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分析

2021-11-23杨冬琴昭通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4期
关键词:均等化文旅理论

杨 蕾 杨冬琴 昭通学院

一、问题提出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发展[1]成为当下研究主题。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题的探讨不足,相关的理论探讨主要聚焦于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均等化的合法性来源等。关于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内涵,边继云(2009)[2]、唐亚林(2012)[3]、王洛忠,李帆(2013)[4]、柯平,朱明等(2014)[5]、张健华,杜谆(2014)[6]、陈昊琳(2015)[7]等从结果均等、文化权利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在理论渊源上,从公共服务理论、正义论等理论视角来分析[8]。文化权利[9]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农村需要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向更加均等的方向发展,需要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相应的分析[10]。总之,学界主要在概念界定、理论来源等基础问题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并上升理论高度,形成统一认识。

综上,已有对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进行探讨,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来一系列宝贵经验对现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现有的文献主要从概念、理论的角度对公共文化进行了阐述。亟需从乡土文化资源、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深入剖析它们之间内在发展逻辑。

二、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需要对农村、农民的文化需求了解清楚,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设施,五级甚至六级的网络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从省市县乡村,基本都健全,但现在的关键是,它的使用很低,加之农村地区的空心化严重,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许多的问题。比如在调研的过程在,访谈对象五十岁以下的青壮年的劳动主体都很难找到,所以文化设施使用率可想而知。如何才能破解这些难题,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供需对接,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包括未来数字化建设的途径,下文做出简要分析。

(一)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农村文化

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构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应以文化基础设施打造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公共文化空间需要群众交往的表达方式[11]、营造的场景[12],文化活动[13]及文化表达[14]。在西部地区,只要是没有标准的设施建设都是比较困难,比如说,构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出来以后,国家就命令要求各个省、市区县针对国家出台的标准针对标准化、社会化制定自己的标准,要求区县财政拿出多少钱去做。在西部地区公共文化阵地越做越大,但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文化设施营造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设施的提档升级的应该是多点布局,图书馆继续推进总分馆制,满足不同区域的文化需要,公共图书馆要注重服务。

(二)文旅融合发展的农村文化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之下,在关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互相促进的同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小康、乡风文明、党建引领”,其最主要的还是应做好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最主要的是营造良好的“乡风文明”,做好农耕文化传承及非遗文化的申报工作。积极结合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公共文化引导农村的本土文化,充分的挖掘、利用好农村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发文旅融合、文化体验等项目。积极保护古建筑、传统民居,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把文化做进去,投入专项资金,推动非遗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在乡村振兴、农业发展上,产业支撑尤为重要,文旅融合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链,也是较好的文化产业发展选择。让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进行有效对接,以此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三)农村非遗文化现状

乡土文化资源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内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这是有效地缓解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结构性短缺的重要举措。在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给予关注。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非遗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是公共文化的组成内容之一,农村地区在对非遗传承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对非遗进学校展开探索,并对非遗校传承进学作为项目进行教育基地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借鉴。但其中最大的短板还是非遗项目缺乏资金支持。非遗文化展示可以在各个乡镇中进行,并形成各自特色,通过非遗传承的开发、演出,提升了非遗文化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但从民间来说,非遗也是不断创新发展,不是原封不动一一相传的,有传承,同时也有创新,所以在非遗及产品认定上,这些标准应该做些调整。总之,按照幸福美丽新农村的建设标准,逐步推进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三、农村实现基本公共文化的对策分析

在公共文化建设上,需要政府的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还有志愿者的建设以及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采购、政府购买。在非遗传承上的文旅融合,很有亮点,值得借鉴和推广。比如非遗传承的一个新方向,让非遗进学校,从小学生开始培训,这都给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供给很大的启示。这些经验需要我们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对接,来进行深入地探讨。

第一,文旅融合,通过发挥乡土文化的重要作用,挖掘非遗文化、农耕文化,把乡土文化资源和旅游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推动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同时,加大农村地区的专项资金投入,做好公共文化的设施建设,吸引人才济济投入到基层的公共文化建设。吸引年轻人加入文化、旅游领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第二,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事上,其实可以推进乡镇院线电影,在乡镇文化站建设中把电影院建进去,实现真正的送电影;第二个送演出,在实地调研中可以看出,基层民众对演出非常感兴趣,这就让高雅艺术进农村,老百姓也非常欢迎。最后,可以逐步推出全民写作,全民摄影,全民阅读等公共文化活动,提升居民文化参与率。

第三,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供给是关键。在乡镇文化站建设中把电影院建进去,这才是真正的送电影。在送演出下乡上,实现把高雅艺术送进农村,是比较受老百姓欢迎的项目,可以继续推广。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时演出节目供需错位,到基层演出还会对老百姓造成一种负担,有的地区规定每个乡镇每个月必须要送两场或三场的演出,太僵化,这些都需要政策上的调整;还有文化中心户,应施行一地多点布局,有的村不大,理论上可以实现农村半小时服务圈。

第四,通过“互联网+”文化活动,把互联网为主要手段,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打造数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以科技手段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在数字化、信息化环境下,采用互联网手段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猜你喜欢

均等化文旅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