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格人才必须兼具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

2021-11-23陈秀琴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经济法法律法规

陈秀琴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学科开设的现状及成因

众所周知,每一个开车上路的司机,都必须学习并考核通过交通法规。经济法律法规于每一个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人员的意义,就等同于交通法规于每一个开车上路的司机的意义。所以,经济法知识的学习于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一直以来,经济法学科都是高职院校经济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但由于某些原因,出现被忽视淡化的个别情形,比如有开成选修课的,有开设课时不够的,甚至还有根本不开课的。经济法这门学科被忽视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认识偏差,重专业知识轻法律意识。一些老师认为会专业技能重要,知法不重要,学不学都不影响学生毕业就业。或者由于对经济法学科内容的不了解,误以为只要开设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就能代替对经济法的学习……法制意识不仅包含每个公民一般意义上的知法守法,还包含专业人士在从事专业活动时的依法作为。专业人士必须知悉和遵守专业领域的法律法规,这是职业技能人才法制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理解了法制教育和法制意识培养的内涵是经济法这门学科被忽视最主要的原因。经济法知识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才不可或缺的必备知识和武器。经济法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其内容即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的经济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绝非是其他任何课程能替代的。

第二,课时缩短,课程不能正常开设。职教改革,为促进产学合作育人,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为“2+1”的方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在校理论学习的时间比原来少了一个学年,什么课上、什么课不上,在课程安排方面本应更慎重地取舍,而此时经济法课程会被草率取消或缩减课时。

二、不学经济法律知识的隐患

不难想象,如同不懂交通法规就开车上路一样,纵使司机的驾驶技术有多好,又能开出多远呢?而如果学经济的学生不懂经济法律法规,不知道公司怎样设立、怎样运作?不知道市场主体该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会签订、审阅各种合同,不知道合同该怎样履行?不知道采取的竞争行为是否正当?不知道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哪些禁止性规定?不知道消费者有哪些基本权利?不知道哪些行为属于侵犯商业秘密?不知道商标该怎样保护?不知道纠纷产生后如何处理?不知道哪些行为是侵权?不知道怎样去维权?……在不具备基本的经济法知识的情况下,他们就要赤膊上岗,去进行各种市场经济活动,如此的状况,与不懂交规的司机无异,横冲直闯,盲干蛮干,纵有职业技能,也不可避免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闯下祸端,小则影响到其所在企业的效益、声誉,大则影响到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甚至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将扰乱他们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于企业、于社会、于自己都有害无益的。

