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类词缀“感”偏误探析
2021-11-23鹿贵林
鹿贵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4)
类词缀是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指的是那些意义已经虚化但还未完全虚化的语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相比于真词缀的教学,类词缀的教学难度更大;因为它们的意义尚未完全虚化。既要顾及类词缀作为词根的意义,又要将这些意义全面而准确地传达给留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文献综述
吕叔湘[1]先生认为,在汉语的语素中,有不少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或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儿,这些语言就只能称为类前缀或类词缀,之所以加个“类”字,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未完全虚化。吕叔湘先生还认为,有些类词缀的附着对象可以不仅仅是词根或词,还可以是短语。类词缀还有能产和不能产的分别,即类词缀能否用来造新词。除了吕叔湘先生,其他学者也对类词缀做了研究。朱亚军[2]认为将汉语词缀划分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两大类是符合语言实际的。类词缀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是介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语言单位,它既不是十足的词根也不是十足的词缀。王洪君和富丽[3]认为,类词缀有单向高搭配性、结构类型个别化和类化作用的特点;类词缀主要与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搭配;而且类词缀新生类推潜能极强,可根据接收向周遍性组配规则大量新创语义透明的类词字组。沈光浩[4]认为,类词缀可以从三个方面界定:意义标准,包括类化和泛化;结构标准,即类词缀义不能脱离词根而实现;功能标准,即每个类词缀在构词上都可以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和多种类型的词根成分组合成词。沈光浩也认为,在对类词缀进行界定时,需将这三个界定标准整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只有这样才能给出有效的界定。薛玉[5]说:从过往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类词缀的如下特点:①存在意义虚化,但是其意义虚化不完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即该类词缀仍有一定的实在意义;②就声调来说,后缀,或者说真后缀在整词中一般是轻声,而类词缀一般保持自己的原声;③具有能产性和定位性。
二、日本留学生类词缀“感”偏误分析
(一)语料来源及处理
本文的日本留学生语料均来自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以“感”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国家筛选条件设置为“日本”,共检索出相关语料258条;再将这些语料中涉及类词缀“感”偏误的相关语料提取出来,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语料的标准说明对其原句进行还原,最大限度保持原句的状貌。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对语料来源者汉语等级的标注,弄清了这些语料来源者的汉语等级(其中,初级水平标注为“初级”,共20条;中级水平标注为“中级”,共4条;未参加者标准为“未知”,共16条)。基于以上工作,形成了本文的研究语料,共计40条。现对分类的相关标准及其中的特殊情况做如下说明:
本次偏误分类基于鲁健骥先生对于偏误的四种分类:误加、误代、遗漏、错序[6],并对上述四种偏误类型做进一步分类。
首先,是对误加的分类。笔者认为基于所收集的语料,误加这一大类下还可以再分为两个小类:词汇本身“感”的误加和搭配中“感”的误加。其中,搭配中“感”的误加有“感觉/觉得/感到+adj.+‘感’”。
其次,是对误代的分类。笔者将误代的分类分为词根的误代、词缀的误代和生造词三小类。其中,词根的误代指的是词缀“感”的使用是正确的,但是词根的使用是错的,导致偏误的出现。这种偏误词汇不会让人不明所以,读者可以根据误用词根联想到正确的词根。词缀的误代仅包括一个方面的内容,即本该用词缀“感”,却用了另一个词“观”。生造词的出现也与词根的误代有一定的关联,只是相较于词根的误代所产生的偏误,它使读者对句意的理解难度提高了。基于以上两点原因,笔者并不将其作为一个新的偏误大类,而是将其作为误代的一个小类。
最后是遗漏和错序的偏误。在整理出的40条含有偏误的语料中,笔者并未发现遗漏和错序的语料,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类词缀本身的特点,即类词缀具有定位性和能产性。因为具有定位性,所以学生在学习类词缀时很容易记住它的位置,即要么在词根的前面(类前缀),要么在词根后面(类词缀)。因此,出现错序的情况很少,甚至没有。又因为类词缀具有能产性,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会有大量的含有类词缀的词汇例子进入他们的学习材料,而这无形中强化了他们对类词缀的认识,甚至导致过度泛化,这在误加的偏误中很多。二是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限定到了一个国家,研究对象数量较少,遗漏和错序的偏误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二)误加
1.词汇本身“感”的误加
在汉语学习中,由于学生扩大(或称过度类推)汉语类词缀的使用范围,导致给不该添加类词缀“感”的词汇加上了这一类词缀,由此产生了偏误。这类偏误是“感”的误加造成的。由于误加了“感”,要么使该词的表达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如“我真的有表现不出来的满足感和舒服感”,要么是出现一个在汉语中根本不存在的词,如“很想表示我们的感谢感”。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会影响读者的理解,至少不会让人不知道说话者或写作者在讲什么,这也是笔者不将第二种情况划入生造词的原因。
