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2021-11-23程开原

商品与质量 2021年41期
关键词:实体深度数字

程开原

火箭军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5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中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动力变化的重要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具有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加速转型升级的新动能[1]。数字经济是一种经济系统,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与整合作用,使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成果深入融入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增强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形成更广泛的以数字经济为创新驱动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发展。

1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数字经济是指以利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利用作为提高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2]。大数据时代,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当前,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推动数字经济融入实体经济,是迎接智能时代到来,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依赖于要素驱动。在农村经济时代,土地、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工业经济时代,劳动力、资本、技术是三大核心要素;进入智能经济时代,除一般要素外,数字成为主要生产要素。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融合促进了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大数据的概念”,数据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产,被视作“陆权、海权、空权的又一国家核心资产”[3]。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能产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能促进人工智能的形成发展,还能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驱动力。

2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面临的挑战

2.1 缺乏有序发展的融合标准

目前,数字经济尚缺乏开放、流动、交易、竞争、合作的有效协议标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存在标准碎片化问题,亟需建立一个开放、融合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具体表现为:一是建设工业互联网时标准碎片化。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IT网和OT网的多种应用协议存在,而且相对封闭,这给工业设备互联带来了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在工业互联网的解析服务中,标准碎片化同样存在;二是数字贸易建设时标准碎片化。eWTP协议迫切需要建立各国通用的国际标准和各国中小型企业进入eWTP服务平台的国际标准。在跨境电商中,由于各国的政策不同,海关对跨境电子商务产品的定义不同,相应的税收要求、检验检疫方式等也存在较大差异,增加了跨境电商发展的不确定性。我国跨国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的政策衔接也不足;三是智慧城市建设时标准碎片化。例如网络医疗收费缺乏相应的收费标准,网络医疗收费法律依据不足等[4]。城镇商务服务在融合第三方数据时,缺乏进入标准;四是产业数字化的标准碎片化。智能工厂、无人工厂、传统园区的智能化改造等都缺乏规范标识的支撑。

2.2 缺少跨界融合的技术人才

数字经济帮助我国完成了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但现阶段仍面临数字经济专业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具有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知识技能并重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为: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中,对跨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具备互联网技术和产业专长人才较少。而产业互联网建设中,缺少既懂IT,又懂工业,还会制造的人。

由于大多数网络软件企业对行业的知识、流程、业务不熟悉,工业企业中又缺乏精通云计算、大数据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适应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应用型、领军型等人才“一将难求”。高级专业技能人才与跨界复合型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已成为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与创新的重要瓶颈。

2.3 缺少国家财政政策扶持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离不开国家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目前在数字经济的定义、数字经济形态的划分和数字经济投入产出的量化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困难,难以形成国家财政政策。怎样精确的量化,如何提高政策的实效性而不流于形式,如何确保政策不放任自流等等,都是政策制定中所面临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中税收流失、监管难;二是数字经济网络平台运营中税务环节的认定;三是平台注册地点与运输地点不一致所造成的税务归属问题;四是财政扶持政策的流程复杂,使企业在申请扶持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2.4 各产业的融合程度不高

通常情况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融合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产业内组建信息技术部门,另一种是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无论何种形式,都存在着对产业领域和数字经济的认识差异。例如,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重视传统的人力、资本要素,并且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轻质量、重制造轻服务的思想,忽视了大数据的新要素特征,导致部门间、企业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互通机制,无法有效地挖掘和利用数据价值[5]。此外,一些信息技术企业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工艺、业务流程,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很难准确地满足先进制造企业转型的需要。

3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措施

3.1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基础设施是平台,而5G、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三足鼎立支撑着数字经济。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代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把数据的治理价值、社会价值、生产价值、行业价值、经济价值、商业价值、民生价值、个人价值等体现出来,应用起来,建设数字经济的多种业态,这是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

新一轮的数字基础设施加速建设,5G将成为数字经济最重要的引擎。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先于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我国要把重点放在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依托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基础设施目前亟待解决的就是5G应用问题,由于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城市的各个领域对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分析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触手可及的物联网、汽车联网、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业互联网、正在兴起的5G、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等,这些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将日益加快。我国要顺利实现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首先要做的是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3.2 构建大数据人才体系

要不断加强数据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人才体系。支持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形成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大数据研究教育机构和国内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交流中心;通过项目建设支持、带动实体经济优秀企业强化自主人才队伍培养,政府部门通过项目补助、后补助等方式促进企业大数据项目建设,将大数据的企业应用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才政策的激励效应,力争构建起与“大数据+实体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制度体系[6]。

3.3 巩固发展顶层设计

一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促进制造业数字经济,必须建立包括智能工厂、智能设备、大数据、工业软件等统一标准,并建立基础设施、管理、安全、检测等通用标准。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还需要继续积极推进,探索实施标准反馈和标准反馈机制;第二,利用财政资金激励先进制造企业拥抱数字经济。要积极探索财政支持政策,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探索股权与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为数字资本市场提供便利,支持合格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探索股权与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第三,政府和产业合作,共同培育“数字土壤”,使新的数字技术更快地融入产业核心业务。借助“孕育于数字”新业务的政策支持,提升行业新业务的需求市场,才能使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的步伐更加稳健;第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营商环境和市场规则,着力激发制造企业在数字化环境下创造新价值。

3.4 深度推进二者的融合发展

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高水平规划建设“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基础平台和一批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平台。从根本上说,我国要全面启动智能技术改造。以数字化经济和现代制造业的“控制性、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升级,改变现有的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升级方式,实现创新变革。

构建具有生态循环、监控响应、指挥管理、质量跟踪等功能的全时空、全省域智慧农业云平台,并建立智慧数据中心[7]。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形成了诸如互联网医院、法院网络等新业态的产品。组建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组织数字工程领域专家和工业数字化服务公司,对汽车、纺织、石油化工、门业等传统行业进行工业数字化改造升级。

4 结语

面临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我国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适应外部冲击,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从国家实际出发,在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开放共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基于此,笔者展开了大数据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研究。首先对大数据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进行概述;其次分析目前二者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提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

猜你喜欢

实体深度数字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知识图谱的候选实体搜索与排序①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答数字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数字看G20
关于推动实体书店经营发展的几点思考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