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理念提升成人教育内涵意蕴
2021-11-23杜珉璐
杜珉璐
(广州体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000)
作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矢志不渝前行的理论指引和奋斗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迈进新时代,为推进中国教育事业迈向现代化搭建学习平台,为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成人教育的核心内涵,也是新时代美育工作的神圣职责和价值所在。以美育的独特魅力丰富成人教育的核心内涵,在更高层次实现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彰显成人教育意义与价值的有效途径。
一、美育的独特魅力
新时代,昂首走向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在变革、开放和融入全球化的历史征程中,阔步走到物质、科技、社会创新发展的前沿。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改造自然获得能力、创造财富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存续、发展、绵延的动力。随着财富的积累,人民对学习与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更新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要在奋发进取的实践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期待,使他们享有充满高尚、伟大和精神丰富的人生,美育具有更加现实和迫切的意义。
(一)美育是关注感性的教育
在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中,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知识学习的教育,有促进道德水平提升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美的教育。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使之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人生来就是一种感性存在,因此先有自然本性。在自然本性的驱使下,人对物质世界产生自我感觉,要求得到物质满足,借助于自然的阶梯一步步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的人,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人。无论人的理性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能否认人的存在首先是一种感性存在。
对于个体而言,人最高贵的部分固然不在于感性,而是指向理性。但是,人永远不可能彻底割断感性的纽带而向上攀爬,永远不可能完全抵制感性的要求而存在。感性虽然不是人性天禀中最高贵的部分,然而没有它,人性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善的程度。这就意味着美育必须要从关注人的感性出发,“凡是我们的感官在直接感觉中觉得舒服的东西,都为温柔而灵活的心绪接受任何一种印象打开了大门”。[2]只有打开感官这座大门,人们才会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为走进理性的疆域积蓄物质材料和对象,理性和自由的光芒才能照亮人的生活世界。而在感性没有打开的地方,理性也只能隐没在虚无和黑暗之中。
可见,感性是人了解关于自由的全部规定的钥匙,是实现完整意义上的人性不可跳跃的阶段。美育唯有将着眼点固定在人的感性方面,以富有审美特征的“活的形象”唤醒人萎缩的感性,使之与理性协调发展,剔除理性强加于感性之上的压抑和控制,方可使人从自然本性走向理性本性,从奴役走向自由,从分裂的人性走向整全的人性。
(二)美育是陶冶情感的教育
按照蔡元培先生的观点,“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3]虽然人的生活无法摆脱对物质对象的征服和占有,但是人绝不会仅仅满足于感性存在所带来的快乐,绝不甘愿被物质所支配成为自私自利又不能自主的“奴隶”,人总是在永远向上的过程中以自由的乐趣、宁静的心境、安详的形式调剂着以前粗野的生活,总是奋力地从物质的、暂时的、占有的感官欲望和理性枷锁中挣脱出来,凭借人之为人的尊严超越一切限制,将人性中平庸的、浅薄的、世俗的东西化解为美好的、可贵的、诗意的东西。这种高贵而伟大的追求,唯有完全发乎于感情,诉诸于审美涵养,人才可以通往一个美的显现王国,获得真正的自由。
“所以吾人急应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而将忧患忘却”,[4]一步步从外在到内在、从身体到心灵去塑造人。相较于传统德育注重的“晓之以理”,美育具有“动之以情”的功能。情感的崇高与秀美,可以为人的发展插上超越尘世的翅膀,把人带入解除必然性束缚的精神自由的境界,以饱满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操承载高尚的理性和道德。当人的情感因庸俗和粗鄙而异常薄弱,人的理性也还在沉睡之中。只有以美丽新鲜的形象打动和感染人心,让人的理性通过心灵深处高尚纯洁的情感从欲望和匮乏中苏醒过来,一种具有全部丰富性和完整性的人性才得以最终完满地显现出来,那些几乎被遗弃、任其荒芜的一切才会被撒下自由的微光。
(三)美育是塑造人性的教育
“人的天性何以完满”不仅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启蒙时代应该回答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尤其是在人的价值观念出现危机时,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而美育就是针对人性分裂和异化提出的一份济世良方。
虽然审美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和文明的每个细节之中,但是人们一般都不会把美育视为关乎世界与人生终极意义的选择与持有。然而事实上,相较于理性教育,偏重于感性的美育比理论、逻辑更直接地作用于人的内心。特别是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而进入小康生活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完全从外在强制力奴役下解放出来却又不得不带上精神的枷锁。为了避免沾染时代的腐朽,使人不知不觉排除自己身上人性的轻浮、粗野,最后实现人性完满高尚的目的,“我们必须寻求一种国家没有为我们提供的工具,去打开不受一切政治腐化的污染而保持着纯洁的源泉”。[5]美育就是这个工具。
美育并非可有可无,它的发展程度和普遍程度总是与人民的道德、自由和解放并肩而行,它的缺失是无法弥补的。通过潜移默化地实施“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6]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纯净的氛围中涌动着美的清泉,这清泉没有受到过污染,尽管它从时代的昏暗旋涡下流过。只有处于自由自在的审美状态,人才是自由的,才能把心灵从种种限制中引向一种高尚、宁静、自由的境界,使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出来,获得真正的解放。
二、美育在成人教育发展中的困境
