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问题研究

2021-11-23黄斐莹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财会学习 2021年23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

黄斐莹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引言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仅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也是我国建设审计监督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然而根据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发展水平展开的详细分析能够发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整体发展水平始终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长时间无法突破“以长相为基础”的阶段数,并且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整体转型以及发展的重要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引入“风险导向”这一全新理念,不仅能够使审计工作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为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开展节省大量成本投入,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将自身具有的多元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职能展开的详细分析能够发现,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和政治等外部因素以及工作体系和系统等内部因素的分析,对相关业务的潜在风险点进行识别,并列出风险清单。

第二,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所具有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所带来的损失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确定可接受风险范围,为后续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三,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风险防控措施设置成无效、基本有效和有效三个等级,对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详细分析,重点关注风险高发领域,使审计工作具有较高的针对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出现风险的原因及其特性

(一)形成原因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因素而言,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较高的完善性。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和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第三,相关机构缺乏较高的独立性。

第四,内部审计工作的控制制度缺乏较高的健全性。

第五,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意识的舞弊行为频率难以降低。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特性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相关风险具有的特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第一,相关工作的开展结果与预期目标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第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始终无法彻底消除。

第三,无法根据具体数据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影响进行衡量,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较高的潜在性特征。

第四,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会随之变化,很多事项的发展和变化无法运用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描述结果与实际之间存在差异。

第五,无法对审计事项进行揭露和定性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

(一)审计计划制定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在关注个性因素的同时,要对共性因素给予重视。与此同时,参与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要具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多元化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的意识与能力,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确保制定的风险分析评估模型具有较高针对性。除此之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将行政事业单位传统凭借主观判断制定相关工作的模式彻底摒弃,在此过程中,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审计资源。长此以往,不仅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还能确保最终的审计计划制定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二)实施内部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要始终围绕“目标—风险—控制”这一管理脉络,对审计工作开展的内容进行划分。在划分审计工作内容的过程中,主要分为4个阶段,即对组织目标进行有效确认阶段;对风险进行分析、明确相关风险破坏水平阶段;结合具体风险制定整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建议阶段;后续审计、对风险进行检验管理和控制阶段。

(三)内部审计报告

当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全部结束之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结合经过实际核实过的审计证据,以具体结论以及相关建议为基础,形成并出具对应的审计报告。这样不仅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而且还能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和纠正,确保审计工作风险防范措施具有的作用和价值能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四)后续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而言,在审计工作全面结束后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对应的后续跟踪工作,从而对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具有较高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判定,对内部审计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核实。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体系不够健全

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应用与推广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起步时间较晚,因此对应的内部审计体系缺乏健全性。特别是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之后,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计制度。然而在对相关制度进行执行的过程,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停留在了制度表面,导致制度与单位自身业务项目之间的衔接较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不具备相关措施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信息公开制度和监督体制缺乏完善性,配套设施整体水平较差,从而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相关制度具有的公开化和透明性较低。

(二)项目预算控制力不足

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对项目预算的执行控制力整体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强硬性,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具体项目的过程中,依然无法彻底消除挪用挤占、虚报收入、先支出后核算、截留收入等情况,因此导致单位内部各项资金的配置缺乏合理性,很大比重的资金花费在公用经费方面。

第二,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报销经费方面缺乏健全完善的制度,针对预算经费并没有制定与之对应的目标和范围,导致预算内容与实际项目经费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侧重点无法突出呈现。另外在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环节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导致预算管理工作的目标与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三)财务审计人员配备不足

根据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现状展开的详细分析能够发现,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所配备的财务审计人员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财务审计工作人员数量远远不足。与此同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目前所配备的财务审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大部分财务审计人员都是从财务会计专业进行选择。这样的情况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在会计专业财务审计人员的管理下逐渐出现结构单一的问题,很少有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对法律、信息、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充分了解。不仅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发展需求无法得到哟充分满足,而且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功能、优化服务质、强化管理水平等目标的实现造成严重阻碍。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审计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在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断完善与优化的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得到了全面改革,在开展内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工作的辅助下,具备满足社会发展各项需求的能力。比如,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对会计电算化、电子报表、电子账单、电子凭证等系统进行建立和使用,相关人士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然而纵观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对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较少。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造成严重阻碍[1]。

五、行政事业单位如何防范内部审计风险

(一)提升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将“风险导向”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目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制定的内部审计体系具有较高完善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相关人士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的职能明确了解。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结合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具有较高完善性和可行性的工作流程。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要以目前我国政策规定为依据,将“五位一体”的规划布局作为核心,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协调发展[2]。

(二)避免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管理人员出现交叉任职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还要将关注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对项目预算经费使用监督工作和审计工作中,加强单位资金管理的力度,从而使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最大程度降低。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审计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要根据政府制定的对应政策条例严格执行,确保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批流程和报销流程更加规范,根据预算内容对项目资金进行严格分配,从而使财务审计部门具有的专业优势和功能价值得到全面发挥。长此以往,不仅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综合竞争能力[3]。

(三)完善治理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根据实际调查可知,行政事业单位只有拥有具有较高完善性和科学性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也就是说,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将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必须采取现代化管理理念以及多元化管理措施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控制目标明确掌握。对单位内部各个岗位以及职责权力进行合理设置,通过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质量。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对每年资金的重点支出制定计划。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内部控制措施进行充分利用,对本部门开展的财务支出工作以及相关业务内容是否具有较高合规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4]。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将“风险导向”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依据,也确保相关工作开展质量,对应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在选择从事内部财务审计的工作人员时,必须确保相关人士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通过实施“以审代训”的模式,确保建立的审计培训体系具有多层次特点。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对目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实时掌握,对自身的知识理论进行不断优化与创新,使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

第三,将其他单位的先进理念以及成功模式合理引入等单位,鼓励财务人员对新法规和新政策进行积极运用,使审计人员队伍具有较高的作风务实、业务精通和清正廉洁特点[5]。

(五)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准则

第一,在对单位内部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要确保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征。

第二,结合单位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对数据检索查询功能进行建立健全。

第三,由于审计人员在具体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判断时,需要拥有一定的数据给予支持。所以,相关人士要对信息系统的定位功能进行灵活运用,从而拥有与外界活动相关的外围数据和关联数据[6]。

结语

根据以上针对风险导向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解决措施展开的详细分析和深入研究,能够更加明确的了解,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想要确保自身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长久发展的目的,必须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而想要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则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足够重视,采取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多元化管理措施促使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的功能得到真正落实。通过对“风险导向”这一理念的充分应用,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健全,从而使单位内部的控制环境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控制手段,对项目预算的合理提升,采取多元化措施促进审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强化。在此基础上,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使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的实效性和精准性得到全面优化,最终为我国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目标的全面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