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背景下五年制高职幼师生的课程素养培养策略

2021-11-22张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幼师生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

【摘 要】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促使专业教学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思政背景下五年制高职幼师生课程素养培养对促进思政与课程素养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从优化思政背景下的课程素养培养目标、完善思政背景下的课程素养培养教学体系、促进思政背景下的课程素养培养实践三个维度探讨思政背景下幼师生课程素养培养的改革路径,旨在增强幼师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升其品格素质、道德涵养、专业知识与能力,夯实其课程素养。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幼师生;课程素养;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2-0067-04

【作者简介】张华,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常州,213100)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国家利好政策频出,共同推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良性发展。《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指出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幼儿、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保障适龄儿童接收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2]5其中质量意识呼之欲出,质量内涵明晰可见。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提升幼师生的专业能力和师德,培养一批高素养的幼师。而其中课程素养是核心因素,是幼师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化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和顺利组织实施课程的重要保障。所以,五年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构建幼师生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专业能力建设有机统一的新格局,在职前阶段大力培养幼师生的课程素养。

一、五年制高职幼师生课程素养内涵

课程素养是指根据教师职业需要通过后天专业学习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关课程活动的基础性和通识性素养,是基本胜任课程活动的教师必备的一系列专业品质,是教师的素质在课程活动中综合与集中的表现。[3]幼儿园教师课程素养表现在意识层面的课程观和行为层面的课程实践两个方面,渗透于师幼生活的良性互动中,集中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上。幼儿园教师课程素养的发展过程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职前、职后的学习与实践。

五年制高职幼师生课程素养是指初中毕业起点的学生(相当于普通高中生)通过五年学前教育专业系统有序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课程知识、具备一定的课程意识,能够基于实际情况遴选、架构、策划与开发课程,且能将课程方案落地实施,进行初步的课程评价与反思的统整与综合。课程素养是幼师生专业素养的核心。它是对过去“技能第一”——将“弹唱说跳”作为幼师生重要培养能力的纠偏,也是对当前单一注重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的超越。鉴于学前教育和五年制幼师生的自身特性,五年制幼师生课程素养也有其突出的特点。一是基于儿童立场: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教师课程素养更强调儿童立场,一切课程活动均应以研究儿童和发现儿童为基础、以尊重儿童特点为原则、以发展儿童为根本旨归;二是关注课程意识与潜力:与幼儿教师相比,五年制幼师生是准幼儿教师,在其课程素养的培养上应特别关注其课程意识的形成,重视课程潜力的培养。

二、思政背景下五年制高职幼师生课程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思政与课程素养培养融合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师作为五年制高职幼师生的主要职业去向,是具备特定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对幼儿实施科学保教的专业人员。尽管五年制高职幼师生课程素养培养具备若干自身的专业特征,但如果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教化育人,则教育的育人职能将会大打折扣,就会流于“技”而失于“道”。[4]这样的专业培养是偏颇的,这样的幼师生课程素养培养是没有质量可言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考虑学生的职业成长,也要考虑教育本身的立德树人主张,认识到课程思政对于幼师生社会责任感、职业使命感和专业发展培养的深刻影响。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将这些思政元素进行凸显,继而有效地传递给幼师生,为幼师生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树立指明方向,帮助其形成完整稳定的人格。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有正面意义的,值得广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予以高度重视。

(二)优化思政背景下的课程素养培养目标

五年制高职幼师生课程素养培养坚持遵守师德规范、涵养教育情怀,以提升幼师生课程素养为抓手,集师德、知识、技能于一体,深入剖析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于课程教学之中。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引领价值,在弘扬价值的同时夯实知识底蕴、精进技能。思政背景下的课程素养培养目标如下: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幼师生牢固树立“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能从传承、弘扬、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选择和设计各类幼儿园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业务精湛的幼儿园准教师。

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能宏观、系统地设计和实施幼儿园各类教育教学、综合主题活动、游戏活动和一日活动。

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贯彻素质教育,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幼师生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度。