美育的育人价值体现在对情感的陶冶以及对高尚人格的塑造,因此,美育的实施一方面需要关注与情感相关的审美趣味培养,另一方面,则是让人们区别“高尚”与“低俗”,并且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自觉地追求高尚的品格与行为。就当前的成人教育来说,由于教育对象的三观已经形成,并且各类自媒体会引导审美取向,若要继续实施高品质的美育并非易事,主要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从教育对象的层面来看,审美取向出现同质化的趋势;从教育者的层面来看,美育实施的手段较为单一,依然以美学理论和美学知识的讲解为主,无法在情感上与学习者实现融通。
(一)美育在成人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成人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成人教育主要是针对已就业的成人或者虽未就业然已过了适学阶段的成人而专门设立的教育学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职业素质、业务素质和学习素质,进而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播下希望的种子。然而,成人教育的初衷并没有在深厚的审美教育土壤上落地生根,其原因在于,在成人教育过程中一味追求技术的提高和知识的获取,导致其陷入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巢穴之中。爱因斯坦对此持批判态度,并提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论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情”“意”协调发展将成为新的尺度,打破传统成人教育的现状,追求高雅的性情、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审美元素的引入,为成人教育注入新的审美理念。同时,把知识、技术与审美真正融合,打造成人教育与美育真正融技术、知识、审美为一体的新时代素质教育。
1.成人教育对象的审美标准趋同
审美体现着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和生活品味。对于成人教育的对象来说,他们有着自身的优势,工作年限较长且生活阅历丰富,因此,在很多问题上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正因如此,成人教育的对象在审美取向方面本应该展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然而,就当前的成人美育来看,人们的审美标准较为相似,无法体现个体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成人审美标准的趋同则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将“美”的标准等同于“漂亮”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更多的成人会被各类时尚网站、自媒体或APP吸引眼球,关注那些漂亮的明星、模特或网红主播,并将漂亮和美等同起来。网红脸、A4腰、筷子腿成为人们对漂亮的界定,同时也被作为“美”的标准来加以倡导。在这样的趋势下,审美的标准渐渐单一化。
(2)重视“外在美”,忽视“内在美”
“颜值正义”也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流行语,并且被众多成人所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人将颜值高和品味高雅、人格高尚等同起来,忽略了真正的“内在美”。实际上,审美是全面的,包括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方面,漂亮的外表并不等同于有趣的灵魂,一旦审美的天平侧重于外在美,那么,人们很容易忽略自身或者他人真正的价值所在,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更是无从实现。
2.成人教育中情感陶冶不足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需要层次的划分,审美需要属于高层次的需要。审美之所以是高层次的,是因为它不仅需要学习者在知识方面的记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在情感方面受到熏陶,自动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高尚品味,避免低俗趣味对自身思想的影响。但就目前的成人教育来看,学习者虽然有接受美育的良好意识,但更多的时候人们只是通过美学作品和美育课程去学习美学史上出现过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属于知识层面的学习,尚未上升到情感融通和性情陶冶的高度。不可否认,美学知识和理论的确是美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是如果成人美育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那么美育真正的育人价值无法得以体现。
(二)成人教育中美育产生困境的原因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特别是进入5G时代以后,人们已经从追求“物质生产的需要”转化为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其中就包括对审美观念的需要。成人教育不仅帮助成年人提高各种职业素质和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成年人在高科技时代紧跟审美潮流,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然而,成人教育并没有根植于审美教育土壤上开花结果,而是陷入西方大量涌入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困境与枷锁之中。例如,一些成年人去看芭蕾舞剧、听交响乐,但却在会场中照相、录像,而忽略了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和感知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想了解精神产品的内涵,只是一味追求审美形式而不注重审美内容、审美能力及审美价值,因而陷入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巢穴之中。只有提高全民的审美素质,打破传统成人教育的模式,追求真善美,提升全民欣赏水平,把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注入到成人教育理念中,将成人掌握的知识、科学技术与审美真正融合,才能促进新时代成人教育的审美素质与审美能力的增强。
1.各类自媒体平台对美的界定趋同
在自媒体平台这一媒介中,美育应促使成人不断增强主体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成人分辨美丑的能力和追求生活品质的能力。对于成人教育的主体而言,对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以及对生活水平和质量追求的不同,致使他们在许多问题上有着各自的看法,即成人教育的主体在审美价值取向方面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自媒体平台并没有体现正确的审美标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大自媒体平台的审美标准较为趋同,大多审美品位不高、审美取向渐渐扭曲。
2.美育实施手段单一化
从成人教育的课程中看,没有设置专门的美学专题,只是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艺术展品欣赏来填补成人教育中对美育的缺失,但达不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无法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的。因此,要开设美学课程,加强鉴赏欣赏,增加各式各样的审美活动,提高理论学习、培养审美意识、促进健康的审美趣味,实现理论和情感的融通。突破成人教育固有模式,培养具有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时代新人。
