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自然和谐生长
——童真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
2021-11-23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张小玲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小玲
目前,小学语文课程开设主要以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为主,按照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课程统一实施语文教学。这种课程体系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兼顾学校实际。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语文课程体系的一种有效补充,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不少教师站位与校本课程实施的对象存在较大的差异,制约了校本课程价值实现。为此,本文基于儿童视角,开发童真校本课程,旨在提高校本课程宜学效应,为儿童蓄积内在生长力,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生长。
一、举特色之旗,构建有弹性的童真校本课程
童真校本课程应高举特色大旗,立足学校办学条件、语文课程建设实际和地方特色,构建有弹性的童真校本课程。
(一)选修与必修结合
不同的学校办学特色不同,语文课程建设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建设童真校本课程时,应基于学校语文课程建设实际与特色,考虑儿童学情实际,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给儿童更多选择的空间。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应有助于促进儿童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能促进儿童语文学习力生长。如经典诵读课程,经典是儿童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将经典诵读作为语文童真校本课程的必修课程非常必要。因此建设童真校本课程时,我们将经典诵读作为必修课程,能更好地发挥学校语文课程建设特色,也与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目标高度一致。同时,基于学生畏惧写作的现状,建设经典诵读必修课程时,开设了“经典导写”板块,引导儿童在经典阅读基础上,探讨经典对儿童导写价值。
2.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应有助于拓宽儿童语文学习视野,让儿童走出课堂,在校本课程中感受语文课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引导儿童借助本土文学作品、报刊等,了解地方发展与生活方式演变;结合语文字词教学,引导儿童从生活中寻找汉字,寻找词语,寻找民间俗语等。同时注重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通过与儿童进行深度互动,全面把握儿童课程需求,让童真校本课程更加具有弹性。
(二)承继乡土文化
建设童真校本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生长所在的文化环境,借助本土文化遗迹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特产文化资源等,充分利用文化环境的亲和力,激发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开发乡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生长,也实现对乡土文化的有效承继。
1.利用乡土文化遗迹资源,丰富童真校本课程文化底蕴
建设语文童真校本课程时,应充分利用乡土文化遗迹资源,引导儿童发掘文化遗迹资源背后的历史、人物与故事等,借助乡土文化遗迹资源,提高童真校本课程的文化底蕴,满足儿童本土文化信心提振需求,在儿童心中种下一粒文化自信的种子,激发儿童热爱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热情。
2.利用乡土民俗文化资源,深化童真校本课程文化内涵
语文与生活密切关联,因此建设童真校本课程时,应重视挖掘乡土民俗文化资源,使之成为童真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引导儿童发现本土节日习俗、婚嫁民俗、日常生活习俗等,在拓宽儿童文化视野的同时,也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文化观念教育,让儿童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渗透礼仪教育等,深化童真校本课程的文化内涵。
3.利用乡土特产文化资源,提高童真校本课程生活气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地理的多样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土特产,尤其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乡土特产资源的文化效应被不断放大。例如,借助“荷”特产延伸出“荷文化”。开发童真校本课程时,应借助旅游产业创意,借助乡土特产做文化的文章,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不仅可以引领儿童更好地了解本土资源,也能让儿童主动肩负起乡土特产义务宣传员的责任。
二、显儿童之趣,构建有趣味的童真校本课程
童真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校,落脚点在儿童。因此,建设童真校本课程时,应尽显儿童之趣,引领儿童在探究课程、体验课程等活动中,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激活儿童内在动力,构建有趣味的童真校本课程。
(一)探究课程,引导儿童发现
建设童真校本课程时,应重视探究课程建设,引导儿童从语文课堂走向生活,引导儿童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发现。
1.从课堂走向生活
建设童真校本探究课程,应寻找语文课堂和生活关联点,引领儿童从课堂走向生活,给儿童创造进入生活大课堂探究的机会。例如,在探究课程“我饲养,我收获”板块,结合语文教材中描写动物的文章,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借助探究课程,布置儿童饲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观察小动物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再结合自己的饲养经历,关注饲养过程中自己的情感。通过探究课程,儿童获得亲近小动物的机会,对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饲养过程中,儿童获得与小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探究学习也获得更多发现的机会。
2.从知识转向素养
探究课程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激发儿童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儿童语文素养发展。因此,探究课程应从知识转向素养,借助富有趣味的探究活动,引领儿童在探究学习中发展语文素养。“我饲养,我收获”探究课程应基于探究活动对儿童进行配套的引导。如儿童刚刚接触小动物,应让儿童用一些词语记录此时小动物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感情;饲养过程中,可以引导儿童借助观察,探究小动物更多的内容,小动物发生的变化,将饲养初期和后期动物的变化进行比较,让儿童学会运用语文的方式将发现表达出来。儿童在此过程中能获得无限乐趣。
(二)体验课程,引导儿童经历
体验是儿童成长的必然路径,儿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需要借助体验。童真校本课程建设要体现童真,需要加强体验课程建设,给儿童创造丰富体验的机会,引导儿童经历语文学习过程,在体验学习、体验社会、体验自然的过程中,让童真校本课程引领儿童成为故事的主角、学习的主人。
1.体验学习
学习是语文童真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设校本课程时,应基于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机衔接的开发理念,使校本课程成为语文常规课程的重要支持。体验课程应立足儿童体验,给儿童创造运用语文的体验机会。如语文实践校本课程,对接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儿童在语文教材中学习方法和策略,借助童真校本课程去体验。例如,结合礼貌用语教学,可以基于教材规定的场景,借助校本课程进行扩展,贴近儿童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儿童通过校本课程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在角色扮演中强化儿童基于不同场景进行交际的意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
2.体验社会
提高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点,目前,教材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引导主要局限在儿童人文素养发展上,对于儿童社会性体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童真校本课程应关注儿童社会性发展,给儿童创造体验社会的机会。例如,配合“动物”单元教学主题,借助校本课程建设,引导儿童开展社会角色扮演活动。儿童通过“动物”主题单元教学,对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一定的认识,校本课程则引导儿童扮演“动物保护者”“义务宣传员”等角色,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设计保护动物宣传标语,开展动物课本剧义演活动,让儿童借助校本课程获得走进社区、社会的机会,并运用语文知识指导社会实践。
3.体验自然
人和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生态理念下,语文课程应主动对接时代,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优势,借助校本课程建设,给儿童创造体验自然的机会。例如,配合写景类文本学习开发体验自然的校本课程,引导儿童走向自然,观察自然,运用语言、图画、文字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儿童对自然的情感等。通过体验自然类校本课程建设,让儿童获得释放自我的机会,与自然对话,从自然美景中受到有益的熏陶,提高儿童生活情趣,帮助儿童形成绿色生态理念。
总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师应打破传统狭隘的课程建设观念,以国家课程或者地方课程为主阵地,发挥学校和教师的能动性,开发童真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成为传统语文课程的重要支持力量,展现学校特色和语文学科特色,促进每个儿童自然和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