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理念下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11-23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湖南 张家界 427000)
2020年12月2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面向未来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为正在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独立学院提供了改革思路和方法,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指明了道路。把“以赛促学”理念融入英语专业教学,以学科竞赛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实践平台和机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能帮助教师充分了解目前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1]。
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从建校以来一直依托“母体”学校办学,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和管理模式基本都是学习和模仿“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办校初期,这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使教师和学生能快速投入到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一)学生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兴趣不浓
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平均水平不如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制定系统有效的学习计划。而作为重本、一本和二本的“母体”学校,其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明显更扎实,学习能力强,大部分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意识。
(二)教师教学以教材为主,教学资料不丰富
教学资料的陈旧会使教学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时代和应用型专业的发展目标。英语专业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科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都会带来英语词汇和用法的更迭。在跨文化交际和交流中,对西方社会、政治、历史、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了解是避免文化冲突的法宝。可见,除了课本知识外,课外知识和时事也是英语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英语专业偏理论性的课程居多
“母体”学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一些理论性的课程,教师会要求学生开始撰写期末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这对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与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四)英语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在教学模式上,英语专业的教学依然倾向传统模式。教师讲授语法点和考点,学生接收大量考试信息,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缺乏实践应用能力,毕业后依然不能自如地用英语从事跨文化交际工作。这是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造成的不良影响。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应对考试,而非出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是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经济背景下,英语教师注重教材内容的讲授,为学生补充的课外知识不足,导致教师和学生信息滞后;最后是应用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开设数量有限[2]。
要解决这些问题,英语专业负责人和教师们要调整思路,推进教学改革,向应用型专业转型,同时根据应用型英语人才所需的能力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高校要着重培养“三型”人才,即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此为指导方针,把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和输出“三型”人才为教学目标,把围绕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技能开展的各项英语比赛作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能作为检验学生英语能力的有利方式。
二、“以赛促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修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侧重应用型课程的开设,把课程的开设与英语专业的比赛结合起来。具体的修订办法为,删减理论性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与比赛相关的课程。以英语演讲比赛为例,当前很多高校把《演讲与口才》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以此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演讲水平和技巧;也将此作为学生参加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演讲比赛的培训课程[3]。
(二)确定适合的英语比赛及相关活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需要组织的比赛,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英语专业每年组织了以下实践性强的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口译比赛、英语笔译比赛、跨文化能力大赛和英语词汇比赛,分别提高学生的口语、演讲、辩论、口译、笔译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比赛为导向,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指导学生备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非常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校内组织比赛后,鼓励学生积极总结自己的优缺点,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带动落后的学生。
为了比赛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最佳效果,英语专业还组织了英语角和英语晨读活动,为学生们创造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机会。每周五下午开展全校范围内的英语角活动,让各个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平台交流,既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又增长见识、拓宽视野。英语晨读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好习惯、背诵英文经典、营造学习氛围。同学之间能通过晨读活动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克服懒散的生活和学习态度,有效地帮助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激励。
(三)制定有效的比赛选拔、培训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各项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比赛和相关活动确定后,就要每年定期开展。专业负责人确定比赛选拔和培训的目的、团队和实施步骤。
1.比赛选拔、培训的目的
为了比赛能公平、公正、有序、透明地开展,在学生中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参加省级甚至国家级比赛,就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比赛选拔和培训规则。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比赛只是一种激励机制,组织比赛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整个专业的学习水平。这套机制是为本校的学生量身定制的,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要求。就学生个人而言,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是学习的动力,集中精力提高英语的某项技能。就整个专业而言,学生间的比赛竞争可以营造学习氛围和比赛的紧张感,优秀学生会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典范,整个专业的英语水平都能得到提升。
2.建立比赛选拔、培训团队
根据教学专长和授课科目,把英语专业教师分成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负责一项比赛的选拔和培训。在每个团队中选取一名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团队负责人,组织团队成员共同策划校内选拔和培训工作。所有教师团队定期开展培训总结会议,各小组交流比赛开展情况,相互借鉴、帮助,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
3.比赛选拔、培训的实施步骤[5]
选拔和培训工作根据具体的比赛来确定比赛时间和具体培训安排。英语词汇大赛主要考查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量,为其他比赛打好词汇基础,这项比赛不需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可以每年举行一次。其他各项技能型的比赛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鼓励大一新生积极参加,从大一开始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整个培训过程采用淘汰制。以往的比赛是在省赛前半年才开始选拔优秀学生,确定参加省赛的种子选手后开始培训。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这样的选拔和培训机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不合适的。被选中参赛的学生,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在培训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由于对学生的培训时间较短,学生要有质的飞越可能性也是很小的。而只对某一名学生集中培训,又使其他可塑性很强的学生失去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对学生们广开比赛和培训之门,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校内比赛和培训,这才是比赛真正的意义所在。
以张家界学院英语演讲比赛为例,具体选拔和培训的实施步骤分为初选阶段、培训淘汰阶段和最终备赛阶段。在初选阶段,负责该比赛的团队老师会发动学生们积极报名参加初选,这个阶段的比赛宗旨是“一个都不能少”,尽量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为了准备英语演讲比赛,参赛的学生们会主动加强英语发音,演讲技能、仪态,语言表达,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很多学生也会为了某个演讲的话题,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拓宽知识面,扩充演讲内容,积极向老师们寻求帮助,向成绩优异的学生请教。参加比赛的学生越多,在整个专业范围内形成的学习氛围就越浓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教师们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给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知识了。
校内初赛结束后,选出一半学生进入下一轮培训,即使是未被选中的学生,也会在准备初赛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在淘汰阶段,利用网络的便利,建立培训群,每周布置一次培训任务,学生在群里打卡,根据当月的培训任务,在月底组织一次淘汰赛。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或在表现不佳的学生将被淘汰,淘汰的学生数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淘汰赛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有紧迫感和竞争动力,更多锻炼和培养强大内心的机会。教师也会帮助被淘汰的学生总结比赛失败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其他英语比赛,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每位参加培训的学生都以晋级省级英语演讲比赛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即使最后只有一名学生被选中参加省赛,其他学生也能得到校内培训和学习。
进入省赛备赛阶段,选出三名最优秀的学生,进行集中赛前培训,这三名学生都要按照省级演讲比赛的三个环节,分别进行命题演讲、回答问题和即兴演讲培训,在省赛进行前三个月再最后选定一位学生参加省赛。所有选拔和培训流程需要耗时将近两年,这两年中,比赛的筹备、选拔和培训对于英语专业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科学的比赛奖励机制
每一项英语比赛都有其特点,对英语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教师比赛培训团队以实践和应用能力为主要考核目标,根据自己负责的比赛制定符合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并对学生进行奖励,以奖励作为激励和鼓励[6]。科学完善的奖励机制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平台,形成良性竞争。
三、结语
“以赛促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让所有学生都成为校内比赛的选手,这样才能摆脱“为了比赛而比赛”观念的束缚,充分激发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氛围越来越好。在不以考试为学习目的的情况下,学生的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过级率反而连年攀升,各种比赛的获奖率也大大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坚持“以赛促学”的理念,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与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加以调整,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比赛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7]。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宽广的知识,具备突出的英语演讲口才、口笔译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成为具有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