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实验,让幼儿玩转科学
——以大班班本课程《探秘西瓜虫》为例
2021-11-23陆雅倩
陆雅倩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幼教中心 江苏 太仓 215400)
1.尊重幼儿兴趣,科学来源于生活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幼儿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科学的问题,从天气变化到化学反应,从植物生长到动物生活都是幼儿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在班本课程的开展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机会,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发现。如班本课程《探秘西瓜虫》就来源于孩子们一次偶然的发现。
在晨间锻炼的时候,瑶瑶突然指着地上的一只小昆虫,大叫道:“哇!这里有一只西瓜虫。”孩子们被惊叫的声音吸引过去,围着这一只小小的昆虫观察了起来。
蒙蒙说:“他的个头好小好可爱啊。”
欣欣说:“咦,他有好多的脚,好恐怖。”
城铭说:“它长得也太黑了,真难看。”
这时浩一用手轻轻拨了一下西瓜虫,西瓜虫立刻蜷缩成一个小球。孩子们看到西瓜虫变成小球感到有趣极了,乐乐说:“西瓜虫太好玩了,我要给他起名字,叫小皮球,因为他卷起来就像一个小皮球。”
带着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开始和西瓜虫开始了一个探秘之旅。
2.抓住教育机会,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孩子们对事物产生兴趣之后,教师要做的是对这件事情进行分析,发现到有教育价值的内容,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进行探究。
孩子们在操场上看到了一个孤零零的西瓜虫,对它很是好奇。孩子们说我们也想要找找看西瓜虫,孩子们先是在上次找到西瓜虫的地方开始寻找,但是在这次的探寻过程中,却没有找到西瓜虫的踪迹。于是孩子们开始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开始寻找西瓜虫的身影。果然,伴随着一声惊呼:“看!我找到了,这里有很多的西瓜虫,他们躲在树叶的底下,大家快来呀。”孩子们开始翻找树丛的各个角落,孩子们将找到的西瓜虫放置在他们在班级里找到的盒子、被子、盖子等地方。
在活动中,孩子们能够想办法寻找学校里面的西瓜虫,能够尝试发现西瓜虫喜欢呆的生存环境。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一些规律。这是孩子们对自我探索的一个总结。
3.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细节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回到教室以后,孩子们分成小组对西瓜虫进行观察,并且能够利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观察到的西瓜虫的特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还能够使用图形、绘画的方式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记录。
4.关注偶发事件,提供适宜的帮助
孩子们把西瓜虫放置在班级的自然角,但是第二天的时候,发现在塑料杯子里的西瓜虫已经不动了,死掉了。
对于西瓜虫的死因,孩子们也展开了丰富的讨论。
瑞瑞说:“西瓜虫可能是没有喝到水,渴死了。”
浩浩说:“西瓜虫可能是被我们捉了和同伴们分开,失去了自由,所以无聊死了。”
教师能够抓住这个偶发的事件,引导幼儿们进行思考,针对孩子们的猜测,和孩子们一起来探究西瓜虫的死因。孩子们将捉住的虫子放到观察皿当中,在观察皿中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生存条件,如:只有水、只有泥土、湿润的泥土、沙子、叶子以及没有任何材料,进行对比实验,并让幼儿每天进行观察记录,记录下西瓜虫的生存情况。
孩子们将西瓜虫放置在班级的自然角,根据孩子们的猜测,将西瓜虫分成8个实验小组,通过一个礼拜的观察,孩子们观察记录下,发现了很多西瓜虫的生存的秘密。
《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教师应该把孩子放在主体地位,以孩子的思维方式为导向,以最简单的实验方法帮助幼儿进行猜测检验,为幼儿以后的学习经验奠定基础。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也能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问题的自主探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多尝试,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收获更多。而教师能够做的就是相信孩子们的能力,尊重幼儿兴趣,抓住教育机会,提供实验材料,帮助实验进行,让幼儿在兴趣的推动下,玩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