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医疗服务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1-11-23崔倩宇
崔倩宇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医药卫生改革,医院在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传统医疗服务体系则面临严峻挑战。为确保医疗服务体系满足医药卫生改革要求,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体系势在必行。自进入数字化时代后,构建信息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由于传统医疗服务存在“重医疗、轻服务”的思想,同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相悖,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和创新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现代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成为现代社会医院提高自身医疗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率的必经之路。
一、我国医院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2009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是由医院协会中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报告指出:我国三级医院已经基本完成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各级基层医院正在逐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但因为起步时间和发展速度不一,所以在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方面也是参差不齐。从医院医疗服务信息化发展方向上来看,其技术手段与服务水平都在朝着深度发展。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医院,在信息化医院管理体系建设初期,都侧重于建设医院自动化办公和财务电算化等基本运行管理工作两方面,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展开,才会展开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国医院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朝着临床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和数据挖掘的方向不断延伸,逐步完成医院就诊卡和社保卡通用系统建设工作;第二阶段是临床化验、PACS图像诊断同医院的发展实现共享,患者可以根据事先签订的协议来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第三阶段是建立患者的电子病历,以实现各个医院之间互相会诊的建设制度;第四阶段是根据卫生局标准建立OA系统,这样就可以确保医院内公文的处理可以和卫生局保持完全的协调一致,使医院相关部门的人员在处理工作时,能够将数据大量传递给卫生局,以此来保证自己公文的处理结果可以符合卫生局的相关标准。
截至目前,我国三甲医院基本完成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工作需求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地市级医院和县区级医院的信息化医疗服务系统建设比例相比三甲医院偏低,一是因为部分政府部门对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力度较弱;二是医院领导对于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度;三是医院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二、信息化对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1.提高门诊服务速度
从医院医疗服务角度来看,在医疗服务实践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升医院门诊服务的便捷度,提高医院门诊服务质量。首先,信息化制度的建设可以优化患者的就医流程,在门诊挂号时,医院设置的“一卡通”医疗服务,可以让患者在门诊出具了自己的挂号票之后,就能在计算机内生成自己就诊时间和后续就诊安排,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患者门诊挂号的便捷度。其次,医院在每一层的分诊台都设置了一个候诊区,所有患者都可以在候诊区等候叫号就诊,借助电子叫号,实现“一对一”就诊目标。这样一来,在营造出良好就诊环境的同时,让每个就诊患者个人隐私得到充分的保护。并且这种模式还能够让一些时间相对紧张的患者可以在网络上挑选适合的就诊时间,满足自己就诊需求。[1]再次,针对不同类型检查项目单、电子病历和处方等同疾病诊断信息,医院可以将这些内容先传输到辅助检查部门和相关科室,有效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检查结果和处方的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最后,在各个收费窗口应用电脑显示屏,可以让患者在缴费时了解自己需要缴纳的项目和价格,保障患者在医疗费用方面的知情权。同时,医院在门诊药房中安装的全自动发药程序,可以缩短药品准备和发放的时间,解决患者取药时等候时间过长的问题。并且,该系统还可以帮助医院掌握药房药品实时存储情况,以便及时补足药品。在以往的医院门诊管理工作中,医生不能实时了解药房中各类药品的存储量,患者在缴费时也不知道药品的单价和各类药品花费的总费用,经常会出现患者到药房无法顺利取药,或者是药品费用超出自己预估价较高的情况。信息化系统在药房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的目标,让医生可以了解药房中药品存储量,患者也可以在打印缴费单时明确各类药品的单价和需要花费的总费用,从而在简化门诊医疗程序的同时,降低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2.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信息化医疗服务系统的建设,可以用电子病历替代手写病历,让医生从原本繁杂的病历书写工作中脱离出来。同时,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标准统一,用这种人工管理和计算机管理“双管齐下”的管理模式,可以严格管理病历,进一步规范医生医疗行为。信息化技术在医疗服务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网络内部信息互通、共享,移动查房和远程会诊等服务目标,在打破诊疗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界限的同时,使诊疗活动更加及时,提高诊疗结果准确定和医疗服务工作效率。[2]
信息化技术在医疗服务工作中的应用,可以为安全核查机制的完善提供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医院的条码识别系统,可以让患者在门诊挂号后立即生成相应条码,在准确识别患者身份的同时,方便患者在各科室就诊、取药。医院安全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医院内建立了人工核查和危机核查双重关口,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在实际的医疗服务中,医生下达医嘱后,相关信息会通过网络通路传递到相应的科室,在这个传递的过程中,该科室的用药安全管理系统会先就医嘱内容进行审查,而后由药师就其中的用法、用量等信息进行二次审查,在双重审查都通过之后,才会将医嘱上的药物正式投入到临床使用。
