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养老模式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1-11-23韩志江

现代交际 2021年18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智慧

韩志江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2021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老龄化已经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带来严峻的挑战,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效应。[1]同时,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发展为智慧养老带来新机遇,提供新思路、新方式、新手段,有效降低养老难度,提升养老效益及服务质量。[2]本文对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在智慧养老领域的实践探索进行分析,以期为优化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产业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一、智慧养老模式发展历程

智慧养老的定义至今没有达成共识,普遍概念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下,以政府、企业、社区为主体,以信息技术系统与信息平台为载体,在此基础上提供快捷、实时、高效、智慧、低成本的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我国智慧养老模式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起步探索阶段(2010—2015)

随着我国研究欧美发达国家的智慧养老,以互联网咨询和电话呼叫相关产业在国内出现为起点,于2012年我国首次提出“智能养老”概念,智能服务、智能检测等智慧养老产业开始探索。到2013年,共有15家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获批筹建。

(二)试点示范阶段(2015—2020)

2015年智能养老被正式列入国家工程,开始以试点扩散全国,在200个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试点,大幅提升了养老信息服务水平。截至2020年,全国已经开展了三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评选工作,共评选出117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225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52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三)爆发增长阶段(2020年至今)

自2020年以来,伴随着5G、云计算等技术发展,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加快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进程、突出顶层设计和科技开发适老用品势在必行。

二、智慧养老应用现状

国内关于智慧养老模式研究近年来日趋深入,政府也在医疗保险、养老健康、素质教育、环保交通、安全保障等领域积极落实、逐步推进智慧养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经济发达城市进行了智慧养老的有益探索。

(一)北京:广泛建立智慧养老示范驿站

北京市在市内广泛建立智慧养老示范驿站,所有的北京老年人家庭均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在线预约服务、在线观测老年人健康、保障老人安全等功能。驿站内设有多种高科技的健康体检设备,并启用了新的物管模式,居民和老人可以通过手机App24小时进行所有与物管有关的业务,比如24小时在线下单预约维修、保洁等各种服务。在这种养老服务下,可以将线下服务事项线上化,改进服务流程,但是仅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现有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养老服务方式方法推陈出新方面仍有所欠缺。

(二)上海:推行“一网统管”平台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推行“一网统管”平台,给部分独居老人安装的烟感报警、红外监测等智能电子设备和水表、门磁,一旦监控发现老人超过24小时未开门、12小时内水表读数低于0.01立方米等情况,街道“一网统管”平台就会接收到报警,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街道和居委,相关人员会立即上门关爱。该平台有效降低了独居老人在家中因突发意外未得到及时救治而导致死亡的风险,为街道和居委针对性探访提供了便捷,缓解了基层人力不足的压力,但是改造成本较大,只能做到事后预警,无法做到事前预判。

(三)广州:打造全市统一的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广州市以上门做饭、生活照顾、定期关怀等十项服务为基础,融合家政实现上门生活照料服务社区全方位全覆盖,利用智能终端构造居家安全造智能防护网,“智慧平台”使养老无微不至,“监测大厅”让养老无处不在,解决老年人的最基本、最迫切的需要。[3]该平台可以使服务数据线上统一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但是偏向于信息管理,“智慧性”不足,人工录入工作量也大,增加了服务人员的服务难度,在青壮年服务人员中易推广,本身为低龄老人的服务人员接受难度大;信息数据更新频率、质量难以保证,与部分养老机构已经在使用的平台有冲突,增加养老负担。

(四)深圳:发放智慧养老颐年卡

深圳市整合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统筹各项福利优惠补贴,向老年人推广发放智慧养老颐年卡,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享受不同的养老服务,实现老年人日常生活、出行、娱乐、旅游相关功能的养老服务一卡通、全市通,从而整合养老服务内容。但这种整合仅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现有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养老服务方式方法推陈出新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同时,颐年卡一卡通与社保卡有功能重合项,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政府事项统一管理。

三、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服务部门职能分割导致智慧养老模式发展困难

以海南省为例,与养老服务直接相关的政府部门有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省卫健委老龄办、省老龄办、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等部门,信息化建设涉及部门有省政务信服务中心、省工信厅等,虽然成立了海南省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但难以就智慧养老单方面工作有效协调推进。

(二)智慧养老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及监管

目前,在国家层面还没有制定全国通用性的行业标准和监管规范,各省也只是开始探索性地提出参考性意见,在宣传上大都套用“智慧养老”的概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达到群众广泛认知中的智慧程度见仁见智。[4]因缺乏中央统一定调,地方政策缺乏实际准则,喊口号、下任务的多,手把手教的少,难以发挥具体的指导作用。此外,各地由于资源不均衡、标准不统一、监管不规范,伴随智慧养老而来侵权问题,特别是当下疫情防控时期,养老智能产品存在对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人脸采集、身体状况、二维码支付等侵犯老人隐私和人身权益。