三、加强经济法律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一)加强高职院校经济类学生经济法学习是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高职人才目标内涵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做出相应调整,就业导向由“职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换;学生能力培养由“专业能力”培养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转换。在今年4月12号至13号召开的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而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正是立德树人重中之重的要务,“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岗位人才。不同的岗位除了有不同的技能要求,还有不同的职业道德、不同的法律规范,就如同驾驶员不仅要能开好车,更要能熟知交通法规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任何岗位合格人才素质都包含着不可或缺的这两部分,必须两者并行,绝不能顾此失彼。学习经济法知识是经济类学生构建法制观念、学法、知法、守法的必然要求,是其职业素养、职业操守养成的关键,是其职业技能得到展示和发挥的前提,是其职业生涯发展顺畅的保障。法是道德的底线,若不知法、不懂法,立德树人从何谈起?学习经济法律知识,是对培养经济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践行,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众所周知,每年都有大批高职院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这不仅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能人才保障,也带动了各行各业从业者整体素质的提升。事实上,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并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定具体专业对口,并非只考量专业技能,而是会考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用人单位认为,即使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欠缺,通过工作中的实践锻炼是会熟练成长起来的。但是如果这个人在职业道德、法制意识方面没有正确的认知态度,没有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虑,那么再好的起始技能也走不长远,甚至还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最直接的考评就是看其言行是否符合规范,做人做事是否有道德意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这将关系到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二)加强高职院校经济类学生经济法学习是促进和助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主义法制为基础构建的市场经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作为市场规制的经济法律法规也将更加完善,其作用将影响和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甚至每个细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会更加繁荣,参与到其中的主体的类型、主体的行为、竞争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资源的利用,利益的分配如何把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不论是管理活动还是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依法依规。而在这些生产经营的大军中,为数最多的就是毕业于各种职业院校的职教生,融入社会的他们必须独立的思考、选择、决定。若只有专业技能,没有法律意识,或者法律素质与其专业技能发展失衡,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正确抉择,甚至迷失方向,铸成大错。经济越发展,法制越健全,对专业人才的依法办事的能力要求越高、越全面、越具体。能干事、干好事的人才能被企业和社会认可,才是真正受欢迎的人才。经济法律法规作为生产、流通领域的强制规则,不论是谁,要参与经济活动就必须遵守,就如同司机必须守交规,否则就会受到处罚,甚至吊销驾驶证。良好的交通环境需要每一个上路的司机都遵守交通法规,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样需要每一个参与者都遵守相应的市场法规。市场经济是否依法有序健康发展,必然依赖于市场主体的行为是否有序,而具体又取决于每一个参与市场活动的人员是否有经济法律意识。毕业生兼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运用该职能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踏入社会后就能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做到在法制框架内运用技能,合理合法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一批又一批具有法律意识的人才源源不断加入到市场经济活动中来,逐步形成每一个参与的人员都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势必逐渐刷新和净化市场环境,那风清气正的市场秩序就能实现。在建设法治国家、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的当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不仅有利于维护企业利益,有利于推动整个市场秩序更加健康有序发展,助推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还有利于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以及人生价值实现。

四、践行加强经济法知识学习的思路

(一)学校老师要清晰的认识到经济法知识学习不可或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缺失

对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法律知识的学习与职业技能的学习从来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学习法律知识让学生知道工作中只能依法办事,没有捷径,只有真本事才能站稳脚跟。老师要深层次地思考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育出来的是什么人?是依法办事的人还是盲干蛮干的人?要明白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法律法规要求,专业人才干专业的事就要懂专业的法,绝不是仅仅掌握一些人人都知晓的法律常识就能干好工作,履行好职责。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课程设置更要以学生为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更加合理规划和利用好有限的课时,摒弃讲求形式、哗众取宠、大而空,某些看似高大上,实则无针对性、实用性的课程要少开或不开,要给类似经济法这种学以致用的实用性课程留下相应的课时。

(二)结合专业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及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本着“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够用,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原则,不同专业的毕业生,今后工作领域不同,岗位不同,所要直接运用到的经济法律知识也有所不同。比如,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合同法律知识、价格法规、产品质量法规、商标法规、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财会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会计法、税法、支付结算法律法规等;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电子合同、电子认证、电子签名、网上支付等相关法律法规;物流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物流各环节不同类型合同的签订、履行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知识等。课时有限,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需要,合理高效的安排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能有效及时地衔接和加深他们在工作中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更好的践行知行合一,提高运用法律服务于经济活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学生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结合职业院校多数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讨论中来。案例教学、课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可以多多运用。教学方法掌握得当是非常重要的,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时,选取的案例应当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一些素材,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法律知识,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在自己的身边随处可见、随时可用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设计的案例或生活中的实例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感受学以致用的心理愉悦,以激发出他们潜在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扮演案例中角色,让他们在模拟情境中,对法律规定、法律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感悟法律,体会法律的尊严、权威和公正,感受法律的正义与公平,这会让他们对将来的岗位工作满怀信心和期待。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素养,教师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法律法规。教师要加强学习,更多地掌握法律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上法律课的教师,要及时参加法律知识更新培训,避免在教学中知识陈旧,内容滞后、形式教条,缺乏时效性和实用性。要更多找寻和收集市场经济活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案例和材料,将这些素材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整合,灵活运用到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引领学生乐意去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自愿成为一个有法律素养的专业人才人,以积极的心态和极强的法律意识面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创造美好的人生。■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经济法法律法规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