三、以美育魅力滋养成人教育的内涵
作为一种真正“以人为目的”的教育,美育是现代教育极其重要的一翼,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期望自由自觉地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创造一个美的境界。“所以,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应利用厚生的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与感情的调和”。[7]这样,才算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活动。
(一)以美育促进成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而审美与艺术活动就其本性而言,恰恰是人的本质特性最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这种活动中感受到健全的精神状态所带来的愉悦和惬意,足以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足以超脱自然和法则的双重强制,将人带向自由。鉴于此,成人教育需要重视塑造人格、提升人的本质力量的美育,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实施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获得自身完整的意义。
社会生产与劳动分工虽然直接关系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发展,但却使劳动者越来越成为各种机器的附庸。尽管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人通向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是与此相伴而来的是物对人的压迫和排挤;理智和道德教育尽管也意味着自由,但是都不能直接通达人性的和谐、统一和完整。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全面发展的教育,美育必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在数字化和后工业时代,成人教育应当始终将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作为重要的内涵意蕴和最高的价值追求,不能单纯强调个体在专业技术和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与提高,而是要通过对美的直觉与思索去寻找根植于成人的天性之中的自由王国;不能仅仅将培养成人当作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工具,而是要将成人本身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意义和最终目的;不能过度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机制来达成教育教学的完善与变革,而是要从美育的角度和视野去思考与探索自身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美育不同于整个教育体系中其他的教育方式,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唯有美育能使成人摆脱自然状态的粗野和现代文明的弊病,具有高尚之人格、敏锐之灵性、自由之体验。只有当成人处于审美状态时,才能从物质到精神、从思想到行为、从现实旨趣到崇高理想全方位建构新时代的成人教育。
(二)丰富和完善成人美育的实施手段
从本质上来说,人对完美有着执着的追求,但是人不可能依靠本能自发地成为“完整”的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8]教育是促使主体解放的必由之路,它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9]也就是说,认知和理智的良好发展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活动的最终旨趣是丰盈匮乏的灵魂、养成健全的人格、缔造美好的人生,而美育的社会功用正是将美好的事物淬炼成精神的营养、生命的激情、终生的财富,引导人超越物质利益和工具理性的一切束缚,展现完整人格的光彩图景。与教育的根本取向相一致的成人教育也是促成人全面提升、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可通过美育来发展人的个性,呵护人的品格。
在成人教育中,实施美育最有效的形式和手段是艺术。作为最纯粹、最典型的审美形态,艺术并非是风花雪月、无病呻吟、靡靡之音,而是净化人心灵的重要力量;它不是没有深厚根基、毫无感情的精神世界,而是体现和代表着时代发展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它在促进社会进步、人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对丰富和完善人性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成人教育来说,美育不是教育过程中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它与知识、理性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凝聚着美的光芒的艺术不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奢侈点缀,它是人类发展的高级阶段不可替代的要素。经由美以及艺术的浸染和熏陶,成人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再是仅仅满足低级需求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体悟人生更高境界的欣赏者。知识教育只有与美育相互调和,才能塑造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了的情感。我们每每在听了一支歌,看了一张画、一件雕刻,或是读了一首诗、一篇文章以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这种使命不仅仅是使人人要有饭吃,有衣裳穿,有房子住,他同时还要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以外,还能去享受人生。”[10]当优美纯熟的景象和作品给人带来愉悦的心灵体验,使人从中获得感动与启发,失落的人性将被拯救,坍塌的内心将被重建,苦痛的枷锁将被解除,在真理和美的带领下,人类将回归美好的精神家园,重返纯真幸福的生命状态。
综上所述,美育既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这一活动,不仅与人们的幸福直接密切相关,还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伟大卓越的原动力。个体的审美发展,可以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可以使他在特定的生活群体和社会环境中尽到其应尽的义务,推动个体、群体和社会完美和谐地发展。新时代,我们亟须发挥美育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将明晰的知性、活跃的情感、优雅的行为、自由的思想、优美的灵魂联结在一起,让人格的培育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开辟一条前景广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