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经济与金融类专业实验课程的总体设计研究
2021-11-23张薇薇
张薇薇
(长春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长春 130032)
0 引言
为促进经济与金融类专业的教学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过程的有用性和有效性,以基础课程模拟实验为主体,以专业模块设计实验为框架,以特色项目、科研项目创新与设计开发实验为突破口,在以划分专业教学的环境下,通过经济与金融类平台的实训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开发学生的金融创新思维,综合训练学生运用经济规律和金融方法理解经济现象,分析专业问题,逐步领会经济与金融类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在1985 年版的《经济学原理》中,塞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认为:计算经济学的一种可能的方法……是通过受控实验……经济学家……不能进行化学家或生物学家的受控实验,因为他们不能轻易地控制其他重要因素,就像天文学家或者气象学家一样,他们通常必须有足够的数量来观测。这种经济学观点正在缓慢改变。1992 年,塞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提出经济学实验教学具有必要性。渐渐地研究人员开始将经济学视为实验室科学,一些经济学家也开始将这一观点纳入他们的课堂。国内学者张聿静(2017)在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专业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试图从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降低对理论教学依赖性的做法。王军(2020)提出“发展职业教育导向型实验理念和确立职业实验教育新目标、构建多层次的以职业化教育为导向的新型金融实验教学模式”。余文玉,蔡冬梅(2018)也认为金融专业应进行实验体系的设计,建议进行模块化、类别化的课程设计。陈柱(2017)认为应进行“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学生似乎更喜欢促进积极学习的策略,即实验授课。实验型的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服务者,因此要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也有必要进行经济与金融类专业实验课程的总体设计。
2 经济与金融类专业现有实验课程的运行现状
2.1 校内的实验课程没有占据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趋势要求,必须凸显整个实验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以金融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在充分认识和分析现有实验教学体系不足的基础上,整合校内外软硬件资源和人力培训平台、系统,融合各专业的培养特色,加快实验课程运行体系的革新过程。
2.2 现有实验课程不具备评估实验课堂教学体系的客观基础
单一课程在不同的环境下提供了实验课堂的有效性。对不是单一课堂而是整个专业来讲,存在实验课堂无法对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进行评估的问题,因此从专业角度进行全范围的实验课程设计是有益的做法。
3 经济与金融类专业实验课程运行的原则
根据经济与金融类专业的学科定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做法,形成依托理论教学,又高于理论教学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以培养系统中的专业理论课程为支撑,结合实训平台的建设,校企合作的拓展,开设与专业课程配套的不同模块化的实验课程,包括证券投资运营模块、资产交易模块、清算与国际结算模块、银行类业务模块和保险业务模块等。
4 经济与金融类专业实验课程的设计过程
4.1 总体思路
实验课程是学生专业领域中业务能力的促进项目,是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经济与金融类实验课程改革可分为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是阶段性实验,第二梯度是独立性实验,第三梯度是创新性实验。阶段性实验从第二学年陆续开设,如: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结算等课程,选出部分实务性强的内容,在实验室从事2~3 周的模拟实验,一是促进对投资业务、金融机构的管理流程、金融工具的结算过程的认知和感性认识,二是提高学习兴趣。独立性实验是随着各专业理论课程的逐渐开出而设置的,以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为主,并在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上循序渐进,学科基础实验课开设在一、二年级,专业核心实验课开设在三、四年级,以凸显专业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过程。创新性实验针对已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实验课程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金融应用技能培养,积极帮助学生养成关注金融形势、金融热点问题的习惯。
4.2 经济与金融类专业实验课程的分学年细化实施过程
4.2.1 大学一年级的实施过程
大学一年级开设的理论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概论(基础)。金融学概论(基础)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货币与信用、金融市场和机构、货币供需和政策三大部分。其中可以对接实验设计的教学内容有:利率作用、资本市场运行、基础货币派生、货币政策工具等。在上述内容的授课中,可以通过经济学沙盘,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体会金融市场的资金周转成本和风险等,创造直观的教学情境。
4.2.2 大学二年级的实施过程
大学二年级开设的理论课程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和中央银行(经营管理学)。在教学中采用“五位一体”的渐进式操作,即突出自身优势,提高教学有效性。“五位一体”为一位课堂教学,二位实践讲座,三位软件模拟,四位综合考核,五位课后拓展。多元化、递推式、综合性的配合式授课方式,使学生在不断地、反复地实践过程中去消化、去检验。学生能够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全面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实现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4.2.3 大学三年级的实施过程
大学三年级开设的理论课程是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等。证券投资学以在线模拟交易操作为主。操作软件实时更新国内外股价、债券、外汇市场行情走势,并借助评估报告和技术人员提供的趋势预测进行行情展望。通过模拟参与美国芝加哥交易所(农产品期货),伦敦金属交易所(金属期货)以及东京工业交易所(橡胶)等全球在线产品的交易过程,学生将体会资本运营的利润回流过程,真实体验金融市场的投机性与风险性,更重要的是对实体经济分散风险的有益补充,让学生进入模拟证券进行买卖操作。
4.2.4 大学四年级的实施过程
大学四年级开展跨专业综合实验项目训练。通过构建仿真综合实训平台,将市场竞争的商务环境、政府政策实施和行政审批的政务环境、公共服务环境融为一体,模拟企业创业与经营、业务的运作,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实现最大真实化的实训,做到与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无缝接轨。
5 优化经济与金融类专业实验课程运行体系的建议
5.1 创新实验课程的环节和内容设置,融合学科发展前沿
微观化是当前金融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以资产定价为核心内容的资本市场理论学、公司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等都属于微观金融学的核心课程,应在实验课程体系的运行中开发相应行为金融学的内容,以满足金融业的微观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要进行数据化金融人才的培养。
5.2 要建立起系统和完整的课程体系
原有的经济与金融类专业的实验课程都在开设,但是大多是独立的实验,没有高效地整合资源,被认为是分散化的,非系统化的,影响了资源的利用和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整合和融合各环节的实验课程,建立“一体化”的实验课程运行体系,明确实验课程体系运行的目标,制定适合的实验课程大纲和方案。
5.3 以金融项目为导向,逐步开发并拓展项目库
金融项目是进行经济与金融实验课程的教学准备。在这一专业领域建立以金融项目为导向的实验课程体系,必须进行金融实验项目库的建设。应进行学科前沿理论与实务梳理,设计金融实验项目。例如,在不同金融制度下进行金融交易工具的创新设计与虚拟运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摸索,反复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