三、信息化背景下医院医疗服务的创新措施
1.建立医生共识询证医疗服务模式
伴随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医院医疗服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医生成了第一批接受先进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的人员。为了可以给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医生可以借助网络系统,总结一些疾病的病情诊断方法和简单的治疗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丰富的临床知识得到普及和传承,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普通疾病的鉴别能力,丰富现代人对医疗服务的认知。与此同时,医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以往由医生单人负责的面对面的诊断医疗服务,转变为由各专科医生、医疗科研人员和护士组成的医疗服务队伍,在网络平台上为患者提供咨询和诊疗服务。现代医学中各个学科的划分愈发细致,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和交流也更加广泛,我国的三甲医院可以同医疗研究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各自派遣人员组建性“矩阵”结构的跨学科医疗小组,对常见疾病和重大疾病预防到康复全过程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制作出指南发布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方便其他患者查阅。此外,医疗小组形成的共识,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约束医生个体行为,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建立起一个从区域到地区的医疗服务辐射领域,从而为县市、乡镇、社区的医生群体带来积极影响。[3]
2.建立数字电子医疗模式
在信息化背景下,医院要想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可以借助电子病历、影像检验资料、数字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等方式,推动传统医疗服务朝着数字化的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具体来讲,一是要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将医疗服务各环节连接起来,确保从预约、分诊到诊断检验、再到临床治疗和复查整个流程的信息得到共享。二是通过全系统融合实现专业系统发展目标。医疗服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打破以往“信息孤岛”状态,实现PACS、LIS、HIS等各类医疗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信息协同。[4]三是对医疗服务实施全过程监控,规范各环节人员诊疗行为。医疗服务信息化系统可以让医疗记录内容变得标准化,建立起健全的医疗服务基础信息和完整的数字信息记录,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3.构建分级卫生医疗服务模式
就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县市、区级、乡镇医院的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村级卫生室和社区卫生室,在信息化建设上更是“老大难”。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部可以对村级和社区卫生室建立分级卫生医疗服务模式,明确这两类卫生室是提供小伤小病诊治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将初级卫生保健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通过组织初级的卫生保健队伍,以“进户入家”的方式,为村里的居民和社区成员提供基础的健康教育管理、疾病疫情预防、疫苗接种和计生指导等工作。[5]在工作的过程中,保健队伍人员可以有选择地向各家各户播放由三甲医院或医疗研究院制作的医疗指导宣传片,让普通居民可以了解日常的科学救治方案。对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区域性的中心医院来讲,其定位应当为常见病和多发疾病的门诊与住院治疗。对于此类医疗机构和医院来讲,要加大对临床基础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推广,确保其临床诊疗路径规范,为我国县市级、乡镇(区)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做支撑。
4.创新健康保健服务模式
我国应建立区域性的卫生平台,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信息,确保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机构可以被健康信息系统覆盖,尽可能帮助每位普通群众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目标的完成、整合各类医疗资源等提供一定推动力。在完成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后,我国医疗卫生部应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全维贯通的网络医疗服务体系,借助网络上的丰富资源,以三甲医院为核心,在城市的一定地理范围内,建立起一套以保障系统为核心,包含中小型医院防治工作于一体的网络化医学服务平台。随着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展开,使社保卡在普通群众群体中得到普及。人们在各类医院和社区卫生室就医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读取社保卡的方式,了解这个人既往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基本信息,让一个人的健康档案更加完善。在应用信息化技术后,所有医疗资源和保健信息都可以全民共享,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话等挂号预约,提高了门诊预约挂号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三甲医院名医名家在社区进行远程诊疗提供了可能,使我国健康保健服务工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医疗服务全过程的流程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目标。[6]
四、结语
对医院来讲,在数字时代做好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让门诊就诊程序变得更加便捷,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在提高医院办事效率的同时,提高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医院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核查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性,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各地区三甲、二甲医院还可以和社区建立良好的双向联动关系,以达到共享医疗资源的目标,使我国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从而为建设信息化的医疗服务系统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