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生态自然观探析

2021-11-23王露妍

现代交际 2021年18期
关键词:费尔巴哈黑格尔自然界

王露妍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这部文献中,马克思阐发了一些对于经济学和哲学的观点,在论述中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并通过异化劳动学说揭示了生态问题的历史生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化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手稿》中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生态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马克思运用对象性活动的理论,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全新视角。马克思的对象性理论主要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自我意识活动原则和费尔巴哈感性直观原则”[1],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对其进行了批判继承与理论创新。

1.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自然观的辩证否定

在《手稿》中,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对象性理论,以此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首先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他认为黑格尔辩证法打破了以往哲学形而上学的僵化教条,第一次把整个世界视作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黑格尔哲学的进步之处。在自然观方面,黑格尔认为应当以“劳动”的形式连接人与自然,将自然“人化”。

在西方哲学的历史进程中,黑格尔哲学最早使用“对象性理论”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即“自我意识外化、对象化为物性的对象的全过程”[2],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哲学同时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黑格尔哲学认为现实世界的东西只是观念外化出的现象,其辩证法终究“只是为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3]94。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尽管黑格尔提出“对象化”的理论,也是在把人与自然界局限在抽象的范畴之中。在辩证运动的过程中,他把“对象性”连同“外化”一起被扬弃,既然他把人等同于“自我意识”,那么作为人类外化对象的自然界,也被视为一种抽象的、非自然的存在物,在他那里“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不过是成为这个隐蔽的非现实的人和这个非现实的自然界的谓语和象征”[3]111。

黑格尔哲学是一种“概念的哲学”,总是从一个概念推导出另一个概念,始终以抽象的“纯粹思想”为起点,又以“绝对精神”为终点,其哲学体系自始至终都是一种“词句游戏”,是一个封闭的圆圈运动。它把概念、逻辑等范畴当作世界的本原,为此马克思认为必须将黑格尔的理性本体论颠倒过来。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而黑格尔把人错误地理解为“非对象性的、唯灵论的存在物”[3]99,在黑格尔哲学中,人与自然不可能实现具体的统一,至多只能在周而复始的圆圈运动中达到抽象的、绝对精神上的统一。

2.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吸收借鉴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给予了充分肯定,“费尔巴哈是唯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的态度的人。”[3]92马克思在《手稿》中对生态自然观的阐发,也借鉴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观点。

费尔巴哈以“现实的人”为突破口,对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不满于以往的神学人本论和黑格尔哲学,致力于回归“现实的世界”,认为“现实的人”不是由上帝创造的,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是宗教最初的对象,不应把人从自然界中抽离出来,否定了自然界的“抽象性”。马克思同样肯定自然界的客观性,在《手稿》中否定抽象的“创世说”,把自然界作为人与自然统一的前提,人无法离开自然存在,人是“现实的、肉体的……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3]102。

遗憾的是,费尔巴哈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容也一同抛弃了。费尔巴哈不懂得人的感性活动,仅仅局限在直观感觉中去看待世界,缺乏一种历史维度,他确立起来的“人”,不具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性,其本质依然是一个“抽象的人”,而他眼中的自然界,也只是“抽象的、与人无关”的自然。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尽管他把人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却认为人的意识只是自然的反映,人只能被动地依靠自然、顺从自然,“人”成了类似动物的“自然人”,这种直观、消极的哲学观点当然也无法正确揭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思想曾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但绝非将其机械地吸收。在《手稿》中,由于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辩证法秉持不同的态度,他们在自然观上产生了分歧。马克思也已意识到仅仅依靠直观唯物主义哲学无法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他强调现实活动对人的重要性,认为依靠感性的对象化的活动才能正确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特征”[3]53,这样马克思比费尔巴哈更进一步,突破了费尔巴哈直观自然性思维的局限性。

二、《手稿》中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的考察,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根本原因,为此扬弃异化劳动、实现共产主义是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途径。

1.科学阐释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本质

基于此前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直观人本学的批判继承,马克思把“对象性”活动理论作为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重要武器,超越了以往西方哲学“主客体二元对立”观念造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割裂。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3]104,人只有借助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本质。在《手稿》中,马克思所探讨的自然界也是与人相关的自然界:“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3]114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断发掘出自然界潜藏的能量,互相确证对方的本质力量。一方面,人类是自然界的有机身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具有能动性和受动性,人具有自我意识,可以按照自己认识和实践的目的不断改造自然;同时人也是“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3]103,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受自然约束,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自然也是“人的自然”。从理论方面来讲,作为人类意识的源泉,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作为“自然科学”和“艺术”的对象;从实践方面来讲,人依靠自然界给予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得以生存、繁衍,通过实践把自然界改造为人的直接生活资料,在持续不断的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并满足自身需要。

在《手稿》中,马克思把劳动实践作为整合人与自然的关键,人与自然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统一。自然对人的意义,只有通过社会劳动才能展现出来,“通过实践创造对象,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3]53,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因此人在环境中是自由的,面对自然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了美,懂得“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化关系应当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活动,建立在双方需要的前提之上,由此逐步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审美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互动程度不断加深,其对象性关系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起初人们在较为原始的生活条件下依存于自然而生活,人与自然整体上处于和谐共生的状态。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满于被动地适应自然,加大了对自然的攫取和掠夺。近代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猛发展,资产阶级为了获取高额剩余价值,不断剥削压迫工人,并向自然大量掠夺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气候异常等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被异化,原本的生态审美关系被破坏,人与自然之间对象性关系由和谐共处转变为尖锐对立,引发了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

