可以得到更好的说明。18岁以前在潮汕文化区生活的创业者倾向选择体现潮汕特色的建筑和装饰文化风格,接近三分之二的人选择了潮式传统或潮式现代的建筑和装饰文化风格;而在非潮汕文化区成长的创业者仅有一半的人选择这两种建筑和装饰文化风格。

可以说,民宿客栈创业者的年龄、学历和生活的地理特点与其民宿客栈文化风格的选择有一定相关性。年纪较大、没有离开过潮州或离开潮州时间较短的创业者,其民宿客栈建筑和装饰风格的选择,更倾向强调潮汕文化特色。现有古镇型旅游研究,通常提及外来经商群体对旅游地地方性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本地居民迁往新城,原有民居多由外来经商群体开发改造为民宿客栈、酒吧、旅游商店等场所,这种主体置换会导致旅游地地方性的消减或改变[8]。潮州的案例则体现了本地化的创业群体对旅游地地方性的强化。

这种本地化也体现在创业者的动机上。在对民宿客栈创业者创业动机进行开放式调查的文本分析后发现,这些创业者身处的产业集群促使了他们进入民宿客栈行业。产业集群研究已经揭示了地理邻近性对创业的重要性,相关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使创业者更容易获得产业资源,享受产业氛围带来的优势[11]。因此身处于产业集群的本地人更容易进入该集群的相关行业。在调查中发现,除了直接的经济动机外,“潮州旅游业发展”“分享潮州文化”“朋友建议”和“朋友聚会”是提及最多的创业动机。“潮州旅游业发展”意味着潮州民宿客栈市场逐渐形成,“朋友建议”则暗示着潮州民宿客栈产业已嵌入地方网络、获得社会资本的支持。而“分享潮州文化”和“朋友聚会”的创业动机,则揭示民宿客栈是创业者分享潮州文化情感的出口,因此他们在民宿客栈建筑和装饰外观上强调潮汕特点,加入潮汕文化特色的兼营项目。简言之,本地化经营者的参与强化了潮州民宿客栈的地方性。

(二)信息交流

产业集群的优势包括地理邻近性带来的面对面交流,享有地理邻近性的行为体在非正式谈话中分享信息、进行头脑风暴,是加强产业氛围、促进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12]。如上文提到的“朋友建议”成为创业动机的主要因素便是典型例子:创业者从交谈中获得灵感、有效信息甚至重要资源,从而进入该行业。在民宿客栈文化风格选择方面,创业者/经营者在产业集群中的信息交流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对潮州民宿客栈创始人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创业者表示,在筹备和经营民宿的过程中受益于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从交流对象看,被调查的潮州民宿客栈创业者/经营者与潮汕本地群体的交流最多,认为自己交流最多的群体是潮汕本地人的民宿客栈创业者/经营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9%。由于民宿产业的特殊性,住客也是主要的交流对象,认为住客是最主要交流群体的民宿客栈经营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8%。24%的民宿客栈经营者的交流对象在潮汕以外地区。与行业参与者的信息交流高于其他方面,选择与本地同行、外地民宿客栈经营者和住客交流的占所有答案的61%。从交流方式看,网络交流是最主要的方式,49%的经营者选择这项交流方式,选择通过互相拜访进行面对面交流的占36%。

不同文化风格民宿客栈的经营者的交流对象和方式也不同。潮式传统文化风格的民宿客栈经营者对外交流群体最为多样和均衡;潮式现代风格的民宿客栈经营者对外交流群体则明显集中在本地同行上,没有一家与外地民宿客栈有交流;普通现代风格的民宿客栈经营者对外交流最少,21%的人表示没有有效交流。样本中共有5家北欧风格的民宿客栈,其经营者最多的对外交流群体是本地亲友(40%),另有14%提及住客,与外地的交流仅发生在同行业内。因为样本仅有2家其它风格民宿客栈和1家民国风格客栈,样本量过小,此处不做分析。可见,大部分的潮式传统风格与潮式现代风格民宿客栈经营者都与外部有较多交流。潮式现代风格的民宿客栈经营者有较多的面对面对外交流,这与它们倾向于与本地同行交流相关。而普通现代风格的民宿客栈经营者对外交流显著低于潮式风格的民宿客栈经营者。网络交流是最常用的交流方式。见图4。

图4 不同文化风格民宿客栈经营者的对外交流方式

对信息交流情况的调查结果证明,潮州民宿客栈的集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氛围。产业氛围的形成和加强取决于本地社会网络的厚度,包括基于个体社会关系的非制度化网络和由企业、行业组织、政府机构、大学或研究机构等行为体构成的制度化网络。从非制度化网络看,潮州本地群体是民宿客栈经营者交流最多的对象,本地同行高居民宿客栈经营者交流对象数量的榜首(39%),本地亲友(20%)仅次于住客(28%)位居第三。本地的交流不局限于行业内,经营者的个人社会网络扮演了重要角色。信息交流的本地嵌入特点,体现在对民宿客栈文化风格的影响上。这种影响固然强化了其地方性的展现,但也可能导致多样化和开放性的不足。即使经营者是本地人,过分单一的地方性强化,也可能导致旅游地文化意象的萎缩,出现其它古城旅游景区中存在的复制简化传统建筑导致趋同化的情况[8]。

