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路径初探
2021-11-23
(贵州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布局。教育乃国之大计,教育不仅关乎国民素质的提高,更是国家在科技、经济、技术等领域高速发展的有力保证。其中,“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实现教育强国道路上的重要一环,是我国高等教育阶梯式发展的重要跨越。建设“双一流”大学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优良学风则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证。因此,构建优良学风是“双一流”成功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本科学生学风现状分析
高校学生的学习风气,即学风,是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态度和校园学习氛围的综合体现;既包括学生个人对待课程、教师和学校的观念,还包括整个校园的学习环境、学生群体对待学业的行为倾向。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1]。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展、定型的重要阶段,高校的学习风气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因此,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构建优良学风,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题中之意。
进入大学后,部分学子继续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锐意进取、积极向上。也有部分学生不思进取、荒废学业;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贪图享乐,把严肃的课堂纪律、考场纪律和科学严谨的学术规范当作儿戏;他们或沉溺于网络、或追求生活享受、过分注重外在形象;或漠视课堂纪律,随意迟到、旷课,或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吃东西;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恩恩爱爱”;有的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抱着“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心态面对考试,甚至铤而走险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应付学业,作业、论文抄袭,实验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不良学风会对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必须重视不良学风建设,多措并举,遏制不良学风。
二、不良学风成因分析
高中阶段智力、学习能力俱佳努力上进的大学生为何在进入大学后产生学习倦怠,以致出现学风不良现象呢?答案一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二是学校教学管理不善,部分教师教风不良;三是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社会层面
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经济高速发展,衍生出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大学是大学生从象牙塔进入社会、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过渡阶段,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社会;由于其心智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对社会的客观认知,部分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浮躁之风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
有的学生自大、浮躁,追求“短平快”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应有的刻苦钻研;有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甚至放弃学业,过早进入社会;有的学生爱慕虚荣,当父母提供的生活费无法满足自身消费需求时,便通过不正当贷款,或欺骗家人、师长、朋友以获取借款;有的学生拜金、贪婪,认为“金钱是万能的”,为获取金钱走上犯罪道路。大学生处在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一旦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就会影响其一生。
(二)学校层面
1.教学管理不善
高校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是良好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教学活动开展得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然会专注于学习,因此,高效、合理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构建优良学风。但部分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机械地理解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和教学安排忽视学科差异和学生兴趣,无视社会实际需求,使学生学不到需要的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实践训练,导致其学习兴趣低下,出现为达到学分要求而应付学习的局面。
除此之外,教学管理部门只追求不出严重教学事故,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监督力度不够。任课教师对课堂纪律要求不严格,导致学生无视课堂纪律,出现上课随意迟到、早退、旷课、在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频发。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纪律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何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教师教风不正
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产出与其职称评定、收入待遇直接挂钩,为完成更多的科研项目、拿出更好的科研成果,部分教师全身心投入科研,鲜有时间、精力钻研课堂教学。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多年不更新教案、不改进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对学生避而远之,课后几乎不与学生交流;有的教师让在读硕士代为上课、出考试题。这些“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造成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引领作用缺失,弱化了教师对学生踏实学习、潜心学术的指导。
(三)学生层面
1.丧失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
首先,进入大学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这是被社会、学校、父母设定好的人生路径;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十分迷茫,失去了学习目标。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养家糊口的经济压力,加之中学时期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填鸭式教育和生活上的管控,学生未形成独立人格,缺乏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对未来的迷茫使学生丧失学习动力。
2.学习态度不端正
很多大学生自嘲为“拖延癌晚期”“懒癌患者”,这是当今大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大学没有高考压力,没有父母和中学时期的各种约束,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其沉浸在网络和社交、娱乐活动中,忘记了作为学生的本分是学习。
3.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实施学分制培养方式,这也淡化了传统的班级概念。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在不同的课堂上和不同的同学一起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班集体对学生个体的管理功能变弱,要求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的自我管理能力要加强,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缺乏自律能力的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拿着父母的钱享乐,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因此荒废学业。
三、建设优良学风的对策
(一)净化校园环境,抵御不良风气
为了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媒体资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团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校园精神文化,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净化校园风气。学生只有身心健康阳光,才能积极向上,主动抵御社会不良之风的侵蚀。
(二)加强教学管理,构建良好教风
教风与学风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学风离不开优良的教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结合各学科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创新教师考核方式。构建各学科的教学督导团,由教学督导团与学生定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指导,增加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师职称评定中的比重。在制度上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切实扭转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回归教育本质,将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制度上有约束,政策上需要引导。通过教学竞赛、教学方法研讨等活动,激发教师教学活力;与外校开展学科教学合作,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教学经验与心得,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多措并举,激发教师授课、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性。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大有裨益,创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找对学习方法,爱上学习,在专业学习上少走弯路,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从而激发浓烈的学习兴趣。
(三)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活学生内动力
内因是主导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建立优良学风、提高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内动力至关重要。大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尽早明确学习目标和人生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主动探索职业发展路径、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2],从而激发学生活内动力,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扭转不愿学习的现象。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多方联动营造优良学习氛围
新生入学时就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清使命,端正态度,勇担重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尽早转变学习方式,认识到大学学习生活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钻研的韧性。
除此之外,可通过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组织专家、名师讲座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学科竞赛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提升。
严格的纪律是保证优良学风的外部条件,是形成优良学风的有力保障。严格课堂纪律、严明考试纪律、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严格执行各项校纪校规,坚持违规必惩,加大各类学风不良现象的惩处力度,让严肃的纪律保证良好的学习风气。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由辅导员一肩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三全育人”的“三全”之一就是全员育人。因此,除了年级辅导员,还应配备班主任,将学生按成绩、兴趣方向等分组,并配备学业导师,由年级辅导员、班级班主任、学业导师三方共同管理。辅导员着重抓思想引领,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与家长联系,学业导师做好学业管控和指导;多管齐下,精准管理,助力学风提升。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事、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培养关乎国民素质的提高,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创新性、思想正派、责任感强的专业人才,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教育,学校优质的教育需要良好的学风保证。古往今来,正是良好学风让众多百年名校一路辉煌,人才辈出。
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定型的重要时期,是专业知识积累的黄金期,是从学生到社会人的重要转折期。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大学,优良的学风是高质量教育的前提。大学学风建设工作不仅仅是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责,也是全校各相关部门的工作[3]。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学工、教务、保卫等部门多方联动的系统性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思想引领、环境保证、制度建设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