2.搭配中“感”的误加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的“感觉”做动词时与“觉得”意思相同,共包含两个义项:①产生某种感觉;②认为(语气较不肯定)。因此,笔者将二者放在一起来讲。根据以上解释,“感觉”后要么加的是一句话,如“我感觉他明天会来”;要么加的是形容词,如“我感觉很累、我感觉有点儿冷、我感觉很无聊”。但是在日本留学生的语料中却出现了如下偏误:“因为没有声音的空间让我们感到孤独感、寂寞感和紧张感。”在本不该加“感”的形容词后加了“感”。
(三)误代
1.词根的误代
前面已经解释过,词根的误代指的是词缀“感”的使用是正确的,但是词根的使用错误,导致偏误的出现。如“他自然地学会了音感[C]}和节[C]奏感[C]”,其中“音感”应改成“乐感”。
2.词缀的误代
本文中所说的词缀的误代指本该用类词缀“感”的却用了另一个词,由于受本文样本数量所限,笔者在所有语料中只发现一个词缀误代的例子(即用“感”代替了“观”,如“法律是应该考虑时人的思考潮流,价值感等方面的因素”),但这一偏误出现了6次,占到了偏误总数的15%;因此,应当引起重视。
3.生造词
如“她们跳得很开心,没有义务感,真心欢迎我们{CJs}”中有一个生造字“义务感”,“义务感”一词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语料来源者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些人来这儿是自愿的,而不是尽义务的;但是,由于用了“义务感”一词,让人觉得这句话的含义没有表达出来。
三、偏误原因分析
二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形成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结合以上对日本留学生类词缀“感”的偏误分类,从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目的语知识欠缺、母语影响和学习环境影响[7]四个方面对偏误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一)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也称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指的是二语学习者把所学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方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误加类偏误,多数是由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或过度概括造成的。如词本身“感”的误加这类偏误,只需要将所加的类词缀“感”去掉,其表达就符合汉语习惯了。本来只是适合加在部分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词缀如“感”,被留学生将使其使用范围扩大了,认为其可以加在所有动词或形容词后,由此造成了偏误。
(二)目的语知识欠缺
从本文的偏误类型来看,造成日本留学生偏误的另一个原因是目的语知识欠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目的语词的词性掌握得不牢固;二是对目的语词的搭配习惯、规则掌握得不牢固。在感觉/觉得/感到+adj.+“感”这一偏误类型中,留学生既未意识到“感觉/觉得/感到”后面通常加形容词这一搭配的规则,也没意识到他们所使用的词不加类词缀“感”时就是形容词;因此造成了偏误。其中的给+adj.+“感”也是一样。
(三)母语影响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日本留学生的语料,因此在分析原因时日语也应当被纳入其中。词缀的误代这类偏误,全部是将“观”替换为了“感”,笔者认为这可能因为二者的发音在汉语中接近,也可能是受日语母语的影响。日语中“价值观”的发音是kachikan,其中末尾音节的发音与汉语中“感”很像。因此,笔者认为在遇到以“观”结尾的词时,日本留学生写成“感”,是受到了母语的影响。
(四)学习环境影响
学习环境造成偏误在文中已形成的偏误分类中体现得并不充分,或者说这一因素很难从偏误中看出来。比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对类词缀“感”所做的讲解不充分,对学生的偏误未及时纠正,也可能造成偏误。
四、针对类词缀“感”的教学建议
根据前边所述的偏误原因,从对外汉语教师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给出针对类词缀“感”的教学建议。[8]
(一)对外汉语教师
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解类词缀“感”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掌握“感”作类词缀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进行基本的讲解之外,还要将汉语中常用的以“感”为类词缀的词语列出来,一方面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含有类词缀“感”的词语的印象,避免误用或生造词。课堂教学完成后,对在学生作业中发现的“感”的偏误,对外汉语教师要及时纠正,以免偏误石化。
(二)教学内容
1.“观”“感”的语音比较
如前所述,“观”和“感”在目的语中有着相似的发音,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再加上整词“价值观”中的“观”和汉语中的“感”发音几乎相同,就更让学生难以分辨了。因此,在讲解类词缀“感”的时候可以结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的“观”来讲,强调二者的语音区别;在条件合适情况下,可以引入学生母语中上述词的发音,让学生直接感受三者的区别,避免混用。
2.联动先前所学知识
类词缀“感”的教学会涉及大量的“adj.+感”式的新词。本文中所发现的搭配中感动/感到/觉得+adj.+感的偏误,就是由于留学生未掌握“感动/感到/觉得”后面应该加形容词而非名词所造成的。因此,在类词缀“感”的教学中,应当联系“感动/感到/觉得”这三个词的搭配知识,让学生回想起这三个词语后面跟的应当是什么成分,就不会在以后的表达中出现类似“感到安心感”的偏误了。
五、结语
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的类词缀“感”的偏误语料为研究对象,对语料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做了分类研究,并根据偏误来源的相关研究和日本留学生的特点,对语料中偏误的成因做了分析,并给出了类词缀“感”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针对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