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思考
——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为例
2021-11-23杨瑞芳胡小凤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杨瑞芳 胡小凤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更多地倾向于外延式,也即是学制上的衔接,而中高职衔接更需要的是以课程为中心的内涵式衔接,但还处在很薄弱的地位,因此也成为了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一道红线。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分处不同层次,中职是高职教育的基础和过渡,高职是中职教育的延续和发展,中高职课程结构无法衔接或者是有效衔接,会影响到两者之间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无法统一,造成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剖析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中职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差距明显,特别是课程设置上层次不清楚,层级不分明,甚至于出现倒挂的现象。第二,在课程体系上存在问题,体现在目标、结构和层次上的衔接问题。中高职会计课程衔接脱节、课程重复,目标定位大致相同,教学标准和教学评价体系等不统一。笔者认为力求寻找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来构建职业岗位能力的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出路。针对存在的问题,设置了相关问卷调查,从以下方面论述。
一、问卷调查的总体情况
调查问卷对象为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毕业学生,共发放问卷124份,收回问卷124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率100%。问卷内容涉及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方向和希望弥补的主要知识;第三部分是对会计专业的认同度,从职业能力、课程设置、教师水平、实训时间和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查;第四部分是对会计专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职业素养的建议。调查对象范围主要集中在四川,基本情况是:四川104人,占比83.87%,外省20 人,其中贵州 5 人、陕西2人、北京3人、广东2人、西藏2人、甘肃、云南、青海、河南、重庆和浙江各1人,所占比重16.13%。
二、关于问卷调查分析
(一)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问卷中涉及18种专业能力,其中会计核算能力、Excel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税收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软件操作能力和会计基本技能的认同度较高,大部分能力超过半数(总人数124人)认为重要,所占比重分别为71.77%,70.16%,65.32%,60.48%,53.23%,49.19%和41.94%,证明这些能力针对就业的学生在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中需求度比较高,在企业工作中的运用比较重要。其次是,数据收集和处理分析能力,内部稽核能力,资金管理能力,内部控制设计能力,内控监督执行能力,税收筹划能力,预算管理能力在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比较重要,一般针对会计管理工作岗位的需求能力。
(二)会计课程设置认可度分析
针对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对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学生在就业后进行的反馈。25门课程中,学生认可度排名前十位的课程分别是: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税法、会计基础、税务会计实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核算与分析、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实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比较重要。
三、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思考
通过问卷调查,具体分析了职业能力和课程需求度,了解社会需求的方向,才能立足实际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要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应区分中高职的办学初衷,并且建立在中高职之间层级关系之上,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融合 “职业能力+主要岗位群+主体课程”,基于职业能力和工作岗位设置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标准,分层分段实施教学。
(一)关于中高职会计专业的主要岗位群和职业能力思考
中职会计专业的主要岗位群集中在小企业基础岗位,比如收银员、出纳员、库管员、银行柜员、核算助理、开票员、外勤、财经文职等基础财务工作。职业能力方面侧重基础简单的会计处理能力,会计基本技能,数据收集能力,素质能力方面重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面应以基础为准,培养会计的基础思维和良好职业习惯,培养的职业能力和课程设置简单易学为原则。高职会计专业的主要岗位群集中在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等一般岗位,比如往来会计、费用会计等一般核算会计岗位,基础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工作,总账报表、纳税申报员等,侧重会计核算能力、Office综合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税收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财务软件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通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关于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思考
根据中高职会计专业的主要岗位群和职业能力,进一步从课程结构体系化、课程设置分层化和课程内容职业能力化方面提出衔接的思路。
1.优化中高职课程结构体系衔接
统筹中高职课程结构体系衔接方方面面,其课程结构处于主体地位,优化课程体系才能对应设置课程和课程内容。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必须适应企业所需培养规格的要求,使得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利用最大化,避免浪费。课程结构可以选择“岗位+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课程群”进行设置,遵循“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设置流向,基础课程注重职业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要求,逐级递进,由简到难进行排序。中职生更多的是认知和单项技能的掌握与训练,培养学生对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和个性选择不同的岗位课程。而高职阶段做好对应的衔接,完成高职定位的岗位需求所对应的职业基本素质技能与技能训练,重点在于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提升的训练上。同时,由于数字经济时代下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增加大数据的必修课,增强信息素养,比如像基础数据库知识的学习,IT 基本应用等,在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可以增加“信息技术+管理方面”的课程。
2.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衔接分层化和内容职业化设置
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衔接应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在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定位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突出职业特点,强化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主要围绕会计基本技能课程,主要进行职业认知、中高职的基本会计技能和职业技能培养,即是公共基础课和职业基础课的建立。比如《会计基础》《职业道德与法治》《会计基本技能》《大数据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等等课程的设置。让学生熟悉企业经营环境、财务技能和财经规定,大数据基础课程让学生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了解会计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有一定的管理认知、文字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基础阶段的管理能力、职业能力和信息素养。
第二层次,主要是岗位能力课和职业拓展课程。岗位能力课和职业拓展课程旨在培养出纳、会计核算、纳税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分析的职业能力;比如中职阶段开设《出纳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实训》;高职阶段开设《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实务》《管理会计实务》和《审计基础与实务》等,以及数据库应用、网络技术和Excel、PPT等信息技术课程、专业限选课和实训实践选修课。此层次皆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多种职业能力的组合,即是会计核算能力,成本核算与管理能力,涉税事务处理能力,管理会计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审计工作能力。
第三阶段是综合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会计核算、纳税、信息分析等的综合技能,比如《出纳实训》《ERP沙盘实训》《创新创业实践》《多专业综合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纳税申报实训》《代理记账公司实账操作》《分行业实训》(施工企业会计、旅游企业会计、物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实训选一)。课程设置可以与课程融通相结合,中高职阶段可以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获取职业证书认证,同时参加校内校外的职业竞赛增强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