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1-23周晓华
周晓华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成都 610000)
0 引言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特点极为特殊,即民办高校具有生源不稳定、现金流波动较大的特点,这给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目前,民办高校多采用贷款办学的发展模式,这使得民办高校受国家政策制约明显,有必要做好财政预算绩效的系统管理。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实施以来,各级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纷纷开始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预算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与此同时,财预〔2020〕10 号文的实施也给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1]。虽然民办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与公立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其办学宗旨与办学方式存在着较大的类似性。因此,民办高校也应结合财务预算绩效的应用,解决预算绩效目标设定、预算编制、预算绩效执行和考评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质量,应注重预算绩效方法的系统全面创新。
1 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应用问题
1.1 预算绩效目标设定随意性强
财务预算管理是保障民办高校各项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其实施的目标应包括多个层面和内容,更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和发展规划来合理确定,目标设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目标设定都有很大的随意性。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目标主要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维度,其中收入方面主要有资金到位率和资金按期到位率。支出方面主要设置新增固定资产支出、科研支出、教学经费支出等方面的绩效指标。此外,还会制定新生报到率、学生流失率、就业率等相关绩效目标,但这些目标的设置主要以民办高校年度财务计划为基础,并受校领导或财务主管人员的个人意见影响较大。同时,绩效目标的约束力不强,绩效目标编制和预算编制契合度较低,绩效目标管理尚未真正融入预算管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成因是民办高校还没有建立科学的预算绩效目标决策机制,目标设定没有履行必要的程序。现有目标的制定没有相应的现实和理论依据,基本都是学校领导和财务人员根据上报的统计数字和历年经验来制定。
1.2 预算编制绩效理念不足
当前,民办高校预算编制理念的相关问题着重表现在以下层面:首先,内容上还不够全面,一些资金收入和支出还没有完全纳入预算计划中来;其次,民办高校预算编制的流程不够合理,预算编制主要是以财务处负责,其他部门和其他教职工参与度较低;最后,在编制方法上,一线教学和科研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预算办法应用范围有限,预算编制材料不够标准规范,一些资金支出的预算比例增高较为明显,且缺乏合理性。
1.3 预算绩效执行过程薄弱
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在于执行过程管理[2]。但当下民办高校还存在预算绩效执行过程薄弱的问题。首先,有很多民办高校在预算绩效管理中,仅重视支出预算,但忽视了对收入情况的预算,这使得预算赤字问题较为明显。其次,在预算执行中,民办高校对于预算绩效执行方案的编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这使得预算绩效执行流程不够规范,且责任未能得到层层传导。再次,在预算绩效执行中,缺乏对重点事项的监督管理。一方面,民办高校预算绩效关口具有一定滞后性,同时其预算绩效管理范围较为显著;另一方面,在预算绩效管理中,未能实现预算绩效评价结构与财务管理制度的协调,降低了预算绩效执行效果。最后,在预算执行中,民办高校未能实现预算项目的追加、修改,执行方法较为死板。
1.4 忽视预算绩效考评管理
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中还存在考评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其一,针对预算绩效的实施效果缺乏较完善的考评制度,这使得民办高校预算绩效考核工作的规范性不强。其二,现阶段,有部分高校虽然开展了预算绩效考评管理,但在管理中未能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这使得预算绩效考评流于形式。其三,在完成预算绩效考评后,未能及时进行考核结果的反馈,降低了预算绩效考评结果的指导性,在后期财务资金管理中,民办高校财务资金应用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增加了民办高校的经营风险,不利于民办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2 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2.1 完善预算绩效目标决策机制
民办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导向的管理模式,学校依据自身发展需求和财务收支情况制定具体的预算绩效目标,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的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同时,财务预算绩效考评也应以预算绩效目标为基础,进行考评指标的设置和考评方法的选择。因此,针对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目标设定随意性强的问题,首先要健全、完善其财务预算绩效目标的决策机制,建立一套更为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目标设定程序,为此,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领导和责任人,应将财务预算管理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设置预算绩效目标,在预算绩效目标的设置中要凸显民办高校的发展需求,充分反映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校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使用效果。同时将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使得目标完成情况能够量化考核,便于考核和测评。
2.2 改进预算编制模式
科学开展预算绩效方案编制与评价工作,能为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撑。对民办高校而言,首先,应完善预算编制内容。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加强绩效管理理念的融入,强化使用绩效的导向。确保预算资金安排符合学校及各部门的资金需求,要将所有的资金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管理中来。其次,优化预算编制流程。编制的过程中,应加强各部门和一线教职工的参与程度,编制的流程以自下而上的需求为主。一般需要由各部门根据自身需求形成部门预算报告。财务处对各报告进行汇总,再由主管领导依据财务预算绩效目标,对各类数据进行审核和修订,而后由预算编制小组汇总各方面意见在财务处形成的预算方案,由全校教职工进行讨论、审核,针对具体的修改意见进行酌情处理。最后,形成完整的预算报告并发布实施。
2.3 实施预算绩效执行的监督管理
要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还应注重预算绩效执行的系统管理。一方面,做好民办高校内部各部门的系统管理,要求民办高校各部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约束下,贯彻落实预算绩效执行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重点,并层层传导绩效责任。另一方面,在预算绩效执行中,应注重具体执行流程的系统管理,即民办高校应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制定较为严格的资源配置和使用制度,严格进行各项要素的管理,并且在资金配置应用中,应深化网络技术应用,对预算绩效执行效果进行监督审计。此外,在预算绩效执行中,还应突出重点事项的管理。首先,民办高校应将绩效关口向事前和事中聚焦。其次,民办高校应注重重点领域绩效管理的突破,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最后,还应注重预算绩效管理范围的拓展,并实现预算绩效评价结构与校园财务管理制度的调整,通过强化管理约束的方式,真正地将预算绩效执行工作落到实处。
2.4 建立预算绩效考评公示反馈制度
积极开展预算绩效执行效果考评,并进行考评结果的反馈,能从思想上使得民办高校管理者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效益。在预算绩效考评中,首先,应建立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将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指标纳入考核管理当中。其次,对各个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评价,在部门预算绩效考评中,应系统考虑民办高校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实现预算绩效考评与教学效果的协调。最后,针对校园内各部门预算绩效指向效果,还应实施预算项目追踪问责,并执行节约有奖、超支有罚的管理要求,要求没有做好预算计划的个人或部门承担损失。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预算绩效考评中,民办高校往往不会公开具体的预算绩效考评结果,这使得校内一些部门并不了解自身预算绩效的执行效果。新时期,要改变这一问题,还应建立预算绩效考核的公示制度。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要求学校各部门定期向校预算管理小组提交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报告中,不仅要说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支出绩效状况,而且要就存在问题、纠正措施和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规划,积极接受校预算管理小组和其他职能部门的监督,提升民办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质量。
3 结语
民办高校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要提升财务预算绩效管理质量,需要完善预算绩效目标决策机制,改进预算编制模式,实施预算绩效执行的监督管理,并做好建立预算绩效考评和公示反馈,这样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降低民办高校资金管理风险,促进民办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