因此,保持集群的开放性,建立跨地区网络的信息交流,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潮州的民宿客栈行业中,28%的民宿客栈经营者认为与住客的交流对其民宿客栈运营很重要,但这种交流主要发生在住客离开潮州以后。部分潮州民宿客栈经营者也重视与外地同行和外地亲友的交流。不管是否有在外地求学或居住的经历,民宿客栈经营者都会利用自己的跨地区社会网络进行跨地区交流。没有外地经历的经营者与外地亲友的交流比例甚至高于曾有在外经历的民宿客栈经营者;但是,有在外经历的民宿客栈经营者与外地同行的交流远高于没有在外经历的民宿客栈经营者。也就是说,在外经历拓宽了潮州民宿客栈经营者的交往范围,使之能够获得更专业的跨地区交流渠道;而只在本地生活的民宿客栈经营者只能依赖于自身的亲友网络,交流范围相对狭窄,所以专业性较低。这些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促使潮州民宿客栈经营者对其民宿客栈的空间营造进行更细微的调整。如一名受访者提到,他是在与外地住客和同行的多次交流后,改变了原来强调潮式传统复古风格的计划,在整体潮式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对不同功能空间采取了不同风格的细节设计,获得了好评(2019年12月20日对L的访谈)。这些调整丰富了民宿客栈的空间表达层次,在保有地方性的同时增加了多样性。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近年来,潮州文化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古城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区域产业优势。以本地人为主要经营者的民宿客栈快速增长,成为接待过夜游客的主体,其通过构建独特的消费空间组成了潮州文化旅游的有机部分。地方性是潮州文化旅游的核心。在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的民宿客栈强调本地特色的文化风格,他们集中在古城景区中轴线两侧。除了突出建筑外观和内饰的潮州特色外,民宿客栈也在运营方面增加相关本地化内容,如大部分民宿客栈提供地方特色的工夫茶体验,三分之一的民宿客栈在住宿之外兼营工夫茶、潮州小吃、潮州工艺品等项目。从创业者的角度看,年纪较大、没有离开过潮州或离开潮州时间较短的创业者,其民宿客栈更倾向于强调潮州特色的文化风格;具有潮州特色文化风格的民宿客栈经营者在本地信息交流方面也更加活跃。总体而言,潮州民宿客栈行业具有相当程度的本地化特点,在文化风格方面,强调本地特色的民宿客栈提供了更丰富的地方性空间,经营者的本地嵌入也更加突出。

与大部分研究强调外来群体如游客和外来经营者对旅游地的地方性构建的影响不同,潮州的案例显示了以本地人为主的行为主体对旅游地的地方性构建的影响。就民宿客栈而言,在潮州这类新旧建筑相结合的旅游地,本地人在旅游产业集群中的高度参与使得潮州的民宿客栈在发展初期便具有强调地方特色文化风格的趋向。这种趋向使得地方性的构建不依赖于传统建筑的存在,更具灵活性。固然游客需求也是促使潮州民宿客栈强调地方特色的动因,但由于民宿客栈经营者的高度本地化,游客对地方性的需求与本地经营者的自我地方性意识和地方性活动相结合,避免了地方性的“虚无化”[13]。与此同时,信息流动也是构建地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本地交流可促进民宿客栈经营者有意识的地方性构建行为,而跨地区交流会丰富民宿客栈经营者对地方性的解读。

(二)建议

潮州的案例为旅游地的地方性构建提供了以下启示。

首先,地方性的构建有助于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而旅游经营者本地化则使旅游地在构建地方性方面更加有效和主动。潮州民宿客栈以本地人经营为主的特点是强化地方文化特色的有力条件,无论是从创业者特征还是经营者的交流来看,潮州目前的本地嵌入与民宿客栈的有效地方性息息相关。然而,目前潮州的本地嵌入多依赖于旅游经营者的个人经验和社会网络,因此要采取多样化的途径灵活促进不同特征经营者对本地化的深入了解。可以由当地相关机构部门提供本地化深度培训,并充分发挥当地旅游协会、民宿客栈协会或组织、以及大学相关研究机构等的配合作用,帮助旅游经营者更深入全面地、系统性地理解本地文化历史,在经营过程中更加强化本地特色。这些方法对外来经营者和本地经营者都有很大意义。

其次,对于潮州这样高度本地化的旅游产业集群来说,建立跨地区网络、保持开放性也是构建地方性的关键。要构建跨地区网络,一是可以充分发挥潮州的侨乡特点,利用全国甚至国际的潮汕同乡会和商会建立跨区域合作,增强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二是地方政府可以组织本地民宿客栈经营者与外地旅游协会或民宿客栈行业协会进行定期互访和交流。固然本地经营者对地方特色有直接体会,但也会陷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集体无意识。保持地方的开放性,不仅有助于以外来者的眼光发掘地方性,使之更好满足游客需求,促进产业发展,也有助于丰富地方性的层面,避免千篇一律、对地方性进行过度简化的解读。

最后,地方性是动态的构建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针对游客需求的构建,更是面向本地人生活的构建,而只有与本地人生活密切结合的地方性才具有活态,能够持续保持生命力和吸引力。比如文中提到潮州民宿客栈兼营的茶馆吸引了本地人前往,而本地人的参与,使得这一空间不再单纯用于地方性展示,一方面为本地人塑造了新的生活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游客提供了与本地人互动的体验空间。因此,将游客的旅游需求和本地人的生活需求结合,是促进旅游地活态地方性的关键。

猜你喜欢

客栈潮州民宿
苫也·未名海民宿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客栈惊魂(下)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ROOM AT THE INN
客栈惊魂(下)
客栈惊魂(上)
客栈惊魂(中)
你是民宿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