(三)完善思政背景下的课程素养培养教学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对象是三至六岁的幼儿,与其他教育专业相比,有本身的独特性,对师范性的要求更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承载着培养目标,影响和决定着五年制高职幼师生的专业素养水平。因此,在思政背景下统整细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具有学前特色的课程体系,使其体现思想性、具有前沿性、强调整合性、突出实操性,能可持续发展。其中幼儿园课程理论是学前教育理论的核心构成,是开展课程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也是提升课程实践品质的关键支柱。[5]幼儿教师的课程素养是综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实施、课程动态生成和课程评价反思等各课程要素构成的,是各项专业能力的聚积和整合。所以,一套完整的学前教育教学体系能为幼师生课程素养的培养保驾护航。

首先,全面剖析、解读各门课程培养理念。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师需要正确解析所授课程的基本理念,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归置于幼师生综合素养标准的体系之中,并与其他课程衔接,齐力迸发积极的教学影响力。其次,合理统筹板块化课程。幼师生的综合素养体现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与坚定的职业信念、系统而坚实的岗位专业理论基础、娴熟的岗位应用技能和强烈的自我主动发展意识四个方面。所以,课程设置涵盖“师德修养与职业信念”“幼儿研究与支持”“幼儿保育与教育”“教育研究与专业发展”四大板块,[2]5并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别布局和通盘筹划,继而提升幼师生的课程基础内涵,保障幼师生课程素养培养。

(四)促进思政背景下的课程素养培养实践创新

1.树标杆——教师以身作则,思政随行,身教胜于言传。

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是幼师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而幼师生是未来幼儿园的准教师。所以,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践行育人的职责和使命,帮助幼师生学有榜样、行有准则,并具有文化自信,铭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教学中公平公正、耐心细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不抱怨、能吃苦;在专业领域孜孜不倦、潜心钻研等等。教师应力争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让幼师生耳濡目染;学习作为一名教师的高尚情操,尊重幼教职业,爱护每一个幼儿。

2.重基础——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夯实课程素养基础。

五年制高职幼师生课程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而是通过五年校内外的学习、实践、内化、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等过程一点一滴积淀而成。其中任何一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都影响着幼师生课程素养的培养,影响着幼师生课程素养的质量。蕴藏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裹着专业知识的外衣,不是显而易见、直接明了的,需要教师从深处挖掘、从细处研磨,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而拓展和创新学前教育课程思政内容。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幼师生对本专业的独特性具有更深刻的理解,明晰时代发展对幼儿园教师的诉求,从而意识到自身专业素养发展的紧要与迫切,体悟到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如“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教育与指导”“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等这些专业课程蕴含儿童观、教师观、教育价值观、教学观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性发展、情绪情感发展等,强调了“师德为先、幼儿为本”的教育行为准则。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课程教学的思政元素,对幼师生进行理想信念、思想价值的正向引领,真正唤醒他们的职业认同,使其教育理念与时偕行,拓宽教育视野,优化学科知识,精进专业深度,为其课程素养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3.落实践——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实践活动中,提升课程素养。

实践出真知。五年制高职幼师生的专业能力是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于幼儿一日生活的保教结合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其中幼师生的课程素养更是如此,所以,见习、实习是幼师生课程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过程中,幼师生课程素养通常表现为各项专业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的共同组合。[2]5每一种能力都有明确的指向意义,都可作为课程素养的出发点;同时,各能力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课程素养的整体发展。如在幼儿园见习、实习时,幼师生要能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有准备”的环境,不断地观察幼儿,并及时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给予适时、适度的支持和引领。科学合理地甄选、设计和实施课程,融课程于一日生活之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就以下问题进行反思:对幼儿的观察与分析是否科学全面?课程活动能否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后续跟进的教育行为是否有效?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幼儿游戏的天性?实践带队指导教师首先要肯定幼师生的努力与付出,对其畏难、不满情绪进行疏导,激发其不怕挫折、迎难而上、尽职尽力的精神。其次,应用专业知识细致、深入地帮助幼师生分析保教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难题,挖掘每个难题背后的教育价值和问题所在,引导其运用所学理论去阐述、分析、解答。从知、情、意、行全方位入手,提高幼师生的专业能力,深刻体悟幼儿园课程蕴藏的内涵,提升自身的课程设计、实践、评价和反思等课程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

[3]肖瑜.关于课程素养的几个问题[J].文学教育,2015(9):50-51.

[4]杜震宇.一切有形,皆含道性[J].高等理科教育,2021(1):19-25.

[5]包兵兵.高职院校幼师生课程素养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7(1):30-33.

猜你喜欢

幼师生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交互式一体机英语教学之我见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关于幼高师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调查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幼师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