(三)养老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界定模糊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中低收入人群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各地在智慧养老服务试点大都选择经评估认定的特殊困难的少数人群,对于其他老人如何享受养老福利补贴政策没有规定或规定模糊。同时,我国选择智慧养老服务试点覆盖地区受限,对利好的养老服务政策推广缓慢,基层养老服务优质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利用。

(四)智慧养老产品“智慧性”不足

现阶段市场养老智能产品多受市场追捧,造成智慧产品的“智慧性”不足,常见用信息化管理替代“智慧养老”概念的情况。在4G高速发展、5G商用的时代背景下,在养老市场的探索应用程度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当下老年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需求。

(五)智慧养老产品供需不均衡

低端智慧养老产品通常用普通产品通过所谓“智能化”包装就能实现转场销售,高端智慧养老产品单一、没有形成产品线,在实用性方面也没有得到完全的验证,忽略老年人要通过线下体验才能建立消费意愿的需求以及智能产品价格成本偏高等问题。市场所需的大众化智慧养老产品缺失,民政部门购无可购,老人在智慧城市、智慧中国的建设发展中没有被放在主要位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更多停留在口号上而没有实际落地。

四、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往往不是智慧养老服务本身带来的问题,部分是传统养老服务尚未解决而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部分是技术发展不足带来的实用性推广问题,可以从搞好智慧养老顶层设计与符合智慧产品底层逻辑两个方面出发。

(一)搞好智慧养老顶层设计

1.统筹构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从实践经验来看,采取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方式整合信息数据资源是比较有效做法,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以医疗保健、生活护理、情感慰藉、紧急求助等多方情况的实时信息数据,构成具有政府主导和兜底功能的全国基本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同时,多举措激活养老服务潜在市场,引导、支持企业搭建线上平台,利用互联网帮助企业开拓养老服务市场,满足不同服务主体的需求。由于我国各省资源不一,各省可以自主选择平台,利用国家平台或者自主开发建立系统均需对接全国基本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老人、社区、医疗、护工、法律、企业、政府等多样性主体之间彼此运作和数据互通共享,打破传统养老服务平台的时间空间隔离。建议政府工信、民政、卫生、工商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长期有效的联动机制。[5]

2.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与监管规范

国家推动发展科技养老同时,应制定全国统一智慧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和监管规范,各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适合地方的具有指导作用的智慧养老产业规划和实操准则。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生活习惯、养老理念等有所不同,导致缺乏建立相应的养老服务标准,跟城市实施标准上存在较大差距。政府应实地考察尤其去农村地区调研,探索多元服务机制,在全国统一标准下因地制宜地建立科学标准、动态监管。

3.推动养老服务优质资源下沉

根据2005年上海率先提出的“9073”养老服务模式和2009年北京市在《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的“9064”模式设想,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或6%的老人社区养老,3%或4%的老人机构养老,我国目前养老形式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而政府养老服务对象仅限于特殊困难的少数人群,同时就目前开展的长期护理保险还仅是试点,受益地区还是少数。建议政府更大范围、更大领域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依法监管的同时放得开,持续推动健康养老发展,完善医养康养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是当务之急。

(二)坚实智慧产品底层逻辑

1.满足老年人科技养老需求研究

智慧养老市场服务对象是老年人群,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从产品设计、研发及推广都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服务对象。如果受众群体是瘫痪老人,可以研发智能轮椅、紧急呼援等智能陪护设备;如果是正常老人,可以考虑研发智能机器人聊天解闷、照顾老人生活等功能的产品。政府、科研机构、社区三方应紧密配合,政府应提供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科研机构根据养老服务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不能盲目研发,也不能忽略自我实现类设计,深挖产品配套服务功能;社区作为政府、科研机构的中间人,获取老年人对智慧养老产品的需求并提供反馈。

2.提高老年人科技操作能力

由于老年人对科技新事物不熟悉及接受能力较低,政府可以引导企业、社区等组织上门对互联网、智能产品进行操作讲解和培训,尤其针对老年人正在或将要使用的智能产品。同时加大对互联网、智能产品的使用宣传力度,鼓励老年人子女先学用后传教,使老年人更能接受、更易使用科技适老用品。

五、结语

在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趋势背景下,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下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篇,智慧养老产业将带来深远的社会经济意义,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统筹下,各地方政府、企业与社区逐步建立相互协调、互相带动、循序渐进的一体化联动机制,整体构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产业政策。在社会、经济、技术等层面,互联网、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养老领域的运用,将有效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引领生活高质量发展,必会创造新的更大前景。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智慧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