2.揭示了人与自然分裂与冲突的异化劳动根源

马克思认为,生态问题的历史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劳动异化,自然和劳动都是资本剥削的对象。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3]47,由此,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学说的阐发,揭示了正是异化劳动的存在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疏远和分离。

首先,劳动产品与人相异化。劳动产品本应是劳动者劳动的对象化,但私有制使得资本家成为劳动产品的占有者。马克思指出,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劳动对象、生产和生活资料,这也正是人们通过劳动所要占有的东西,因此“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就是同生产和生活资料、同一切外部世界的异化关系”[4],由此人与自然发生了对立和分裂。

其次,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劳动作为人的本质的实现,是一种自由的活动,私有制使这种劳动降格为生存的工具,仅仅是勉强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是外在的、资本家支配下的“被迫的强制劳动”,令人痛苦,情不自禁地渴望逃避,“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3]50。在异化劳动中,生产过程和产品一样为资本家所占有,在自然面前,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资本家采取违反自然的生产方式,劳动者因繁重的劳动变得“愚钝和痴呆”,机械地沦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掠夺自然的手段,不自觉地成了生态恶化的制造者。

再次,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类本质被贬低为维持“个人生存的手段”,人们不再有意识地按照美的标准对自然进行改造,而是在资本家的盲目驱使下无节制地开采自然资源,进行过度的工业生产,通过不自觉的、盲目的劳动不断地破坏着生态环境。

最后,人与人相异化。由于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家占有劳动产品和劳动,工业生产引发了资本家对生产的支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为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而自然是“人的自然”,本身以人的方式和人类产生关系,异化劳动夺走了“他的无机身体及自然界”[3]47,这也就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3.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必由之路

既然私有制条件下的异化劳动是造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对立的根源,那么只有通过扬弃这种异己的力量,自然才能重新成为人类展现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3]77,扬弃私有财产是废除异化劳动的途径。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可以重新占有自己的劳动,不再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和奴役,逐步恢复原先自由自觉的劳动,从而达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对自然的关注与对人的关注是统一的”[5],只有当人们真正占有自己的本质时,才可以与自然重新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除了被迫的分工,实现了按需分配,缩短了劳动时间,劳动者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来开展更高层次的实践活动。此时劳动者终于重归了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不再遵循资本家的驱使盲目地开发自然,不再将自然当作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有利于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追求美与自由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本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突破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以追求“真”“善”“美”为目的对自然进行生产创造,将“美”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展现在自然界中。这时人们的实践自由是“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实践对象的自然的共同自由”[6],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基础的。

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3]78,自然将回归于人的“无机的身体”,人也将回归于自然的“有机的身体”,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有机统一。“自然主义”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道主义”强调人在自然中本质力量的展现,人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达到保护生态自然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生成性的运动,“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3]90,它的实现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最终消亡,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终将实现统一,那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才会得到真正的和解。

三、《手稿》中生态自然观的当代启示

《手稿》中的生态自然观,深刻揭示了生态危机的产生原因,并为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前提,对后世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时至今日,对以往工业文明主导的生产方式进行反思,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依然是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1.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马克思强调“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人与自然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并“从‘生命’与‘共同体’两个方面对本体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进一步阐述”[7]。一方面,物质是自然界的本质,自然界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繁衍了数不胜数、绚烂多姿的生命个体;另一方面,每一个生命个体都离不开自然界这个整体,共同构成了自然生态系统这个宏伟壮丽的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生态共同体”细化为“山、水、林、田、湖、草”等具体的自然要素,要求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全方位开展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人们在开发这些自然资源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在遵循自然整体性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自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力求做到人与自然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2.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马克思强调“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一方面,自然界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应当扬弃工业革命以来“扩大了的生产力”造成的种种异化,采取合理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人类应当反对消极的发展观,通过提高生产力不断改进科学技术,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共赢。习近平总书记也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付诸实践,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强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仍然存在的一些粗放的发展模式,同时必须正确对待科技发展,应推动绿色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避免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牺牲环境效益的倾向。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坚持贯彻的长久之计。

3.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条件

发展生产力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相辅相成。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在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生产力作为人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只有通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善优化,才能逐步克服科技异化,推动绿色生活的践行,为此发展生产力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同时,在现阶段发展生产力,也必须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策略,切实做到“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与自然界合理地交换物质能量,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创造社会财富。

四、结语

在《手稿》中,马克思高瞻远瞩地预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探索,这些思想对当今生态问题的解决具有仍然具有珍贵的价值。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也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发展,在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发挥长远的作用。

猜你喜欢

费尔巴哈黑格尔自然界
从黑格尔的《怀疑论》文章看怀疑论与辩证法的关系
论黑格尔对辩证法理论规范的创立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最有思想的句子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马克思对象化思想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启示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费尔巴哈宗教观研究述评
漫画
马克思的核心哲学思想及其理论来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