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探索

2021-11-23江苏省南通市城港小学李慧洁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9期
关键词:题目文本课文

江苏省南通市城港小学 李慧洁

在语文课程体系中,阅读是必要的构成之一,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载体在于语文教材,传统的语文教材对阅读能力训练进行了区分,主要体现于精读文本和略读文本两种类别,但是对这种分类而言,传统的语文教材并不能起到显著的辅助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仅以教学时长作为区分二者的重要标准,反而因此忽视了题材、文体等其他因素,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仍沿用统一的标准。

一、基于文本题目,丰富阅读感知

在一篇文本中,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所以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带领学生聚焦题目,对文本内容建立初步感知,大概了解其所描述的是怎样的事情。通过题目解读,能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也能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所以,阅读教学之前针对题目的解读非常关键,可以结合不同的文本内容,选择不同的解读方式。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过程中,我首先设计的是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在阅读这篇文本时,大家会首先关注课文题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生:在地震的废墟中,一对父子抱头痛哭。

生:他们应该是参加了一次救援活动。

生:在地震之后的废墟中有一对父子,他们充满了失望和悲痛的表情。

生: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发生在哪里?破坏力有多大?为什么在这篇课文中没有写到救援人员以及救援活动?只关注这一对父子的目的是什么?

当有学生提出这一连串问题之后,立刻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回应,也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纷纷向教师提问:这是一篇怎样的课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很显然,看到学生渴望的表情,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阅读期待被充分激活了,此时再回归文本必然可以收获极佳的阅读效果。

二、引导合作交流,促进阅读感悟

在阅读过程中重在体验和感悟。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前提是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文本中,实现深度阅读。所以,应当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交流活动,以此丰富阅读体验。

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建立初读,在课堂教学中着重聚焦于“我”的诗以及父母对其的评价,这样就能将重点放在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所选择的不同的爱的方式。为了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紧抓关键词句、重要事件等,这样就能以此为基础,设置问题或者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和探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聚焦于母亲在读了“我”的诗之后的表现,首先设置提问:念完这首诗后,母亲的表现是什么?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将重点聚焦于母亲的语言以及神态上,并以此展开交流。以“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为例,可以聚焦于其中的“嚷”展开探究:是否可以和“说”字进行替换?或者也可以建立角色扮演,体会“嚷”字所体现出的兴奋之情。

三、引导对比分析,培养阅读思维

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篇相似的文本关联在一起,以此建立比较阅读,例如《小松鼠找花生》与《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两篇故事,在内容、描写方式等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度。阅读时可以将情节作为出发点,对比故事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既易于学生把握故事内容,也有助于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感受主人公的情感。通过对比阅读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同时也能因此影响自身,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文本,应对未来的人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教学的地位无可替代,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和阅读体验,也能调动其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也要基于实践,不断丰富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使学生能主动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猜你喜欢

题目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追根求源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