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2021-11-23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1)
对于党中央和各级政府而言,大力提倡红色旅游是一项与时俱进的战略部署[1]。我们需要加大对红色基因的关注,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存在价值,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做良好铺垫[2]。本文通过对西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西安红色文化旅游概况
1.西安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西安市红色文化资源数量较多、分布广泛、内涵丰富,具有历史标识性。西安市委、市政府对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十分重视,明确指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西安的革命旧址、纪念馆、纪念园等遗址历史悠久,蕴含着不同的故事,文化底蕴深厚。西安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革命的背景为依托,按照西安市区域划分,西安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在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等12个区域。(见表1)
2.西安红色文化旅游取得的成绩
2019年,西安有9处红色旅游成功入选省内百处红色旅游胜地名单[3]。首先,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为例进行说明。在1996年和1997年,该馆先后被冠以“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2006年,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作为历史见证被誉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次,对“西安事变”纪念馆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1997年,该馆被授予“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称号;2004年,在全国百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单中出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瞻。此外,另有汪峰故居纪念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甘西革命英烈纪念馆等均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爱国教育基地,为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提供了可行路径,其存在价值不容小觑。
二、西安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西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缺乏特点,使得西安红色文化旅游缺少一定的知名度。同时,没有进一步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整体没有明显的主题特征。西安市红色文化资源大多数是纪念馆、纪念碑和公园的形式,陈列的大部分是文物、图片,一部分会有影像的展示,但总体来说游览过程单一,并且以静态游览为主,缺少体验项目,导致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参与度低。
西安虽然有着较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西安全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整体规划的前瞻性,缺乏危机意识,使得西安旅游产业的整体合力无法形成。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为例。这一红色文化遗址能够成为游客关注重点,与其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联(位于西安闹市区内,交通便利),反观那些分布在周边市县内的红色文化遗址却难以吸引游客前去观瞻,主要由于西安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集中在西安市区,旅游线路缺乏多样性。
2.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当前阶段,基础设施缺失已然成了抑制红色旅游资源合理应用的关键。以“西安事变”纪念馆为例,由于在西安市区内,门口是小巷,停车位不足,因此必须即停即走。因为景点交通条件不足,再加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步行混在一起,路边临时停车现象泛滥,进一步加重了道路负荷,给游客和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影响了整个景区的交通通行能力。同时,由于往来客流量大,接待量大,房屋等设施长期使用,导致表面油漆脱落、锈蚀、部分结构焊点脱焊,影响正常功能和景区形象。
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布局的无序感,都影响着西安市红色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最终会阻碍西安市红色文化的城市景观塑造。西安市红色文化遗址周围高楼大厦林立,历史建筑不断被现代建筑替代,过去的历史风貌慢慢消失不见。在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混杂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视觉混乱。
3.景区缺乏统筹规划
从表1来看,西安市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但没有形成旅游线路,实现区域联动,推动经济发展。同时,西安红色文化遗址在历史时间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游客通常只选择其中一处感兴趣或较为知名、且资源较为丰富的景点参观,这从空间上看是不集中的。由于红色旅游景点之间的协调发展难以实现,也导致各个景点之间联合发展的精神缺乏;因为缺乏统筹规划,所以影响了市场大众接受度。还有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受地理位置影响,尚未得到有效开发,难以吸引游客。另外,有些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主体陷入同质化竞争中,其特色并未得到充分体现,特色项目极为匮乏;因此,应该打造红色文化,借助联合,通过区域旅游来增强吸引力,从而形成红色文化旅游方面的宏观布局。发生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事件建筑遗址,能够形成一条线路,发挥融合互补的作用,并且促进红色文化旅游市场推广力度,将红色文化旅游进行规模化管理和运营,会更有利于西安红色文化旅游的建设及经济发展。
三、西安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1.丰富旅游形式,提高游客参与度
首先是功能提升。基于西安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已经具有的观光、教育等基础功能,重点增强体验、认知、产业等新功能;深挖其内在潜力,促使资源效度达到最大化。在现如今的旅游中,游客更需要的是体验产品,也就是身临其境,在红色文化景点中形成互动。例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推出系列文创产品,或者是将经典的历史事件和片段演绎出来,使游客在红色文化景点的保护与旅游项目开发中形成良性互动。其次是主题突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以红色文化旅游为方向,兼顾“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包容的民生导向”,深挖、紧扣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发展内涵,提炼西安红色文化精神,突显“堡垒”“桥梁”“旗帜”“信念”等核心主题,围绕几大主题,通过文化活动、精品展陈、科技应用、特色营销等举措,打造系列红色文化旅游主题产品,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西安,应该借助已经开发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链接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优势互补,借助知名旅游景点,全面带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最后是产业融合。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是一个区域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中,西安各级政府应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加强对新型业态的引进,譬如促进生态绿色产业与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的融合,根据时代发展,促进全新产业链的形成。此外,从动态角度,结合游客需求,持续优化当前旅游路线及旅游计划,适当增删旅游节事活动,在新旧媒体的帮助下,重塑西安红色文化旅游外在形象,使其拥有更多知名度和吸引力。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运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红色文化旅游网络体系。在实践活动中,西安各级政府应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因势利导,将旅游交通网络、景区基础设施完善等作为重点,提升建设投资力度,聚焦景区休息区、宫殿线路、公共卫生间、消防灭火设施等,并促进环境整治工作的落实。红色文化景区大多位于西安周边市县,人口密度低,数量少,导致没有办法仅仅依靠群众进一步发展。由于景点离市中心较远,在交通建设上要构建无障碍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以西安市为核心促进红色旅游总体路线形成。从另一个角度看,加大与省内路网结构的关注,使西安与其他城市拥有良好合作关系,特别是与红色文化旅游城市的联通。从民航方面来看,不遗余力地提升咸阳国际机场地位,为红色文化旅游交通畅通无阻奠定基础,让西安成为大众选择的红色文化旅游地。目前,大众的旅游目标正在慢慢转移,要增强旅游运力就要创新,要搞活旅游经济,充分运用西安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打造复合型旅游精品。同时红色文化旅游景区要降低门票价格,甚至免费对外开放,吸引游客,继而获取更多社会效益。在其他经营性的项目中,类似体验风俗习惯、感受艰苦生活等,打破固有思维,盘活红色旅游经济,提升经济收益。
3.统一规划布局,完善旅游线路
西安市、县、区及相关部门应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集结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同时,在产业要求和引领下,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体制、推动旅游产业稳健发展,兼顾各景区特点,对景区实行统一管理。想要把西安打造成一道令人印象深刻的红色文化风景线,首要任务是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史料查询等方式对现有的红色文化遗址做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知悉其历史演变轨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并安排专人,深入基层采集口述资料等,以便为合理开发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提供必要参考[4]。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在互联网、智能手机、网络交流平台的推动下,对各类文化资源予以整合,着重打造经典红色旅游景点及路线。一方面满足游客猎奇心理,为其欣赏祖国大好河山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在缅怀革命先烈、忆苦思甜、弘扬革命精神方面预留更多自主发展空间,积极塑造红色品牌,并为其提供重要支撑[5]。应侧重于红色文化旅游空间的进一步拓展,打造一个契合现代游客所需、极具本土特点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促进有形与无形空间的融合。有形空间是指整合西安周边市县,实现“新西安红色文化综合体”的确立;无形空间是指有效整合陕西、陕甘宁地区现存类型不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区域竞合关系,打造经典的陕西或陕甘宁“红色旅游遗产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