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IPO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1-11-23青岛澳科技术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关联方民营企业交易

刘 宇 青岛澳科技术有限公司

一、引言

随着当前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并开始转向资本市场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IPO逐渐成为民营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最有效的途径。企业不仅可以通过IPO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但是当前国内IPO市场发展尚不成熟,企业在IPO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到企业IPO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在IPO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提前发现可能会出现的财务问题,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做好风险应对计划,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从而保证企业IPO的稳步推进。本文从当前民营企业在IPO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财务问题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民营企业IPO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问题

(一)民营企业持续性盈利能力较低

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且营运能力较差导致其无法更好地适应当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可能会面临着生存困难的险境。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许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转型,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开始走上IPO的道路,但企业能否通过 IPO 的审核是企业能否走向资本市场的关键,其中企业的持续性盈利能力是其审核的要点,当前国内因持续性盈利能力无法达到IPO要求而直接导致上市失败的企业也较为众多。持续性盈利能力和企业的经营规模、资产实力、财务管理等有直接的关系,有些企业由于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性不足,其整体的财务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财务问题,缺乏规范性的财务管理意识,造成在财务工作执行过程中,无法采取正确的手段去规避和解决财务问题,从而让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受到影响。[1]持续性盈利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不健全,尚不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此外,部分民营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不足,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差,导致可发挥的利润空间较小,根本无法保证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

(二)民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当前许多民营企业IPO 上市失败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与企业内部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有较大的关联关系。根据《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企业 IPO 上市必须要求其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内部还缺乏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一方面,部分企业在内控体系构建之初就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程度,且内控较为混乱,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管控意识,无法将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控进行有效融合,使内部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执行的力度低,无法发挥出内控效果。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投入过低,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撑,财务内控系统建设存在漏洞,风险防御能力较低,极有可能受到商业竞争对手的攻击,可能会使企业相关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面临威胁。

(三)民营企业关联方交易缺乏规范性和独立性

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一般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1]虽然关联方交易是一种独特的交易形式且能够促进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关联方交易也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以及舞弊现象。一方面,关联人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滥用企业控制权,此时的关联方交易已经不在等价有偿基础上进行,会直接出现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损害关联方和企业本身的权益。另一方面,某些关联方和关联方交易之间的关系认定不准确,且缺乏完善的交易风险管控机制,交易中公平性和公正性难以保证,会出现许多难以预计的风险。

(四)民营企业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资金短缺是当前制约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经成为各行各类企业普遍会面临的问题,如何有效拓宽投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困难是当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可能因自身规模有限且尚未建立有效信誉而面临融资困难,无法获取及时有效的融资,融资渠道较窄,只能通过银行借贷或者其他贷款机构借款。企业负债增加、偿债能力弱对企业后期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初创期现金流入量小,资金短缺,企业不能利用存余的资金进行多方面的投资。此外,企业缺乏专业的投资团队,无法对企业现有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投资,只会简单地利用银行存款或者短期理财来获取微小的收益,投资手段过于单一,无法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民营企业IPO过程中应对财务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积极促进企业转型,实现企业的持续性盈利

当前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因企业持续性盈利能力不足而对企业IPO进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直接导致了企业IPO的失败。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实力不足,在科技创新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致使产品创新力度不够,或者只能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产品竞争力弱,持续盈利难以实现。[2]因此,民营企业为了加速IPO进程,走进资本市场,就必须要提升企业自身的持续性盈利能力。首先,企业管理层需要强化产业转型的理念,加强引导员工的创新意识,改变以往传统的思维观念,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加大技术资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优化原有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积极促进企业转型。其次,提前做好市场调研,根据当先市场发展需求和现状改变企业主营业务,推陈出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强产品吸引力。最后,民营企业需要具备核心科研能力,除了组建技术团队外,必要时可吸引科技专利的小规模企业以技术或者专利的形式入股,促进本企业的快速转型,摒弃传统的低级生产模式,从而提高民营企业持续性盈利能力。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

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的现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健全企业内部整体控制体系,这也是企业加快 IPO 进程,实现上市目标的必经之路。一般而言,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的经验较为缺乏,企业应当寻求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帮助,与第三方共同完成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完善。首先,内部控制体系的中心应当围绕财务管理,内审委对 IPO 的审查重点就是企业的财务核算是否规范化,因此,在准备 IPO 的阶段就应当建立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确保企业的每项财务活动都在会计准则下进行,保证原始发票、收据、账本的完整性和信息的准确有效性,按照内审委的要求建立报表的勾稽关系,确保财务报表在审核中一次性过关。[3]其次,民营企业内部还需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体系,制定严格的监督控制制度,组建监督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审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核心的财务核算应当经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财务人员共同协助完成,再交由上级主管审核确定。最后,民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完善还应当涉及到财务风险的管控,构建有效的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强化风险管控意识,重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三)规范企业关联方交易,加强主体的独立性

当前部分民营企业关联方交易过程中存在关联关系不够清晰以及相应的舞弊现象,对此,民营企业主要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规范企业关联方交易,加强主体的独立性。一方面,民营企业在进行关联方交易时,应当明确自身和关联方之间的关联关系,梳理明晰企业内部股权管理结构,及时清理和结算各关联方之间的往来账款,节约一定的成本转移费用。同时,企业还应当构建完善的关联方交易风险管控制度,加强制度规范和约束,减少交易过程中各方对公平性的质疑,提高交易的公信力,有效降低交易中的各项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重组改变企业内部结构,逐渐减少或者停止与关联企业的交易行为,或者直接收购关联企业的业务保持企业业务链的独立性。[4]同时,关联交易的合同也应当有效落实,从而进一步提高交易的必要性,确定公允价格。此外,企业还应当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行业竞争,减少同业竞争手段,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

(四)促进民营企业投融资渠道多样化,防止资金短缺困境

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是企业日常经营运行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旦企业出现资金短缺,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导致破产。近年来,随着中小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融资困难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道路的一大拦路石。虽然国家对中小民营企业进行了相应的政策扶持,但是根本性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企业需要从自身出发,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防止资金短缺的困境。一方面,从融资的角度来说,企业应当积极促进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转型,提高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关注政府相关优惠政策以及借助资本市场手段来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企业还应当有效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融资成本较低的中小型银行和金融机构来获得相应的资金。另一方面,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民营企业应当吸取和借鉴其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着重投资一些资金周转效率较高的短期投资项目以及符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的项目,避免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化,但也不用盲目追求多元化,找到正确的投资方向,对企业盈余的资金进行合理投资,加强内部现金流的管理,保证企业资金正常周转运行,有效防止资金短缺风险。

四、结语

民营企业 IPO 的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因企而异,各类民营企业应当从自身发展状况出发,及时发现可能会阻碍 IPO进程的财务问题,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加快企业转型,实现企业持续性盈利,防止企业资金短缺,从而快速实现企业上市目标。■

猜你喜欢

关联方民营企业交易
关联方披露准则修订建议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探讨
关于审计准则中关联方相关准则的思考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大宗交易榜中榜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