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报刊文章论点摘编

2021-11-22付国英

邓小平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撰文邓小平改革开放

付国英

邓小平与中共七大

李蓉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撰文指出,探讨邓小平和中共七大的关系,对于深化关于中共七大的历史研究和邓小平生平事迹的研究,都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在中共七大上,邓小平第一次在无记名投票中当选为中央委员,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人生经历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也足以说明,邓小平虽然没有参加大会,但他在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实践中取得突出政绩,积累了局部执政的经验,表现出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不仅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肯定,也得到党内同志的认可*随后,邓小平赴延安出席了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二次会议,并在此后的革命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七大路线,对中共七大精神的传达贯彻、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对中共七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这次大会的作用也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的论述。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当代价值——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思考

唐旺虎在《重庆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撰文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尤其是在改革開放进程中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该“谈话”因其科学思想、求实精神、责任担当、民族情怀而常读常新,其思想内容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而深化内涵、扩大外延。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读“南方谈话”,对我国持续推进理论创新,以更大政治勇气推动各项改革落实落地,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改革开放仍然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总钥匙,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人才仍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反对腐败是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大事。坚持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科学精神,坚持以党的最新创新理论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党就一定能于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最终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论邓小平法治经济思想

钟祥财、魏华在《上海经济研究》2021年第5期撰文指出,法治经济是一个国家通过法律途径管理经济的模式,这种管理的过程制定法规、规范经济行为主体、确定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经济运行、维护经济秩序,目的是确保社会经济高效、健康、可持续地发展。邓小平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动,为他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经济思想奠定了逻辑起点。邓小平的法治经济思想有着内在的理论脉络,用法律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举措,制度建设是推进法治的当务之急,要用法律方法处理经济问题,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强调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从历史的角度看,法治经济将使中国经济保持创新性、开放性、现代性的方向,继续融入人类文明的洪流,这是邓小平法治经济思想的强劲生命力和历史意义之所在。

论邓小平对我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贡献

谢建东、郑保卫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不仅是我国历史转折和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基本动因。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子计算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等论断,为我国互联网的早期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他的科技与信息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的重要渊源。邓小平对信息资源及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视,对电子计算机、通讯、信息产业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心,所做的具体工作,为我国互联网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我国互联网发展一开始就能与世界同步的重要原因。他力推与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相关的高能加速器项目建设,重视计算机技术攻关和计算机教育,亲自推动出台的“863计划”更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节点。我国改革开放与世界互联网技术进步的步伐高度吻合,在国际互联网热潮渐起之时,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科技等的发展,恰好调整到了合适的位置。而这一切都为进入新世纪、新时代以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基础与动力。

新里程碑:从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到总体小康的实现

刘国新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6期撰文指出,小康社会理论是邓小平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思考现代化问题的结果。小康社会理论是一个从单一走向综合、从物质生活扩展到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各方面的理论,也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步骤的重要内容,是用老百姓能够理解的语言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是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实践抓手。在这一理论形成和实践发展的基础之上,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的十年是“三步走”战略部署的中间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经过这十年发展,在全国绝大多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为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这十年历史还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抱定一个目标代代相承,努力奋斗,始终不渝。从“小康”到“总体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事业在发展,道路在延伸,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接续传承中得以实现。

改革开放与党的百年华诞

石仲泉在2021年5月17日《天津日报》撰文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建党百年进行的救国、建国、兴国、强国的伟大斗争,使神州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新时期是百年党史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没有这个阶段,就没有现在我们生活其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够兴国走向富起来,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四大“秘笈”,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始终不动摇;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其体制机制愈益健全和完善;三是坚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不断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等各种关系;四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在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在世界上的自处之道。“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为一个称谓,无疑是百年党史中的一段。但是,改革开放作为一项长期国策,是不会跟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一 起成为历史的。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百年演进

杨凤城、肖政军在《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4期撰文认为,“革命”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精神特质、核心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思想与实践的重要理论母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观经历了从“社会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革命到“不断革命”,从“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到以党的“自我革命”带动新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历史演进。综观党的百年历史,可以说,“社会革命”始终是其全部革命言说与实践的根本主题。中国共产党就是为进行“社会革命”而创立的。历史走过一百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革命有了自己的新内涵,那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引领中国社会健康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更好更快地变成现实。中共百年革命观既有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正是在承续和发展的不断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并向实现“社会革命”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奋进。

猜你喜欢

撰文邓小平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2018年上半年读者评刊结果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2014年下半年读者评刊调查结果揭晓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