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教材编排规律,循序提高写作能力
2021-11-23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肖丽丽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肖丽丽
写作能力跟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能力并列,构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核心。写作能力培养是当前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伴随中高考等选拔性考试对写作能力要求日益增高,写作能力培养已然成为当今语文教学中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语文课程是母语课程,语文教学强调语言及文字的实践与应用。写作能力的高低已然成为当下考量不同阶段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开始期,也是写作能力的启蒙期。写作能力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是语文课程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持久信心和持久投入学习的关键。因此,小学阶段写作能力培养话题,理应成为当前教育环境背景下语文教学实践重点探讨的议题。
小学语文课程在设计中严格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征,在教材编排和课堂设计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写作能力培养伴随教材与课程的编排,也被打上鲜明的阶段性烙印,更值得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总结探究。
一、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写作启蒙期,重在兴趣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按学生所处年级依次划分为三个学段,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为第一学段。第一学段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恰处于语文学科学习的接触期,此时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无论是在识字写字方面,还是在阅读、写作能力等方面都还处于语文学习的新入期。新课程标准对该阶段学生识字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常用汉字1500 字左右,只要求800 字会写,可见该阶段学生的语文基础之薄弱。严格意义上来讲,第一学段学生写出来的东西还不能被称之为“作文”,教材以“写话”这个称呼来体现对该阶段学生写作的要求,可见一斑。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低估“写话”这种过渡性质的启蒙写作训练,它对小学阶段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价值与长远影响意义重大。第一学段学生尽管基础薄弱,但他们对语文充满好奇,对认识汉字和应用汉字(听说读写)充满兴致。该阶段写作能力培养应着眼于写作兴趣激发,以促发学生写作好奇,引导学生积极观察,鼓励他们乐于表达。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写话”为例。这是围绕“最喜爱的玩具”进行专项练习的写话训练。玩具是这个年龄段学生最有兴趣也是最有“话”说的写作题材。教材通过“它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它好玩在哪里”三个提示,要求学生先和同学讨论,再用文字写下来。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的限制,在“它是什么”表达环节没有障碍,但在“它是什么样子”以及“它好玩在哪里”两个方面通常会遇到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例如,有的学生说他喜欢“变形金刚”,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问:“变形金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可能无法准确回答,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开放式提问转化为封闭式提问:是高大的,还是矮小的?是威猛的,还是小巧的?等等,通过这样的提示,让学生在大脑中进行形象回忆,并进行语言构思与表达积累,提升学生“写话”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进行写作表达。
二、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写作诱导期,重在信心培养
到了第二学段,也就是小学三、四年级,伴随语文基础知识储备丰富,识字与写字能力日益提高(认识常用汉字2500 字左右,会写1500 字),阅读水平不断拓展提升(诗文50篇、课外阅读40万字),写作能力在原第一学段“写话”基础上也得到大幅提高。“习作”代替了原来的“写话”,将写作能力培养纳入了语文学习的正轨。但我们依然可以察觉到第二学段的学生虽具备了较强的语文基础能力,积累了相关写作经验,但在写作能力方面依然处于较为初级的开启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受写作题材、写作要求等拘囿,写作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写作能力的培养应着眼于对该阶段学生写作信心的呵护。教师在写作教学和写作评价中,应加强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培养,引导不拘形式的写作风格,鼓励积极表达的写作态度,用日常所见所闻,围绕身边趣事、印象最深之事、感触最深之事等写作题材,培养学生积极运用新鲜词句,乐于与他人分享写作乐趣,不断修正完善写作内容,以此逐步形成自信乐观的写作热情。
以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为例。这是一篇记叙性质的习作,教材要求学生选取一件令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将事情经过和当时的个人感受描述清楚。习作给了学生一些事项,供习作时作为事例参照,诸如:参加百米比赛、登上领奖台、参加班干部评选、一个人走夜路、第一次当众讲故事等。课堂练习中,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大都找到了“心儿怦怦跳”的事项,但在对事情的经过描写和心情描写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用词单一、语句生硬等习作语言上的不足。例如,有学生这样描写自己的第一次舞台表演:“这是我第一次上台表演,我很害怕。在上台的路上,我的腿一直在哆嗦。”在文章修改环节,通过课堂引导,该名学生意识到自身问题,对原文语句进行了修正和整理,呈现出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是我第一次上台表演。当主持人宣布要我上场时,我顿时紧张起来,内心七上八下,就怕自己演不好。台下到台上只有短短几步,我却觉得十分遥远。”
三、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写作提升期,重在能力培养
五、六年级是小学语文的最高学龄段,也是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提高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储备了大量的语文知识,更在情感领悟、语言表达等方面积攒了丰富的经验。这个阶段的写作,不再是一种硬邦邦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丰富的自我想象和充沛的情感投入,正逐步借助“习作”这个介质来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个阶段的写作较以往第一、第二学段有了更高要求,写作内容要求更具体,写作字数和写作体量变得更大,写作题材更为广泛。良好的习作作品不仅要依赖日常观察,更需要长期大量的积累。这个阶段写作教学的核心在于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借助自我想象和日常观察,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来进行自我表达,重视对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和写作经验构建的课堂引导,助力学生进行一般常见性文体的写作表达。
以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生活更美好》为例。这是一个半命题习作练习,教材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文章构思和写作。当然,题目也给了一些选项供学生选择,以完成本篇习作的命题,可供选项有:微笑、诚信、梦想、创意、运动、集邮以及旅行等。分析题意后,我们发现:学生要想高质量地完成本篇习作练习,不仅有赖于日常丰富经验阅历,更需要大量素材积累和写作经验支撑。同册教材中还有第八单元习作《有你真好》,让学生拿起笔,假想那个“你”就在眼前,进行情感表达等。它们体现出写作训练在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对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准的较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在日常积累和生活经验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读写结合,多做观察,勤于练笔,以高标准应对写作要求的高挑战。
总之,写作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任务的重点和关键。在小学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语文学习内容对应不同写作能力及要求。分段教学模式,既体现了语文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也隐含作文分段教学的客观规律。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遵从教材安排,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依据学生所处学段,积极构建、合理安排相关写作教学计划,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从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等方面积极入手,分段分层设计,逐级逐步提升,为小学阶段整体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